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語文園地》,是梳理本單元語文要素的重要平臺,也是學生語文實踐的重要園地,是統編版語文教材單元整體教學體系不可或缺的助學系統。在教學中,大多教師重“課文”輕《語文園地》,對《語文園地》的教學研討少之又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曾提出“三大律”的表述: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并將這“三大律”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學力單”的教學模式正是教師基于“三大律”,從課前、課中到課后分別設計可行的“學力單”,即導學單、助學單、研學單,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力單”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筆者從“學力單”的使用助推小學《語文園地》教學效果提升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旨在優化《語文園地》的教學策略。
課前學習單又叫預學單,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一般通過查找資料即可解決,完成難度低。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需要開展“教學評”一體化的大單元教學。教師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把握教材,分析學情,在單元學習和篇章學習之前,獲得學情分析的依據,以學生學習的起點設計可行的教學方案。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師需要認真解讀教材,借助“學力單”理清教材的邏輯順序,重組并整合其中的不同板塊的學習內容,很好地落實“識字加油站”和“字詞句運用”的教學。教師可以創設“園地直通車”的教學情境,先讓學生回顧部首查字法的步驟和方法,再讓學生分享預習成果,水到渠成地引出獨體字的查法,突破教學難點。
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學業學情評價全部以教學目標為核心,讓“教學評”一體化在“學力單”中處處有體現,以評價來導教、導學,讓學生使用評價工具開展單元學習。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教師結合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舐犢之情”和語文要素,設計了“父母之愛”的主題閱讀預學單,從“交流平臺”到“詞句段的運用”,讓學生結合“學力單”進行預習,圍繞本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總結重要的學習經驗并嘗試遷移運用。
活動導學單又叫研學單,它是教師為了幫助學生解決課堂教學重難點設計的。它需要教師在充分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不足設計切實可行的學習內容。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討論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問是課堂的靈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地提問,針對海灘、沙漠、高原、懸崖這幾個場景,教師設計的問題各有特點,引導學生以“真提問”為抓手,在“真學習”“真合作”中學有所獲,認識了與海灘、沙漠、高原、懸崖有關的四類詞語。教師通過“園地直通車”帶學生享受一場視覺盛宴,領略祖國的大好風光,使得本節課的語文訓練扎實而有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教師借助“學力單”,可以了解學生學的過程,優化和調整教師“教”的思路、方式和內容,“學力單”成了課堂教學的“施工圖”。此外,“學力單”還成了學生閱讀學習的“腳手架”。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教師圍繞“場景細節”和“文章結尾”兩個板塊,設計三個學習活動單,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和學生一起梳理和總結場景細節描寫的作用,以及不同形式結尾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后學習單又叫練習單、延學單、檢測單,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延學單評學可以助力學生后續學習,助力教師科學評價。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和溫暖”。在教學中,教師用極富溫度的語言,引導學生感悟父母之愛,培育學生的感恩之心,很好地發揮了課程育人的價值。借助“學力單”,教師讓學生對自己摘抄的名家名作片段進行品評,以此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借助“學力單”,教師出示兩段文字,呈現的兩個場景都是作者由“第一次”而發出的感慨,點明“第一次”給我們帶來的特殊體驗,體現了人生中“第一次”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將本課學習到的表達方式用到習作中,寫一寫自己“第一次”的獨特體驗,真正做到了讀寫結合。學生學習他人的寫作方式進行寫作,反過來也會讓閱讀更具有思考性,讀與寫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
總之,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能力的培養,讓教師由關注“教”轉變為關注“學”,由“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從而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長足的發展。在新課改、新目標的引領下,教師采用“學力單”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從課前、課中,再到課后,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所學內容,讓核心素養在課堂上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