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巍是中國現當代一位著名作家,是一位繞不過去的詩人,還是一位勇敢的戰士。魏巍長達70年的文學創作,為黨和軍隊的思想文化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始終懷著對黨的赤誠,對人民的熱愛,將深厚的情感投入到關注普通人生活的寫作之中。他的文章客觀反映了社會現實,也真實地體現了老一代軍旅作家的革命情懷。
魏巍,1920年3月生于河南鄭州,原名魏鴻杰,17歲輾轉山西投考八路軍115師軍政干校時把名字改為“魏巍”。
魏巍長期在部隊工作,曾任總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北京軍區文化部部長、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等。魏巍是一屆、二屆、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還是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作協榮譽委員。他的長篇小說《東方》獲首屆茅盾文學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和首屆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地球的紅飄帶》獲“人生的路標”獎及人民文學獎?!稏|方》《地球的紅飄帶》《火鳳凰》共同構成中國革命戰爭史三部曲。
1951年4月11日,魏巍撰寫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毛澤東主席讀后批示“印發全軍”。朱德同志讀了這篇文章連聲稱贊:“寫得好,很好!”周恩來總理也曾在文藝界一次會議上贊譽這篇作品。
魏巍曾寫道:中國革命是世界上最壯觀最偉大的革命之一。在文學上無論如何該有相應的表現。在這中間,我愿盡自己的一點本分。
我與魏巍相識于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是忘年交。我是被魏巍多次寫進日記的人,他是影響我一生的文學前輩。2008年8月24日晚7點12分,魏巍在北京301醫院因病去世,享年88歲。
在魏巍離開我們16年之即,我想寫寫魏巍,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他老人家。
難忘那年的訪談
2003年6月22日下午,小雨,空氣異常清新。北京西山八大處甲一號大院西北門口。我在一位戰士引領下,沿著盤桓在山間的水泥路,來到山坡上一座小院。精神矍鑠的魏巍老人得知我要來采訪他,早早就在一樓客廳里等我了。他穿著一條舊式綠軍褲,兩道壽眉給人以和藹祥瑞之感。那天,魏巍特別愉快地接受了我兩個多小時的訪談。
說起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誰是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百余年來反帝斗爭最輝煌的里程碑??姑涝瘧馉幒涂姑涝\動,以其豐富內涵和深遠影響,成為全國人民共同享有的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1950年到1958年,魏巍三次赴朝。魏巍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以及朝鮮戰場的志愿軍內部產生極其強烈反響,鼓舞了部隊的斗志和士氣,激發了國內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的熱情。自此,“最可愛的人”便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官兵的光榮稱號。寫給“最可愛的人”的慰問信,雪片似地從祖國四面八方飛過鴨綠江。魏巍的名字也由此傳遍全國。后來,《誰是最可愛的人》人選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在志愿軍撤離朝鮮的時候,魏巍還寫了《依依惜別的深情》等文章。這些文章后來被結集出版為《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書,并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
魏巍告訴我,1950年12月中旬,他接到任務,到朝鮮去了解美軍戰俘的政治思想情況。此次與他共同執行任務的有新華社的顧問、英國共產黨倫敦區的書記夏庇若同志和新華社的處長陳龍同志。風雪彌漫,他們組成一個小組到了朝鮮,在志愿軍總部與政治部主任杜平同志見了面后就前往碧潼戰俘營了解美軍情況。魏巍等三人在那里接觸了許多美國士兵和軍官,同他們進行了個別談話。這些俘虜中不少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官兵,多數表現出厭戰情緒,不愿遠離故土,不理解也不愿意參加這次戰爭。
他們完成了調查美軍情況的任務,給總政治部寫了一份報告。這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前方陣地去看看。于是他們頂著嚴冬的風雪,冒著敵機、敵炮的轟炸奔赴漢江南岸。夏庇若等同志到了漢城,魏巍則到了前線部隊。
