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但是,面對“為什么要有夢想??要有什么樣的夢想??怎樣實現夢想??”這樣的“夢想三問”,孩子們還有很多疑惑。柯芷若老師鼓勵學生將個人夢想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中,引導學生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為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打造了一個“自律自勵、合作擔當”的“夢想五班”。
我所在的學校是武漢中心城區邊緣的一所初中,學生絕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這些孩子的父母無法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希望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新學期,我擔任七(五)班的班主任。在初步接觸后,我發現這個班的女生文靜乖巧,男生活潑好動、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有些孩子玩心重,在家又無人監督,不能按時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有些孩子小時候不在父母身邊,親子感情比較淡薄,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不服管教。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集體意識淡?。河行┖⒆又活欁约簩W習,對班級事務漠不關心;有些孩子在自習課上擾亂紀律;有的班干部缺乏主動維護班級秩序的意識,而其他同學更有一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錯誤觀念。
鑒于以上情況,我結合學校的責任文化,以“夢想”立班,以“啟夢—明德—責任”為成長目標,努力打造一個“自律自勵、合作擔當”的“夢想五班”。
啟夢——筑夢成長
只有在孩子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他們才有自我成長的動力。因此,接手新班后,我積極開展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對班級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1.共同打造夢想班級文化
我和學生一起確定了夢想五班的班徽:幸運四葉草,既象征我們的相遇是一種緣分,又寓意每名同學都是一株努力生長的四葉草,扎根于七十九中學這片沃土,以知識為底蘊,以修身為己任,逐夢成長。然后,全班同學投票選出4個詞語作為班級的核心價值觀:健康、教養、勤勉、夢想。針對同學們活潑好動的性格,我們一起確定了班訓為“靜能生慧,勤能補拙”,班級口號為“認真是一種態度,優秀是一種習慣”。在班級文化的引領下,學生在自己心中播下了夢想的種子。
2.人人參與教室環境布置
為了打造整潔、溫馨、勵志的教室環境,我積極調動同學的創造力,讓教室的每一堵墻都會說話。新學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每個小組都制作了精美的畫報以展現小組的精神面貌,包括小組成員、小組口號、組員寄語等。每個月,同學們自主選擇主題班會的內容,輪流制作相應主題小報。除此之外,我們還設立班級榮譽墻,展示每月評選的班級之星和最佳團隊,多維度評價學生,樹立榜樣。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暗示,實現了環境育人。
在班級建立初期,我在班級文化建設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致力于打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為班級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明德——修身立德
進入新學校,同學們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初中生活,同時,大部分家長更關心孩子的成績,往往忽視了孩子努力的過程。因此,我一直強調:做人比分數更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那么,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呢?我認為,一是發揮班級文化的引領作用,二是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品質。
1.制訂班級公約
四葉草逐夢公約
——你可以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健康,從堅持鍛煉開始 教養,從撿起垃圾開始
勤勉,從認真書寫開始 夢想,從有錯必改開始
我們的班級公約是基于“健康、教養、勤勉和夢想”的班級核心價值觀而制訂的:身心健康是個人成長的基礎,教養是為人處世原則的外在顯現,勤勉是學習生活的必備品質,夢想是自我奮斗的動力。
2.堅守班會陣地
每周五的班會課是重要的德育陣地。建班至今,我和學生早已形成了一種默契:絕不在班會課上寫作業。我從不占用班會課,即使在我外出學習期間,同學們也會自行組織班會,絕不虛度。
我充分利用班會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詩歌朗誦、讀書分享、演講比賽、辯論會、才藝秀等。每個月第一周的班會課上,我們會召開班級例會,主要包括兩個固定環節:為本月過生日的同學慶祝生日以及表彰上個月的班級之星。在一次次活動中,同學們展示了才華,增進了感情,也找到了班級歸屬感。
責任——合作擔當
雖然學歷有高低之分、能力有強弱之分,但不同職業只是社會分工不同,絕無貴賤之分。我相信,我的學生將來即使身處平凡的崗位,只要他們能認認真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有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我特別重視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培養。
1.小組合作,促學生自律
新課程理念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我在班上也采用了這種模式,引導學生逐步由他律轉變為自律。
首先,科學編排座位,合理組建小組。編座位前,我會綜合考察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特征、學習習慣、性格愛好等因素。小組內實施組長負責制,組員的學習、衛生及紀律表現被捆綁在一起,教師通過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對個人和小組進行積分獎勵,以此激發小組合作的動力。
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我開展了多元化的班級評選活動,如“作業之星”“閱讀之星”“勞動之星”“最佳團隊”等。這些評選活動不僅激勵學生提升自我,還促使他們團結協作、互助共進,深化對集體責任的理解與擔當。
2.人人有責,做班級主人
我還實行了“值日班長制”,即全員參與班級管理,每位同學按編號輪流值日。我還交給值日班長一項重要任務——撰寫班級成長日記。
班級成長日記不同于學校統一下發的班級日志,并非簡單地記錄班級的課堂紀律、考勤、衛生、違紀等日常情況。成長日記不僅真實地記錄了班級一天的日常,還有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的真實想法。因此,我把這份責任托付給了班級的每一個孩子。我堅信,這份責任能夠激發他們管理班級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為了做好這件事,我每天堅持寫班主任日記,與家長分享孩子的在校生活或育人心得。一方面,家長能借此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現和成長變化;另一方面,我也給值日班長寫成長日記做了示范。孩子們從最初不知道怎么寫,到現在能敏銳捕捉班級生活的精彩瞬間,這正是他們成長的最好見證。每天晚上,家長和孩子共讀我的班主任日記和值日班長的班級成長日記,這已成為我們班的傳統?!疤厣沼洝贝罱ㄆ鸾處?、學生、家長三方溝通的橋梁,在家校共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畢業之后,這些日記就是我們“夢想五班”最珍貴的集體回憶。
雖然值日班長制和班級循環日記并非我獨創,但我一直用心在做,并在實踐中持續優化。教育,本就是師生攜手同行、相互成就的過程。在帶班育人的過程中,學生在成長,我也在成長,我們都是追夢人!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七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