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風險挑戰與戰略機遇并存之際,人類文明在大步前進的同時,不安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也明顯增加。中國共產黨從實踐經驗和現實需要出發,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部署。這不僅充分彰顯了中國在“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也體現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與世界共享開放機遇、互利共贏的大國風范。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的重大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2個自貿協定。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第一批自由貿易賬戶等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從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到確立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十多年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深受國際歡迎的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與此同時,中國提出并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補強全球發展的短板。
在當前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的國際環境中,仍有某些國家搞“小院高墻”“脫鉤斷鏈”的行徑,逆歷史潮流而動,損害了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中國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在2024年的蘇州全球招商大會中,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29家參加,一批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項目簽約落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頒布實施,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93項縮減到31項,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將全面取消,不斷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的準入。2024年7月初,中歐跨里海直達快運舉行了開通儀式,中國車輛首次以公路直達運輸方式抵達里海沿岸港口,這是中國與歐洲之間首次通過跨里海公路運輸通道實現貫通,這條中間走廊的建設輻射整個歐亞大陸,將會為相關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
在部分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建立眾多封閉性小圈子的背景下,中國仍穩步推進和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團結各方實現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從發展到安全、從合作到治理的歷史跨越,有力引領和推動了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中國不斷推動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提質升級、規則標準的“軟聯通”更新換代、互學互鑒的“心聯通”深入人心,不僅順應了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也為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世界貢獻了中國力量。
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部署,提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具體而言,需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擴大自主開放及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并在對外開放過程中講求穩步有序;深化援外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全鏈條管理。制度型開放要求我們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在現有海南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等自貿區、自貿港的基礎上,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優化開放合作環境。
同時,要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這就意味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需要緊跟時代發展與營商環境變化,創新提升服務貿易,鼓勵專業服務機構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發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并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在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方面,中國進行了全方位的開放格局部署,包括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局面。與此同時,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離不開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需要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建設。這就要求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以共建“一帶一路”為依托,完善陸海天網一體化布局,構建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中國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擲地有聲,新時代新征程中國以高瞻遠矚的宏偉方略和求真務實的具體舉措,與世界共享開放機遇,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世界意義
為增強世界經濟韌性注入蓬勃動力。中國以切實有效的行動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推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普惠包容共贏方向發展,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著力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國連續七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第一大國地位,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連續11年穩居世界前三,資金流向覆蓋了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中國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等“新三樣”出口保持較快增速,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等也拓展了中國與國際社會合作的領域和維度。這不僅為世界提供了一個超過現有發達國家規模總和的巨大市場,也向全球提供了全新的公共產品,以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國際社會帶來開啟新一輪長期增長周期的可能。
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寧貢獻積極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出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時鄭重宣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不會改變、同各國友好合作的決心不會改變、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在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以合作促安全,共擔維護和平責任,同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中國是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和維和攤款國。中國還是世界上唯一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載入憲法的國家,是五核國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在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也在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的解決之道,在烏克蘭危機中以“四個應該”“四個共同”和“三點思考”為根本遵循;在巴以問題上堅定主持公道、維護正義,全面落實“兩國方案”;在涉及朝鮮半島、伊朗、緬甸、阿富汗等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為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發揮建設性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應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國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而在具體的落實路徑上,中國始終不渝地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推動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更好發揮作用,擴大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合作機制影響力。不僅如此,中國著力重振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深化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推動全球治理架構更為均衡有效。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通過設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同有關方共同設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三方合作示范中心。中國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圍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凝聚更多共識,推動完善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新領域治理規則。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探索正確路徑,必將為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作出卓越貢獻。
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中國做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決定,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機制改革,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提供了強勁動力,為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指明了正確方向,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不僅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在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進程中,中國將繼續堅持相互尊重,為各國友好合作鑄就堅實根基;致力普遍安全,為維護和平安寧貢獻積極力量;推動開放合作,為實現共同繁榮打造強勁引擎;倡導包容互鑒,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能;堅定攜手共進,為“全球南方”聯合自強匯聚強大合力;秉持公道正義,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闡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重大創新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歷史文化根基研究”(項目編號:2023YZD049)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