針對兒童青少年近視,中醫學有其獨具特色的預防方法。大家所熟知的眼保健操,其實就是其中的一種。《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提到,常做眼保健操可以緩解眼睛疲勞,有助于延緩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中小學眼保健操◆第一節 按揉攢竹穴
手法:用雙手大拇指螺紋面分別按于兩側攢竹穴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彎曲,指尖抵在前額上,有節奏地按揉穴位。
功效:攢竹穴位于面部眉頭凹陷中,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清熱散風、活絡明目的功效。攢竹穴與眼睛的健康密切相關,可用于治療多種眼疾,包括近視。

第二節 按壓睛明穴
手法:用雙手食指螺紋面輕按在兩側睛明穴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彎曲,呈空心拳狀,有節奏地按壓穴位。
功效:睛明穴位于目內眥內上方,眶內側壁凹陷中,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清熱明目、祛風通絡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近視、視神經萎縮、青光眼和結膜炎等眼部疾病。

第三節 按揉四白穴
手法:用雙手食指螺紋面分別按在兩側四白穴上,大拇指自然抵于下頜凹陷處,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彎曲,呈空心拳狀,有節奏地按揉穴位。
功效: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屬足陽明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明目、通經活絡的功效,經常被用于治療多種眼部疾病,包括近視。

第四節 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
手法:用雙手大拇指螺紋面分別按在兩側太陽穴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彎曲,隨音樂口令按揉太陽穴;隨后用雙手食指的第二個關節內側,從眉頭稍用力地刮至眉梢。
功效:太陽穴位于頭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中,屬經外奇穴。在中醫理論中,太陽穴具有通經活絡、益氣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頭痛、頭暈及視覺疲勞,是治療眼疾的常用穴之一 。

第五節 按揉風池穴
手法:將雙手食指和中指并攏,螺紋面按在風池穴上,其余三指自然放松,有節奏地按揉穴位。
功效:風池穴位于頸后,枕骨下,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的凹陷中,屬足少陽膽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解表、清利頭目等功效。

第六節 揉捏耳垂,腳趾抓地
手法:用雙手大拇指和食指螺紋面捏住耳垂正中的眼穴,其余三指自然并攏、彎曲。大拇指、食指有節奏地揉捏穴位;同時,雙腳全部腳趾跟隨節拍做抓地運動。每揉捏耳垂1圈,做抓地運動1次。
功效:揉捏耳垂實際上是在刺激耳穴中的眼穴,從而起到促進眼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疲勞,調節眼部肌肉,預防和改善近視問題的作用。除了按揉耳垂,貼耳豆于眼穴處,也可以起到類似作用。腳趾抓地能刺激足部諸多穴位,從而刺激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經氣,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注意事項:按揉穴位時,力度應適中,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

這套目前廣為流傳的眼保健操,每一步手法操作都與中醫推拿學、經絡學相關。中醫認為,近視是由眼部氣血失調、肝腎虧虛等原因所致。刺激眼周的攢竹穴、睛明穴、四白穴、太陽穴,可以促進眼周氣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緩解眼部疲勞,調節視力。此外,這些穴位還能用于輔助治療其他眼部疾病及頭痛等病癥。刺激位于后頸部的風池穴,也有助于改善頭部和眼部的氣血運行。
常按“四明穴”,讓眼睛更加明亮
除以上眼保健操中提及的穴位,經絡腧穴學中還有許多穴位與眼部疾病的調治有關。其中就有一組名字與“光明”有關的“四明穴”。睛明穴就是“四明穴”之一,將它與其他三個穴位聯合使用,有助于改善視力。

通過按揉這些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增強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神經營養,消除眼肌疲勞,從而恢復眼部健康和提高視力。
不過,預防近視,改善視疲勞,除了堅持練習眼保健操,配合其他穴位按摩,還應結合其他近視防控措施,如合理用眼、增加戶外活動等。
日常生活中,還可經常熱敷眼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意識地練習眨眼,增加淚液分泌,減輕眼睛干澀;如果眼睛干澀,可以適當使用人工淚液滴眼液;出現視疲勞時,上、下、左、右地轉動眼球,可以增加眼球的靈活性。 飲食上,應注意攝入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如胡蘿卜、柑橘類水果等。

責任編輯/陶憲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