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五班”建班之初,大多數(shù)學生性格活潑,表現(xiàn)欲強,自由散漫;有些孩子只顧自己學習,對班級事務漠不關心;有些孩子玩心太重,不能按時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有的班干部缺乏主動為班級服務的意識,而其他同學更是有一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錯誤觀念。經(jīng)過一年多的教導和磨合,班級的日常管理已經(jīng)走上正軌,學生基本能夠自律。但進入八年級下學期以來,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們長大了許多,特別是男生,身體、心理上的變化給我的班級管理帶來新的挑戰(zhàn):他們既不像七年級剛進校時還保有童真,又不像九年級畢業(yè)生那樣有緊迫感,懂得為自己的人生奮力一搏。有些孩子開始和老師、家長“對著干”,自我感覺“長大了”。但我認為,14歲不只是青春叛逆期,更是一個人最佳的品行塑造期。作為班主任,我有必要及時強化“責任”這門必修課,讓孩子們明白“長大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因此,我想通過本次班會告訴學生:責任成就未來,不只是你們的未來,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班會準備
學生準備:觀看電視劇《覺醒年代》,學習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學生代表采訪學校團委書記,小組排練情景劇。
教師準備:課件、視頻以及《少年中國說》的朗誦稿。
班會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主題——學校的責任文化
教師分享學校的責任文化,再請學生談一談校園里看到的有關責任的句子。
生1:做好每一件該做的事就是責任。
生2:良心永遠認可的就是責任。
生3: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師:“責任”二字是我們七十九中師生再熟悉不過的字眼了,責任教育滲透在我們日常的校園生活之中。為什么今天我們還要上這樣一堂主題班會呢?首先讓我們通過一個小視頻再次感知什么是責任和擔當。
【設計意圖】 從校園文化導入“責任”主題,學生感覺熟悉而親切,每天耳濡目染,隨口就能說出一兩句,他們也就能主動將這個班會的主題與身邊的人和事聯(lián)系起來,班會就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身邊了。
環(huán)節(jié)二:師生分享——感知責任和擔當
1.視頻分享:《武漢戰(zhàn)疫之勇敢的心》小視頻
師:3年抗疫,我們一起經(jīng)歷了很多,很不容易。今天,我們重溫那些感人的過往,請同學們看完后說一說,剛才的視頻中你看到了哪些人?他們做了什么?
生:醫(yī)護工作者、建筑工人、軍人、環(huán)衛(wèi)工人、警察、志愿者等。
師: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也會害怕,卻因為一份責任而勇敢、偉大!他們都是勇于擔當?shù)娜恕?/p>
2.故事分享:2020年武漢戰(zhàn)疫的感人事跡
教師講述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快遞小哥汪勇,還有犧牲在抗疫一線的武漢市武昌醫(yī)院院長劉智明、武漢市硚口區(qū)公安分局民警吳涌、武漢市第十七中學副校長戴勝偉等人的抗疫故事。學生講述《行走的責任者——七十九中學團委書記徐長浩老師的抗疫故事》。
師(小結):不論職業(yè),不論身份,我們每個人都有要承擔的責任。責任由小到大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個人責任——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集體責任——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安排,承擔更多責任;社會責任——勇于擔當,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設計意圖】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師生觀看2020年武漢戰(zhàn)疫視頻,講述身邊的抗疫故事,感受這些人的勇敢和擔當,明白了不論職業(yè),不論身份,每個人都有要承擔的責任。責任可分為:個人責任、集體責任、社會責任。
環(huán)節(jié)三:師生共話——學生的責任
1.師生欣賞“夢想小劇場”
師:下面請大家欣賞“夢想小劇場”,說一說這些行為背后分別反映哪個方面的責任感缺失。
(第一種行為,補作業(yè),對自己的學習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缺乏個人責任感。第二種行為,自習課講話,影響了班級的自習紀律,缺乏集體責任感。第三種行為,只顧自己學習,對社會、國家大事漠不關心,缺乏社會責任感。)
2.師生交流:學生的責任
師:剛才同學們分別從個人、集體、社會3個層面概括了缺乏責任意識的幾種表現(xiàn)。那么,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承擔哪些個人責任、集體責任、社會責任呢?我們身邊又有哪些同學在這些方面是我們的榜樣呢?
(學生發(fā)言,教師適時引導)
師(小結):個人責任——好好學習、好好做人;集體責任——服從班級和學校的管理,維護班級和學校的榮譽;社會責任——關注社會發(fā)展,關心國家大事,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
【設計意圖】 從平時同學們的表現(xiàn)切入,通過身邊的人和事,引導學生明確“學生的責任也分為個人責任、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教師引導,學生講述,用身邊的榜樣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責任,并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社會責任。
環(huán)節(jié)四:師生重溫《最苦與最樂》
(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師: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我們可不可以不負責任呢?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七年級學過的《最苦與最樂》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
(學生回答后,教師梳理答案:“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師:既然負責任最苦,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負責任呢?同學們還記得梁啟超是怎么說的嗎?
生: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師(小結):成長是不可逆轉的,責任是無法推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一定會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設計意圖】 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一文中,從“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樂”兩個方面來論述人生的責任,提出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身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將學過的課文與班會主題聯(lián)系起來,同學們理解“我們?yōu)槭裁匆欢ㄒ鲆粋€負責任的人”就沒有那么困難了,感受也會更深刻,對原文中所說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理解也更深刻。
環(huán)節(jié)五:班會小結——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
(教師播放《百年風華》視頻。)
師(總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人的夢。只有每個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我們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實現(xiàn)中國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從大的方面講,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要珍惜這個時代,擔負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責任,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
(班會在全班朗誦《少年中國說》中結束。)
【設計意圖】 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個人與國家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從來都是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的。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離不開每一個中國人的努力奮斗。無論你從事什么行業(y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將個人的奮斗融入祖國建設的洪流之中。將青年一代的責任擔當和《百年風華》視頻里展示的建黨初期、革命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及當今社會各行各業(yè)的人的奮斗和犧牲聯(lián)系在一起,進一步將學生責任上升到當代青少年的歷史責任,最終深刻理解“責任成就未來,不只是個人的未來,還有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七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