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表內除法”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標志著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一個新階段。該單元涵蓋了除法的初步認識,引導學生從“平均分配”的直觀理解過渡到形式化的除法運算,為之后的算術學習打下基礎。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熟練掌握2到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加強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理解并實踐“表內除法”的應用。
3.通過各種互動和引人入勝的教學活動,探索數學的樂趣,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維持持久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除法的基本步驟及其快速計算的技巧。教師需要確保學生能夠熟悉除法運算的結構,包括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的概念。通過各種實例的演示,學生能夠理解這些組成部分在實際運算中的作用和關系,從而提高計算效率。
教學難點:除法概念的理解。除法作為一種比較抽象的數學運算,學生往往在將它與具體物理數量聯系起來時感到困惑。教師需要運用具體的教學策略,如使用圖形輔助、實物演示或者教學游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理解和運算技能。
三、教學環節
(一)課堂導入環節
師(準備好春游的主題PPT,展現在大屏幕上):同學們,春天到了,我們很快就要去春游了。你們期待嗎?
生(興奮地回應):期待!
師(展示春游準備物品的清單):看,這是我們春游需要準備的物品,有水、食物、墊子等。如果我們有30個學生和這些物品,你們覺得我們應該如何分配這些東西呢?
生:每個人分一些?那怎么分才公平呢?
師:對,怎么分呢?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概念——平均分,就能幫助我們公平地分。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東西均勻地分給每個人。這不僅僅是簡單地分東西,它其實是一種除法運算的應用。誰能告訴我,我們有30個學生,每組5個學生,我們需要分成多少組呢?(教師讓學生站起來,5個人一組站在一起,讓學生數分了多少組)
生:一共是6組。
師:非常好!這么少的數,你們通過數數能夠算出來,但是如果數很大,我們就很難這樣數了。那如果數很大,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要用除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表內除法”的內容。今天,我們將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到6的乘法口訣求商。首先,我們通過平均分的概念來理解除法,然后學習如何使用乘法口訣來找到商。現在,讓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看看如何應用這個方法。
(教師展示一個實際的春游物品分配的例子,例如30個水瓶需要平均分給6組學生)
師:這里我們有30個水瓶和6組學生。我們如何計算每組應該得到多少水瓶呢?
生1:我們一個一個分,一組先分一個,分完了剩下的再繼續分。
生2:老師,這樣分太麻煩了,我們剛剛分過了,一個組5個學生,那么就要分5個水瓶。
師:完美!你剛剛完成了一次除法運算。現在讓我們更進一步,學習如何快速找到這樣的商。我們可以使用乘法口訣,因為乘法和除法是相互關聯的。如果我們知道6乘以哪個數等于30,我們就找到了商。
(教師通過互動小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使用2到6的乘法口訣來尋找正確的商)
師:通過這個游戲,你們發現了嗎,除法不僅僅是一個運算符號,它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如分配物品。希望通過今天的課,你們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除法,特別是表內除法。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的物品分配問題,學生自然地接觸到了平均分和除法運算,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學生的現實經驗相連接,增強了學習的相關性和實用性。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幫助他們初步理解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
(二)教學互動環節
1.平均分的概念介紹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了什么是平均分,那么平均分和除法有什么聯系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
師:這里有30個蘋果,我們需要將這些蘋果平均分給6個小組,你們覺得每組應該分得多少個蘋果?
生:我們可以用30除以6來計算。
師:非常好!這就是除法的應用。現在,我們每組選出一名代表來前面領蘋果。
(學生代表按照計算結果領取蘋果,體驗除法的實際應用)
2.除法的計算方法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了每組可以得到5個蘋果。那么,如何快速找到這個數字呢?這就需要用到我們的乘法口訣表。我們來復習一下2到6的乘法口訣。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復習乘法口訣)
師:現在,如果我說30除以6,我們應該怎么快速找到答案呢?
