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的實施要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推動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進而實現課程育人目標,實現主題意義。教師可從大單元教學目標制訂、子主題主線設計和多元化評價實施三個層面,開展基于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研究。
關鍵詞: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子主題;多元化評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的實施要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推動實施單元整體教學。主題單元整體教學是指以單元為基本學習單位,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放在單元主題框架中,深入剖析教材之間、單元之間以及單元內各語篇內在聯系,結合班級學情,充分挖掘育人價值,對主題相關內容進行整合與重組,設計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筆者結合本地區教研團隊集體智慧,摸索出一套“TTCLE”主題單元整體教學模式。“T”就是Teaching,即教師的教;“L”就是Learning,也就是學生的學;教與學要在主題課堂中進行,也就是“Theme Class”中,即“TC”;同時,有多元評價(Evaluation)貫穿整個主題課堂中,也就是字母“E”。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課堂中永恒的音符。傳統的英語課堂只是從單課時出發,對應的也是碎片化、淺層次的學習。在基于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首先,教師通過把握教材、分析學情、遵循新課標,設計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其次,教師依據新課標中學生核心素養總體與分級目標要求,重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將多元評價貫穿主題課堂,檢測學生實際素養水平與課前制訂單元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以便教師對子主題任務進行必要的調整,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下面結合人教精通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 2 “She looks cute. ”主題教學案例,對“TTCLE”單元主題整體教學模式進行簡要論述,進行“基于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研究。
一、總體考慮,制訂大單元教學目標
(一)整體把握教材
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也是課堂教學的依托。在制訂大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要系統把握整套教材,抓住每冊教材的側重點,發現單元間的主題聯系。比如,五年級上冊Unit 2是以本冊Unit 1“We have a new friend.”中的自我介紹為語言基礎編寫的,而Unit 1主題內容為一般現在時的自我介紹,包括國籍、年齡、個人愛好等。因此,在設計之初,教師要注意單元之間的自然銜接,使學生溫故知新。
(二)具體分析學情
五年級學生通常已經掌握了一些人物與職業的名詞和描述人物特征、個人喜好的形容詞,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如一般現在時的陳述、疑問語序等),同時,他們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差異化問題,在設計單元整體目標時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遵循新課程理念
新課標是英語學科教學的“標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遵循新課程理念。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在把控課程總目標的前提下,結合學段目標來設計單元目標。當然,教師還要將目標設計聚焦在“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范疇之下,為整個單元找到適合的主題情境,使學生做到“言之有物”。
綜合以上因素,本單元的整體目標可制訂如下:
一是低階目標。通過本單元學習,學生能應用第一單元主題“介紹自我”的語用結構,搭建第三人稱單數語用結構,掌握描述外貌及評價他人的基本詞匯,理解教材文本,樂于參與Reading for knowledge課本劇表演,能對身邊的人或事進行基本介紹,在活動中養成自信樂觀的性格。
二是中階目標。學生能熟練運用第三人稱單數語言結構介紹身邊的人物,并進行簡單評價,積極參與課本劇表演,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與長處。
三是高階目標。學生能掌握反思與歸納能力,總結一般現在時與第三人稱單數的區別;樂于組織同學參與課本劇表演,懂得合作互助。
二、合理構建,設計子主題主線
課堂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陣地,如何將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落地,需要教師結合具體課時內容進行二次設計,形成單元主題框架下的課時子主題。這些子主題是對單元主題的細化分解與按需分配,各子主題間是有機統一的,大體有遞進型、并列型、總分型等幾種類型。本單元圍繞“介紹他人”這一單元主題展開,涉及四個語篇,包括三個對話語篇和一個配圖故事。根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及單元特點,教師可采用遞進型關系建構子主題課堂主線,將本單元的教材內容進行簡單整合,形成四課時的教學預設,即分別以第八課Just practise、第九課Just talk與 Fun facts 中的Reading for knowledge、第十二課Let’s play 和Revision為中心任務開展教學。
【第一課時】傾聽他人,掌握詞匯
語言的學習是循序漸進、逐步進階的過程。如果從單元起始課就將“介紹他人”作為目標,顯然缺少必要的語言支撐。在單元起始課,首先通過“擊鼓傳花”游戲,讓一些學生自我介紹,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如年齡、性別、外貌和興趣愛好等,幫助學生復習人體五官名詞和描述個人外貌的形容詞,進而夯實語言基礎,為新知呈現做好準備。
語言的學習是在理解基礎上的選擇性模仿。在幫助學生復習相關詞匯后,教師可先呈現Lesson 8中三位小朋友的圖片,創設“Introduce your friend”語言情境,由教師或各組組長來進行示范引領,呈現語言結構。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在小組范圍內模仿操練,選擇與人物外貌相符的短語,歸納分組。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三位小朋友進行評價,呈現clever、quiet、pretty等核心詞匯,為語言的任務輸出做足準備。
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第七課的對話語篇文本閱讀相對簡單,為了提高課堂活躍度,培養學生的聽讀等理解性技能,教師可先將Just talk部分通過Listen and circle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圈出文本的重點詞匯,實現對本課教學重難點的測評。然后,根據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反饋情況,教師可布置課后分層作業,如讀一讀對話、猜一猜同伴和演一演課本劇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
【第二課時】描繪他人,應用實踐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堅持學思結合、學用結合與學創結合,不斷活躍學生思維。經過第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基本理解和掌握重點詞匯與語言結構,接下來的重點就應是進行語境操練。
上課伊始,教師可設計Listen and draw 這一導入環節,通過播放自制人物外貌音頻,組織學生在小組范圍內進行聽音繪畫,并將每組學生的作品集體呈現,鼓勵學生運用“He/She is ...”“He/She has ...”和“He/She looks ...”介紹本組繪畫作品,在語境中自然操練輸出語言。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Lesson 9對話語篇。教師可通過Listen, 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活動,讓學生完成對表1的填寫,進一步培養其提取、歸納語篇信息能力。