在前線,魏巍耳聞目睹了許多撼人心魄的事情,他決心留下來。此次在部隊采訪歷時三個月,他看到我們的戰士在面臨艱巨的任務和艱苦的環境時所表現出的英勇、頑強的精神,比起過去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所看到的還要震撼,特別是這種英勇精神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傷員隨隊作戰的比住院療養的人數還多,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在朝鮮時,魏巍曾無數次問過自己,我們的戰士為什么那么英勇,硬是不怕死嗎?那種高度的英雄氣概是怎樣產生的呢?他帶著這些問題訪問了志愿軍中各種崗位上的同志。
魏巍說:“他們由于鍛煉與認識的不同,雖然有些差異,但是都有著共同的一點,即對于偉大祖國的愛,對于朝鮮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這基礎上做一個革命英雄的榮譽心。于是,我了解了在黨的教育下這種偉大深厚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思想和感情,就是我們的戰士英勇無畏的最基本的動力?!?/p>
“近100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經歷了許多災難和不幸,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谷諔馉幒涂姑涝瘧馉幍膭倮侵袊嗣駪馉幨飞系娜A章??谷諔馉幍膭倮菄矁牲h合作下取得的。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奪取的。那時中國人民剛剛勝利,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西藏還沒有解放。立足未穩,戰爭的創傷還沒有恢復。敵我力量懸殊,武器裝備也不好,美強我弱。我們打敗了美國支持的蔣介石,還不曾與美軍直接交手。我們處在恢復百孔千瘡經濟的艱難時期,美帝國主義打來了,你能夠說,現在我們沒有力量,要先把經濟搞上去,不去支援朝鮮?唇亡齒寒呀,不能!所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八個字成了全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
魏巍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四個方面的決定因素:一是毛澤東同志的英明決策和指揮,如果不具有毛澤東同志那種異于常人的膽略,是不會作出這種果斷的決策的;二是我們的將士無比英勇;三是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四是與朝鮮軍民的親密合作。正是這四方面的因素,才充分發揮了正義戰爭的威力,越戰越強,最后才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魏巍回憶,楊得志司令員和他談話時說:“我們對軍事形勢要有正確的估計,當前,美軍攻下我們的陣地是不可能的,上甘嶺的戰斗就是一個例子。而我們志愿軍卻可以攻破敵人的陣地,金城戰役就是一個例子。所以美國不能不同意停戰?!?/p>
魏巍說:“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軍民并肩奮戰,擊敗了美帝國主義的猖狂進攻,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也保衛了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空前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使這個最強大、最兇惡的帝國主義遭受空前未有的失敗。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與中國人民所表現出的不怕帝國主義,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膽識與豪氣,不僅向全世界宣告了東方人民的新生及其不可戰勝的力量,同時它將永遠昭示我們的子孫后代,牢記歷史,繼承先輩精神,并以之去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去正確認識和對待世界上發生的種種事情,并百倍地提高警惕以防止和反對帝國主義隨時可能發動的侵略戰爭。
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體將士展現了驚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精神。他們的勇敢、堅毅,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正義的威力,將在世界人民保衛和平斗爭的史冊上萬古流芳。
