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云南省會澤縣積極發展山地畜牧業,全力推進養殖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為降低疾病風險,保障會澤縣羊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重點分析會澤縣羊常見疾病防控存在的疫病流行監測體系有待完善、養殖環境衛生管理欠佳、疾病診斷與治療技術水平不足、羊群抗病力亟待提升等問題,提出構建精準疫情監測與快速響應機制、實施標準化養殖場環境衛生管控措施、提高疾病診療技術專業化水平、加強羊群免疫力建設與疫苗接種管理等對策。
關鍵詞 羊;疾病防控;問題;對策;云南省會澤縣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5.054
云南省會澤縣,以其豐富的牧草資源和適宜的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羊養殖產業,其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羊只疾病的發生與防控問題日益凸顯,對羊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尤其是常見的羊疾病,如羊痘、口蹄疫、藍舌病等,不僅影響羊的生長與繁殖性能,還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目前,會澤縣在羊常見疾病防控方面存在疫病流行監測體系有待完善、養殖環境衛生管理欠佳、疾病診斷技術落后及羊群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因此,研究并優化羊疾病預防策略,建立高效防控體系,對于保障羊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理論與實踐意義。
1 "羊養殖業發展及常見疾病概述
近年來,會澤縣羊養殖業發展態勢良好,而這得益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適宜的氣候條件,為羊的繁衍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會澤縣生產的羊肉和羊毛,不僅滿足了當地市場需求,還遠銷周邊地區,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1]。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羊群健康問題逐漸暴露,成為羊養殖業的發展瓶頸。以羊痘為例,其屬于一種由羊痘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皮膚和黏膜上形成痘疹,嚴重時可導致羊死亡,極大地影響羊的生長和繁殖性能。此外,口蹄疫則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羊的口腔、蹄部、乳房,影響羊群的生產力,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潛在威脅。藍舌病,由藍舌病病毒引起的疾病,通過蚊蟲傳播,可導致羊只貧血、消瘦,甚至死亡,一旦暴發可對羊養殖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2]。為保障羊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深入理解這些常見疾病的病理機制,預防并控制其暴發,已成為會澤縣科研和實踐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2 "存在的問題
2.1 "疫病流行監測體系有待完善
盡管現代獸醫學提供了先進的診斷工具和技術,但在實際應用中,地方性疾病的動態監測往往缺乏系統性與持續性。以羊痘的監測為例,盡管存在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分子生物學檢測手段,但由于缺乏及時、準確的流行病學數據,預警機制的建立變得異常困難。此外,監測網絡的不完善使疾病信息的收集和報告存在延遲,導致難以及時發現并控制疫病,如口蹄疫的快速蔓延可能因為監測體系的薄弱而加劇。此外,現有的疾病監測手段往往側重于病原檢測,忽略了環境與宿主交互因素對疾病傳播的影響。例如,針對藍舌病的監測,雖然已經明確其可通過蚊蟲傳播,但在監測策略上并未充分考慮地理環境對蚊蟲種群動態的影響,使防控措施的制訂缺乏針對性[3]。
2.2 "養殖環境衛生管理欠佳