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筆者在表格最后,還設計“What’s his/her hobby?”這一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語篇和圖片信息,進行大膽分析,給出自己的合理答案。
接下來,教師通過hobby這一話題引出Fun Facts中的Reading for knowledge,鼓勵學生通過自讀文本,了解外國名著Gulliver’s Travels,通過上下文線索與圖片信息猜測語篇詞匯giant與little man的含義。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學生運用個人積累和小組合作完成這一任務,有效提升他們的認知策略與交際策略,對今后的英語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當然,這項閱讀任務也是對本節課教學效果的直接反饋。
【第三課時】介紹他人,解決問題
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英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提高語言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提升思維品質,進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經過兩課時的情境式實踐操練,學生基本掌握了本單元的語用結構。結合Lesson 11中出現的職業policeman and policewoman,筆者創設了“You are the best policeman/policewoman!”任務式活動,利用PPT課件呈現幾組“犯罪嫌疑人”的輪廓,引導學生根據音頻信息判斷誰是“罪犯”。
通過聽識音頻,學生能夠快速找出“罪犯”,這種師生互動檢驗了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新課標倡導課堂練習活動要注重全員參與通過生生互動或小組互動,學生運用本單元知識點來描述“罪犯”,其他學生尋找“罪犯”的過程,最大化地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使學生描述他人的語言能力在真實情境中得到自然訓練。在對“罪犯”的細致描述與辨識過程中,提升了學生思維品質。同時,匡扶正義、懲惡揚善也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符合核心素養發展要求。
【第四課時】情境表演,評價他人
人教精通版教材在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總結性的Fun story板塊。本單元的配圖小故事主要講述小貓Mimi介紹新朋友Gina給猴子Micky認識,Micky看到Gina 長著黃色的卷發,認為很漂亮,也把自己打扮成Gina的樣子,惹得伙伴們哄堂大笑的故事。結合五年級學生性格特點,筆者鼓勵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生以4~5人為一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課后時間進行演練彩排,從人物的選擇、頭飾的制作再到場地布置,都由學生自行負責。
教師可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引導學生將小組精心創編的課本劇在同學們面前表演展示。此時,他們既是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又是活動的評價者。每組表演結束,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active、cute、lovely、funny等詞匯對小組進行簡單評價,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遵循建議,實施多元化評價
新課標指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教促學,把控學習質量,確保學生核心素養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多元評價貫穿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教”主要體現教師基于單元子主題而設計的教學活動,也就是教師通過具體教學活動而期望學生達到核心素養的理論表現,即育人方向;“學”主要體現在基于教師指導的、學生作為活動主體參與系列實踐活動后,掌握核心素養的實際表現,即育人效果。“教”與“學”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具體實踐中會有一定的差異性。而“評”是檢測“教”與“學”效果的重要依據,更為教師調控課堂實踐活動提供了重要參考。為積極發揮評價的最大作用,在日常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課堂評價形式應多樣化
教師應根據學生課堂回答問題、小組討論、表達觀點、隨機檢測等活動中的具體表現,通過口頭、書面、量規表格甚至是肢體語言等方式及時將評價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給予針對性的鼓勵、指導或建議。以本單元為例,在第一課時“擊鼓傳花”活動中,針對學生能夠完整進行自我介紹,教師應及時對其表現給予肯定評價,給學生以激勵;第二課時采用量規表格,檢測學生對語篇文本的理解程度也是一種評價;第三課時對那些快速找到“罪犯”的學生頒發自制“警官證”,也是對他們的積極評價;第四課時在課本劇展演結束后,“觀眾們”運用本單元知識點對“演員”的點評,當然更是一種評價。
正是通過這些多樣化的評價,教師了解學生在情境活動中培養核心素養的真實狀況,便于提升或降低后期的教學活動難度,從而實現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要求。
(二)課堂評價主體應多元化
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評價倡導主體多元化,既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還包括小組評價。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主導者,應對學生在整個單元課堂活動中的情況具有清晰認知,對學生的積極表現要及時肯定,對他們出現的問題也要適時引導,幫助他們及時糾正。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應幫助他們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使其并在相互評價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活動較多,包括Listen and draw 和 Reading for knowledge等,教師在課后可通過量規表格,讓學生對自己和本組其他同學在本堂課的表現進行賦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對學生整堂課的表現起到監督作用。此外,在情景劇展演后,學生可進行組間評價,指出其他小組的優點與不足,這樣會有利于活動的持續開展。
聚焦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當下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教師踐行新課程育人理念的重要抓手。教師要不斷研讀新課標,提升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深入解讀教材,找出隱藏在各單元間的聯系;精準把握學情,整體設計單元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進一步完善“TTCLE”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有效開展主題教學活動,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而努力實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梅德明,王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朱浦.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4]劉芳.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遞進式主題活動設計的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