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接受PICC置管之后,可以開展一般性的日常活動,如炒菜、進餐、洗碗、刷牙、掃地、開車等。但是不要用置管側的手臂提重物,也不要進行引體向上和打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總之,該側手臂不要過度用力,甚至建議不用其拄拐杖或者手洗衣物等。在睡覺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不要壓迫置管側的手臂(可以根據自己上肢的粗細選擇合適的絲襪,將兩端剪開,形成襪筒,套在PICC導管外面,防止睡覺時不自覺地將導管拽出來),絕對不要枕著這只手臂,更不要在其上面測量血壓。
PICC置管雖帶來便利,卻也伴隨著一系列并發癥的風險,其中血栓的形成是最為嚴重的一種。為了降低PICC置管后血栓的發生率,患者要早期活動置管肢端及大量飲水。平時,可經常用置管側手握球:手臂稍微抬高,與心臟持平,用力握彈力球5~10秒,以繃緊前壁的肌肉,然后松開手讓球恢復原狀。如此反復練習,每次進行15~20分鐘,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靜脈血栓的出現。
如果出現肢體、肩部、頸部或胸部水腫和外周靜脈充盈頸部或肢體運動困難等血栓形成的跡象,要及時就醫。診斷方法主要包括超聲檢查和血管造影等,一旦確診,根據血栓的類型和嚴重程度,醫生會決定采用藥物治療、溶栓治療還是手術干預。
保持PICC置管部位的清潔至關重要。每次更換敷料時,都要使用無菌技術。避免將導管浸入水中,如進行淋浴的時候,要應用專門的袖套對該側手臂進行保護。如果沒有專用袖套,可以采取“三明治”策略(一層保鮮膜、一層毛巾,再一層保鮮膜包裹置管手臂并上、下封口)來保護導管,防止貼膜浸水。但注意不要泡澡或者盆浴。另外,衣服要以寬松舒適為主,在穿衣的時候先患側、后健側,脫衣的時候先健側、后患側。
另外,在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維持置管穿刺位置處皮膚的干燥性、清潔性。不要自己隨意撕下貼膜,遠離感染源,一旦出現敷貼卷邊、脫落、潮濕和污染等問題時,要及時去醫院更換。
每周需要到醫院對穿刺點進行導管維護,出汗較多的患者應根據局部皮膚出汗或皮炎情況酌情縮短維護的間隔時間。在維護時,護士會測量臂圍,對穿刺點臂圍及周圍皮膚消毒,更換透明貼膜及輸液接頭,以及沖洗導管,避免導管堵塞。自行延長導管維護時間可能會增加導管感染、堵塞等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最終導致縮短導管使用“壽命”。
平時要保護、固定好PICC外露的接頭,不隨意變動外露導管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小心帶出體外一段導管,不要自行插管還原,要先用無菌透明貼膜將導管固定好后到醫院就診。另外,穿刺處皮膚如果出現發紅、腫脹、發熱、有分泌物等異常狀況時,要及時就醫。
總之,PICC置管后的居家護理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患者和家屬的密切合作和關注。只有正確的護理,才能確保這條“生命線”的安全和有效,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