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內容分析
《文具的家》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4課的內容,這篇課文以生動有趣的敘述方式,介紹了文具的種類、用途以及文具的“家”——文具盒。本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介紹了文具的種類和用途。課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首先介紹了文具盒這個“家”,然后逐一介紹了鉛筆、橡皮、轉筆刀等文具,最后強調了文具盒的作用和整理文具的重要性。整篇課文語言親切,貼近學生生活,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篇課文旨在引導學生認識文具,學習文具的使用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整理習慣和愛護物品的意識。
文章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用詞準確、生動;二是句式多樣,既有陳述句,又有疑問句和感嘆句,使課文更具韻律感;三是表達親切自然,通過獨特的視角和對話的形式,拉近了學生與文具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四大維度對教學目標做出細化指示。以文件為指導,《文具的家》教學準備階段需要從核心素養四大維度出發細化識字教學目標內容(如表2所示)。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板書課文標題《文具的家》)
師: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早晨,小明醒來后發現自己的文具散落一地,有鉛筆、橡皮、尺子、剪刀、彩筆等,好像開了一場文具的派對。小明感到很困惑,不知道這些文具應該放回哪里,他想起了在學校里學的《文具的家》一課,決定給自己的文具們找一個溫馨的家,如果你是小明,你將如何完成文具分類?為了避免后續文具出現丟失的情況,你將如何做?你能和自己的小伙伴討論一下你的做法嗎?
(小組討論)
生A:我們會準備一個桌子,用紙殼制作文具劃分區域,將區域劃分成鉛筆區、彩筆區、輔助工具區等,然后將散落在地上的文具按照種類歸類到具體的區域當中。
生B:為了避免后續出現文具丟失的情況,我們小組認為可制作“文具使用規則卡”,在規則卡上面寫“用后及時歸還”“愛護文具”“不亂涂亂畫”,然后貼在文具區域、文具盒蓋子上,提醒自己用后及時歸位。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幫助學生代入“小明”的角色,并通過結合自身生活經驗思考文具分類、文具整理的措施,同時引出本課教學主題“文具的家”,并完成文具整理的重要性、文具整理分類等知識的鋪墊。)
(二)新課教學:多樣方法,學習知識
1.小組合作,初步識字
(教師將寫有文具的識字卡片貼在黑板上,要求學生識讀)
師:原來大家能夠認識這么多的文具,真是太棒了!接下來有一個任務需要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去完成,你們能夠在課文中找到這些文具的名稱嗎?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課文中圈出文具的名稱,不認識的漢字做出標記,或者詢問組員、其他伙伴進行標注)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節要求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拼音自行識讀生字詞,并與同伴交流,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游戲識字,加深印象
師:相信大家對課文中的生字有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玩一個小游戲,幫助大家加深對生字詞的印象。
(引出識字小游戲“字詞接龍”)
教師準備一些寫有生字的卡片,并且在黑板中劃分出兩個接龍區域(區域一:組詞區。要求學生將生字放在區域中,完成組詞。區域二:同類區。要求學生將生字放在區域中,舉出同類型的字)。游戲開始,教師拿出準備好的生字卡片,如“文”“平”“包”“讓”等生字,要求學生拿起生字自行選擇接龍區域,如一位學生拿起“文”字,將“文”字放在組詞區,說出“文具盒”,隨后下一位學生接上。再下一位學生拿起“讓”字,將“讓”字放在同類區,并舉出“話”字,表示“讓”和“話”都是言字旁的字。
師:相信大家對課文中的生字有了簡單的認識,那么我們開始一個“進階版”的“字詞接龍”,在剛剛“組詞區”要求的基礎上,我們將生字組為AABB式的詞語,看哪個小組組得又快又多。
生:文文靜靜。
生:平平安安。
(設計意圖:該環節旨在落實趣味教學理念,幫助學生通過歸類來加深對生字的認識和記憶,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分類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回顧已學知識,加深對本課生字的印象。同時通過“普通版”和“進階版”詞語接龍游戲能夠拓寬學生的詞語視野,幫助學生了解普通詞語和AABB式詞語的異同和組詞要點。)
3.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師:相信大家對生字有了初步了解,老師這里有幾個繞口令可以幫助大家鞏固對生字的認識。(展示課件)
“包”:小包包,鼓鼓囊,里面藏著小秘密。
“平”:平平安安家家樂,平平凡凡過每天。
……
(學生齊讀)
(教師展示書寫要點,重點指導“具”“次”“丟”“哪”“新”等字的書寫要點)
具:中間有三橫,而非兩橫,書寫時要確保橫平豎直,撇和點要寫得有力。
次:點的位置要適當,撇和橫鉤要連貫,捺要寫得舒展。
丟:撇要寫得直,橫要平,豎要直,撇折和點要寫得緊湊。
哪:橫折鉤要寫得有力,撇和橫折折鉤要連貫,豎要直。
新:點的位置要恰當,橫要平,豎鉤要寫得有力,撇和點的位置要準確,橫和豎要寫得直。
師:相信大家通過書寫對生字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們來比一比哪位同學寫得好。
(教師隨機抽選兩名學生的書寫成果,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展出,鼓勵其他學生對投影的成果進行打分、提出建議,得分最高的學生“守擂”,下一位學生繼續“攻擂”,最后得分最高的學生獲得勝利,獲得小獎品)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能夠加深對各個生字的認識,同時通過“守擂攻擂”的小游戲激發學生生字的書寫興趣,規范學生的書寫技巧,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課堂小結:鞏固拓展,加深認知
師:請同學們認真完成課后“讀一讀,記一記”任務,完成“小火車”任務,并在“小火車”后重新組2~3個詞語。
(設計意圖:通過教材課后練習任務引導學生組詞,在識記生字的基礎上進行組詞,幫助學生掌握讀音,豐富對詞語的理解。)
五、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存在以下兩點問題:第一,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傳統的講授方式,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和學生互動,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雖然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游戲教學法,但是整體教學方法產生效能有待提高。第二,忽略學生個體差異。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于識字速度和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沒有采取差異化的教學策略,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如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具”的書寫技巧,并且已經能在田字格中完成規整書寫,部分學生還未認識到“具”的寫作要點,導致書寫中出現少橫等問題。
針對上述兩點問題,結合教學實踐,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提出后續教學優化構想:
1.創新教學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識字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基礎和閱讀能力的關鍵環節。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繼續創新教學方法,如開展情景模擬識字、圖文結合識字記憶、音樂律動助學等。情景模擬識字則利用文具作為道具,設置與課文相關的實際情景,讓學生在模擬情景中識字。以《文具的家》教學為例,教師鼓勵學生通過扮演文具店老板和學生顧客,進行買賣文具的對話,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學習和記憶生字;而在圖文結合識字記憶中,利用生動的圖片和形象的插圖,配合文字進行識字教學。教師可以展示文具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并讀出對應的生字,加強記憶。
2.尊重學生差異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風格、興趣愛好、學習速度和個性特點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尊重個性化差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設計有層次的教學內容和練習,如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生字認讀和書寫練習,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增加一些拓展閱讀和寫作任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除此之外,針對不同學習風格,教師也可采用不同教學策略,有的善于聽覺學習,有的喜歡動手操作,還有的可能偏好視覺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視覺材料(如圖片、動畫)、聽覺材料(如音頻、朗讀)以及動手活動(如制作生字卡片、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以適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田家城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