我們要充分發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記住這段輝煌的歷史。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讓青少年一代,永遠不要忘記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豐功偉績,永遠不要忘記長眠在異國他鄉的英魂,永遠不要忘記中華民族為捍衛年輕的新中國而付出的巨大犧牲,永遠不要忘記全體中華兒女為贏得這場戰爭勝利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魏巍是我文學路上的引路人
翻開眼前我在北京軍區總醫院工作時的一本特別日記本,那上面是我的十多篇散文習作。在日記本扉頁上,是魏巍在住院的日子里為我寫的書信體“小序”。小-班同志:
看了你的這幾篇小散文寫得很不錯,已經有一個好的起點。希望你在健康的道路上,繼續跋涉,繼續攀登。
魏巍
1991年2月10日
于北京軍區總醫院
有一天,我又去病房探視他,魏巍對我這位文學青年說,一篇好散文至少要有四個特點。第一就是思想。一定的思想才是一篇散文中的骨架和靈魂,如果沒有一定的思想,這篇散文無論如何也是站不起來的。第二要真情實感。作者的真情實感,是構成散文作品的真正的血肉,是打動讀者心弦的東西。作者這種情感越深厚,越能感動讀者的心靈。缺乏真實情感,徒有華麗詞藻,是注定不能感動人的。第三要有一定的人和事兒。最好事情本身就比較感動人,一種思想、一種情感,如果不附麗于一定的人和事上,就會顯得空洞,難以得到盡情發揮。第四是精煉,各種問題,精煉都是重要品格,散文要求應該更嚴,作為語言藝術,散文更應該寫得優美,一言一字都要十分考究。
魏巍還認為,思想政治上有良好愿望,還要有藝術上的孜孜追求,還要“熟練手中的武器”,了解各種文藝形式的特性。魏巍創作雖然是從事詩歌開始的,但長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雜文、政論、文藝評論、傳記、電影,多種形式他都運用得當,而且理論思維和形象思維、詩筆和史筆也結合得很完美。
魏巍為我的第一本書《心路彎彎》題寫了書名。后來,這本書再版,我在再版后記中這樣寫道:
……是不是每一個處于健康而清醒狀態中的人,都能不顧任何權力的強制而公布自己的思想呢?這里,我特別感謝把我引領到文學之門,接受文學理念的作家魏巍先生。他們是了不起的一代人,目睹并親歷過人民的苦難,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們投身于戰火硝煙中,許多戰友犧牲了,而他們幸運活了下來。他們用青春、熱血和生命追求革命理想?,F在許多人在精神追求上變得越來越盲目和無所適從時,我們對至今仍然堅守著自己理想和信念的他們那一代人,不得不充滿欽佩……
魏巍在為我的第二部文集《無悔的心情》寫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班永吉同志是從戰士成長起來的一位散文作家。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是完全從基層干起來的。從他當戰士起,就常寫些部隊生活的報道,很有成績,以后上級又送他到軍報當了新聞實習生加強培養。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報紙上已發表了不少“豆腐塊”“火柴盒”的文章。他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鍛煉起來的。
當我接到這部文稿時,我欣喜地看到,他已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作者不僅在嚴肅地生活,而且也勤于思考。自然,這要關涉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這里,作者講了不少對讀者有益的啟示。但似乎還覺得深度不夠。這使我想到,作者如果在文學上想再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還需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用以構筑更雄厚的基礎。這也正是現時某些年輕作家的不足之處。我認為,對當前社會出現的錯綜復雜的現象,沒有一定的馬列主義水平,是很難理清楚的。當然更無法引導讀者前進。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的事不會有的。為人、為文也是一樣的。只有經過不斷的磨礪,才會變得更加堅強吧。
序言的最后一行:“班永吉同志,愿共勉之!”
我分明感到他是那么關心關愛我,而魏巍一字一句寫的千余字的序言,竟然沒有收錄到那本書里去。那段時日,魏巍正在“走麥城”。一位大領導讓魏巍寫“檢討”,他始終沒寫……出版社慎重起見撇下了魏巍為我寫的序。我很對不起他老人家,這件事讓我遺憾至今。
魏巍在審定我這本書的修改稿日寸,在我的一句話——“對透支你健康、透支你生命的事情,你要勇敢地說‘NO’”旁寫道:“這要看什么事情,崇高的人民事業,自然可以透支、可以犧牲。”
魏巍說,任何人都是以自己的言行寫自己的歷史,塑造自己的形象。文學藝術家寫他人、畫他人、演他人、唱他人,同時也是在寫自己、畫自己、演自己、唱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
和魏巍的最后一面
2008年7月5日,我應邀到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參加“日寸代的鼓手·詩人——田間誕辰90周年學術研討會”。