生:我們可以在乘法口訣表中找到6乘以幾等于30,這樣就知道了商是5。
師:對!這就是我們使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快速計算,還能加深我們對除法關系的理解。
3.小組討論與實際操作
(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給每組不同數量的物品和不同的除數)
師:現在每組有不同的物品數量和除數。你們的任務是計算出每個人應該分到多少個物品,并使用乘法口訣表來驗證你們的答案。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嘗試解決問題,并互相教學)
4.展示與反饋
(每組選擇一名代表來向全班展示他們的計算過程和結果)
師:每組的代表可以向我們展示你們是如何計算的,以及如何使用乘法口訣表找到商。
(小組代表展示計算過程,老師和同學給予反饋)
師:通過這些活動,你們不僅學會了如何進行除法計算,還學會了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一技能。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實際操作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過程。學生通過親自操作和小組互動,不僅能加深對除法的理解,還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設計旨在使學生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5.問題解決實戰
師:現在我們來一個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假設我們班要組織一個野餐活動,我們有45個三明治,需要均勻分配給9個小組。每組會有多少個三明治呢?
(教師提示學生使用除法和乘法口訣表來解決問題)
生:我們可以用45除以9,查找乘法口訣表找到答案。
師:對,查找乘法口訣表,我們會發現9乘5等于45,所以每組可以得到5個三明治。這就是我們使用除法和乘法口訣表解決分配問題的方式。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一位扮演分發者,其他同學扮演接收者,模擬實際分配過程)
6.技術運用實踐
師:除了手工計算,我們今天還將使用數學教學軟件來進行除法運算,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準確地完成計算任務。
(教師展示如何在電腦或平板上使用教學軟件進行除法計算)
師:每組現在使用這個軟件輸入你們的題目,比如45除以9,看看軟件是如何快速給出答案的。
(學生使用軟件進行操作,體驗技術與學習的結合)
(三)知識應用環節
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學過的除法知識呢?現在,假設我們去超市購物,購買了一些商品。
(教師展示一系列商品和它們的總價格)
師:這里有3個蘋果,總價是15元。我們如何計算每個蘋果的價格呢?
生:我們可以用總價除以蘋果的數量,也就是15除以3。
師:非常好!這正是除法的一個實際應用。那么每個蘋果的價格是多少呢?
生:使用乘法口訣表,找到3乘以5等于15,可以得出每個蘋果的價格是5元。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不僅知道了每個蘋果的價格,還練習了我們的乘法口訣表和除法運算。現在,我們來一個更實際的問題。如果一家人有6個成員,買了一箱橙子,共36個,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多少個橙子?
(教師引導學生用除法計算)
生:我們可以用36除以6,使用乘法口訣表查找,得出每人可以得到6個橙子。
師:很好!無論是計算單個商品的價格,還是分配商品數量,除法都能幫助我們快速得出答案。這不僅讓我們的計算更加準確,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教師設置一個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扮演購物者和收銀員)
師:現在,我們來進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學生扮演購物者,另一部分學生扮演收銀員。購物者購買不同數量的商品,收銀員需要計算每件商品的價格和總價。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實際操作計算過程)
師:通過這個活動,你們覺得學習除法有用嗎?在生活中,除法給你們帶來了哪些便利?
生:學習除法讓我們能快速計算出商品的價格,還能幫助我們平均分配東西,讓每個人得到公平的份額。
師:非常好,你們已經了解到除法不僅是一種數學運算,更是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今天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了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希望大家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用它們來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真實生活場景的購物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使用除法,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深對除法運算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圍繞“表內除法”的教學整體效果令人滿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高度的參與度和活躍的思維,他們不僅認真聽講,而且積極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將除法與日常生活實例緊密結合,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并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這也體現了課程設計的實用性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然而,教學中仍有改進空間。盡管學生參與度高,但在某些復雜問題的處理上,我觀察到部分學生還有困惑,這提示我在未來的教學中需要更加注重對復雜概念的講解和演練。此外,教學中可以更多地引入互動性技術工具,如智能教學軟件和在線協作平臺,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潛江市王場鎮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