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能俊
中學高級教師,“國培計劃”項目專家,喬能俊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被評為“荊楚好老師”“湖北省優秀教研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一百五十余篇,各地講學、執教公開課兩百多場次。現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教科院常務副院長。
在孩子的成長中,讀書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關于讀書,家長有很多疑惑,我也回答過很多次這類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讀書這件事兒。
孩子還有時間讀書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可以很明確地回答:大部分孩子已經失去了觸摸書本的機會,他們的光陰在各類作業、試題以及五花八門的培訓中一去不回。在教育極度內卷的當下,很多孩子吃飯、睡覺、說話、走路、上廁所的時間都被父母安排好了,哪有時間讀書呢?當所有的時間都需要用在“提分的刀刃上”,讀書就成了不合時宜的事情。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我每天讓孩子在睡覺前讀十幾分鐘書,你怎么能說他沒有讀書呢?這恰恰是閱讀的悲哀——如同一個整天被關在監獄里的囚徒,你不能因為每天有點放風的時間就斷定他獲得了自由。
我一直認為,不是如今的孩子不喜歡讀書,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給他們時間讀書,尤其是沒有給他們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許多父母在孩子一上小學時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只鴕鳥——一只把頭埋在“應試沙子”里的鴕鳥,想著各種法子“雞娃”。可現實是怎樣的呢?小時候“卷”來“卷”去,長大后并無多大差別,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過著朝九晚五的普通日子。因此,如果我們認可“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那么就大大方方地把時間交給孩子,讓他們在閱讀中成長。
讀書需要報培訓班嗎?
線上線下都有非常豐富的閱讀課程,宣傳能傳授各種閱讀方法。有朋友說,我們家的娃不喜歡讀書,給他報個閱讀課程班,讓老師帶著讀,打打卡、做做題,不是一舉多得嗎?如果父母平時工作繁忙,老師教學水平又比較高,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擔憂的是,把讀書變成一門正經八百的“課”,尤其是一門“生意”的時候,多少有些不太純粹。有些老師為了證明自己的教學有價值,會刻意傳授所謂的“閱讀技巧”,并通過做題的方式讓家長看到效果。事實上,小孩子的閱讀不太需要技巧,生搬硬套“閱讀技巧”反而會束縛孩子的手腳,固化思維。
那種以答題為導向的閱讀更是背離了閱讀的本意,只會令孩子更加討厭讀書。我曾問過許多研究生讀不讀書,他們說只讀論文不讀書,因為這樣能夠更加容易完成畢業論文。我只能苦笑。我想,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今后如無外力的督促,恐怕很難主動翻開書,聞聞書香。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閱讀是什么樣子的呢?自由、無功利的閱讀。他們不必坐得端端正正,也不必非讀名著不可,更不必追究讀出個什么結果來。從身體到文本,他們都可以自己做主,以放松、自由的狀態投入閱讀中去。這種隨意而自在的體驗感才能把孩子帶入到字里行間,領略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我們家,到處都是書,有時幾乎狼藉到了無處落腳的地步。有一次家里突然來了客人,一下子居然騰不出座位。雙休兩天,女兒可以帶著她的玩具或零食,或坐或趴,從早到晚,旁若無人地徜徉書海。我從來不刻意引導女兒讀書,更不會裝模作樣地“榜樣示范”。家里有許多書,給她自由就好了。
讀書需要推薦書目嗎?
我女兒的閱讀是沒有“推薦書目”的,即便是語文教材中“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書,如果女兒不喜歡,我也不強求她讀。閱讀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情,靠一張大眾化的書單引領閱讀是不現實的。興趣是最好的向導,或者準確地說,探究新知識、新事物的興趣才是最好的閱讀驅動力。以我的女兒為例。有一段時間,她對原子、分子非常感興趣,我們就以此為“圓心”,和她在網上挑選了一大堆繪本、科普讀本,后來又擴展到納米、DNA等相關內容的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女兒會產生許許多多問題,這些問題就像一根根神奇的觸角,吸引著她打開新的書。她甚至會把同一主題的好幾本書放到一起分析、比較:這個人是怎么說的?那個人又是怎么說的?到底誰說得好?為什么要那么說?等等。有些書她可能暫時讀不懂,但沒關系,換一本就行了,我們從來不以“讀懂”為最終目的。我們把閱讀當作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它本身就是玩的過程。
閱讀的背后隱藏著一雙雙好奇的眼睛和一個個閃動的問號,它們才是閱讀的真正“操盤手”。因此,比閱讀更重要的是培養與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提問力”。這才是閱讀的根本。
讀書需要去圖書館嗎?
有朋友曾心懷愧疚地講,孩子不喜歡閱讀,可能與平時帶他去圖書館少有關系。我知道,現在有許多父母喜歡約上朋友,周末帶娃去泡圖書館,既讀了書又體驗了一把“慢時光”。就我們家而言,很少帶女兒去圖書館、書店,一是開車、停車很花時間,另外,到了圖書館,孩子真正靜下來讀書的時間并不多,大半的心思都用在社交上。我的建議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家庭打造成一個微型圖書館,時不時與孩子一起購買書籍,把書籍的擺放、整理、管理等事務都交給孩子,讓每本書都帶上孩子的氣息和情感。平時沒事兒的時候,多在書櫥前看一看,找找書,或者與孩子聊聊書,讓這里成為家里的“網紅打卡點”。這樣一來,每一本書既放在書架上,也放在孩子的心里。
聽書值不值得提倡?
在今天,聽書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孩子也不例外。我認為,把聽書當作“快餐”,偶爾聽聽也無妨,但不能天天聽。從本質上講,聽書只是一種娛樂方式。想要有深度閱讀與思考的過程,光聽肯定是不行的。對中小學生而言,我們要把時間花在讀紙質書、整本書上。
讀書是一種習慣,不是技能,它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養成了閱讀習慣的孩子,一生都不會缺少良師益友,無論身處何方,都會有同道者。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