魏巍的女婿李新志在會上宣讀了魏巍在病榻上寫的紀念詩人田間的一篇文章。在李新志的發言中,我才得知魏老已經住院了好些日子。會后,我約請《唐山晚報》記者安瑞華一起來到解放軍總醫院探望了這位世紀老人。
下午3點半,我們來到病房門口。魏巍女兒魏平告訴我們,她爸爸還在午休,讓我們在會客室里等一下。
約一刻鐘過去,我們便被魏平大姐叫到她爸爸度過生命最后歲月的那個10號病房。魏巍老伴劉秋華也從西山八大處來到病房。在老伴提醒下,魏巍很清晰地喊出我們兩個人的名字。
午休后的魏巍簡單擦洗整理了一下,老伴劉秋華便自然地給魏巍手中倒出了一點“大寶”SOD蜜。
我和安瑞華向魏巍介紹了當天上午田間學術研討會情況。魏巍說,沒必要讓李新志全文念完,應該把研討會發言日寸間多留給大家一些。
會談中,魏巍把2008年初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新語絲》和《四行日記》兩本新著送給了我們?!缎抡Z絲》收錄了魏巍近年創作的散文、雜文70余篇,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話說毛澤東》也收錄其中?!端男腥沼洝肥俏豪?952年赴朝鮮戰地深入采訪、1965年奉周總理之命與巴金共赴越南戰地采訪、兩次重走長征路、深入石油一線了解工人生活而寫下的作品結集。魏巍對我們說,他對這兩部作品很滿意。
魏巍欣然握筆,在他新版的兩著扉頁上都愉快地寫下一“永吉同志存念魏巍2008年7月5日”。
在病房里簽字的瞬間,我讓安瑞華拍攝下了我和魏老的最后一次合影。看到魏老題字時的精氣神,沒有想到,這竟是魏巍對我最后一次題簽贈書,也是對我的最后一次關懷。
記得是2000年夏天的一個下午,一位河南文友在我家看到我書柜里有一套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魏巍文集》10卷本后,慕名也想索要一套《魏巍文集》。由于這位文友第二天急于趕回鄭州,我便給魏巍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想為文友要一套他的文集。魏巍爽快答應了。當晚,我就從魏巍家取回一套文集。魏巍還為這位文友題了字。臨走,我便給魏巍放下買書錢。誰知過了很長時間,在一次研討會上,魏巍給了我一個信封,里邊裝有20元錢,并告訴我超出“文集”定價,退回20元。我真佩服魏巍這股較真勁兒,同時也感到他有點“迂腐”。
在我書柜里,連同他以前贈送我的《魏巍文集》10卷本,現在已是12卷了。
《新語絲》(《魏巍文集》續一卷)《四行日記》(《魏巍文集》續二卷),正是他晚年的心血之作。
這讓我想起魏巍給我說起的一件與《魏巍文集》續集出版有關的傷感往事。
進入新世紀,解放軍出版社向魏巍約稿。他們考慮到魏巍10卷本文集中尚沒包括日記這部分,擬將魏巍的日記編輯出版。編輯考慮到魏巍一生中“赴朝鮮之行”“訪越南之行”“新訪長征路”“石油戰線巡禮”這四個人生中的重要經歷,認為出版這“四行日記”是有一定意義的。《四行日記》作為《魏巍文集》的續二卷,交給了解放軍出版社。但因2001年7月魏巍走“華蓋運”。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他的書有顧慮,暫時就把魏巍書稿壓在了出版社。其間,在魏巍催促下,出版社也曾向當時的總政治部寫請示報告,沒有得到任何答復。后來出版社委婉地說,請另找其他出版社出版吧。對于此事,魏巍曾說.到了21世紀了,他參軍60多年,作為一個作家,當時連書稿出版都困難。還好,中國文聯出版社趕在魏巍去世前,將《新語絲》與《四行日記》一并出版了。
記憶隨傷感的往事,鏡頭又閃回到20世紀60年代“文革”開始。魏巍被當作“文藝黑線人物”“周揚的人”“三反分子”“資產階級反動藝術權威”進行批判。一下子,他那些曾鼓舞過多少人的好作品都變成了“大毒草”,連《誰是最可愛的人》也被說成是宣揚了戰爭的恐怖和殘酷的“暴露”文學。一些人先把魏巍掛在“三家村”之一的鄧拓線上,后又說他是周揚手下的20個名作家之一,所以大會批斗了20多次,小會無數。魏巍對于“莫須有”罪名當然不接受。一些人認為魏巍態度不好,并勒令交出已寫了40萬字的《東方》初稿。
1967年10月,魏巍主動要求到北京門頭溝煤礦去,到工人階級隊伍中去鍛煉。此后不久,北京軍區代司令員鄭維山對魏巍的事情作了三條批示:一、魏巍問題是人民內部矛盾;二、作品基本上是好的;三、和周揚是一般關系。在當時,能得到這個評語是相當不錯了。
魏巍令無數讀者所敬仰,固然是因為他是一位創造了傳世之作的著名作家,更因為他對廣大人民群眾有休戚與共的真摯感情。他的作品產生于人民偉大斗爭的實踐之中,他的情感始發于祖國和人民跌宕起伏的命運中,他的作品源于人民的美、生活的美、真實的美,源于千千萬萬創造歷史的普通老百姓的美。
魏巍曾說,人們給了他很多的稱號,他最喜歡的是兩個,一個是詩人,一個是戰士。
魏巍少年時代就喜歡詩歌,15歲開始發表詩作??谷諔馉帯⒔夥艖馉帲何∈前殡S著他的詩歌走過來的。他的詩中有人民的苦難,有民族的抗爭,有淳樸的對人民的感情,有美好的愛情,有忠貞,有壯烈的犧牲,有詩人自己最堅定的信念。魏巍又像戰士一樣頑強、勇敢、無畏、不屈。
魏巍晚年曾在詩作《自題》中寫道:“黃河岸上一少年,不覺霜雪飛鬢邊。煙飄青春從不悔,霧迷關山志更堅。魯師遺訓銘心底,癡牛永俯孺子前。胸中自有青松氣,盡瘁不唱夕陽殘。
這讓我想起了魏巍為我題寫的條幅——“天地有正氣,江山不夕陽。”
他真的做到了“胸中自有青松氣,盡瘁不唱夕陽殘”。他是一顆永遠讓人仰望的不落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