羊只的健康與飼養環境密切相關,目前會澤縣許多養殖場的環境控制措施并未達到應有的標準。例如,羊舍的清潔度不足、通風條件不佳及糞便處理方式不當,都可能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提供溫床,從而增加如口蹄疫、呼吸道疾病等的傳播風險。由于缺乏科學的飼養密度管理,羊養殖密度過大的問題較嚴重,易導致羊只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感染的可能性。此外,水源和飼料的衛生狀況也常被忽視。未經妥善處理的水源可能攜帶藍舌病病毒等病原,而飼料中潛在的病原體污染也可能引發消化系統疾病。在會澤縣特定的地理條件下,水源保護和飼料來源管理的不規范可能加劇疾病傳播,對羊群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2.3 "疾病診斷與治療技術水平不足
在會澤縣的羊疾病防控中,診斷與治療技術的局限性尤為突出,主要體現在對當地特殊環境和疾病適應性不足。會澤縣地處山區,羊只多散養,環境復雜,病原體的檢測和追蹤面臨較大挑戰。在疾病診斷方面,由于缺乏針對山區環境的快速、便攜式檢測設備,如針對藍舌病的媒介監測,使早期預警和疾病控制顯得力不從心。在治療方面,會澤縣的養殖戶往往過度依賴傳統經驗,對于如寄生蟲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缺乏科學的驅蟲頻率和藥物輪換策略,導致藥物抗性問題日益嚴重[4]。此外,針對羊痘和口蹄疫等烈性傳染病,盡管有疫苗可供使用,但在會澤縣,疫苗的保存、運輸和接種時機的選擇存在困難,影響了疫苗效果的充分發揮。
2.4 "羊群抗病力亟待提升
盡管遺傳因素對羊的抵抗力有顯著影響,但在實際的養殖環節中,遺傳優化并未得到充分重視。例如,缺乏對耐病基因型的系統篩選和繁殖策略,導致部分易感羊只在種群中占比較高,增加了疾病暴發的風險。同時,當地的飼養管理方式影響羊的免疫狀態,如不均衡的營養攝入可能會導致羊只免疫力下降,使其對如口蹄疫等疾病的抵御能力減弱。會澤縣特定的環境條件,如季節性氣候變化和高海拔,對羊群的生理適應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缺乏針對性的飼養管理,如在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方面的不足,可能加劇羊只的應激反應,影響其免疫力[5]。此外,羊只的生物鐘和活動模式與疾病抵抗力之間的關系有待深入研究,當前的飼養管理策略未能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3 "對策
3.1 "構建精準疫情監測與快速響應機制
1)根據地區氣候、地理及養殖特征,建立融合臨床表型監測、分子檢測和地理信息三位一體的數字化監測平臺。其中,通過搭建區縣內獸醫診所、養殖場、屠宰場的信息共享網絡,實現基于羊群的疾病臨床癥狀和病原學檢測結果的整合,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技術,可以精準反映疫點分布與變化趨勢。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臨床表型與核酸/抗原檢測的關聯模型,實現對疫情發展的定量跟蹤。以藍舌病為例,構建蟲媒活動密度及致病性預測模型,輔以病原檢測和患病羊只定位,實現對疫情的先期警報,進而指導養殖場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如蟲媒控制或羊群活動限制。同時,建立羊群免疫力和疫苗覆蓋評估模塊,對免疫疫苗效果與流行病學趨勢進行整合分析,為免疫策略優化提供依據。2)加強區縣間及跨省疫情信息共享協作。依托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搭建全國性的疫情數據庫,采用機器學習算法實現疫情預測及最佳防控建議的自動生成,向會澤縣養殖場和獸醫提供實時決策支持。3)完善疫情公共傳播機制,健全政府疫情發布制度,并鼓勵媒體在疫情報道中引入專業獸醫的意見,避免誤導公眾,同時提高養殖戶的疾病防控意識。
3.2 "實施標準化養殖場環境衛生管控措施
為全面提高會澤縣養殖場的環境衛生管控水平,構建標準化的生物安全體系勢在必行。1)制訂適合當地散養特點的規范化養殖流程。明確養殖場的選址條件,嚴格土地利用規劃審批,避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同時,對養殖場的布局和設施提出科學指南,規定畜舍間距、通風與消毒條件等,并提供符合山地運輸條件的移動防疫模塊,保障羊群的安全移動。2)建立自動監控系統持續評估養殖環境指標。采用物聯網技術,對養殖舍內的溫濕度、氨氣濃度、微生物指數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并設置預警閾值,以實時反饋養殖環境質量變化,為精準調控養殖環境創造條件。同時,利用無人機或衛星遙感獲取養殖場周邊植被覆蓋及水源分布數據,評估疫源風險,為科學選址提供依據。3)實施標準化的生物安全操作規程,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工作人員必須遵守個人防護與衛生習慣規定,定期對畜舍進行消毒,建立完善的病死羊只無害化處理流程,避免病原擴散。同時,對飼料和水源實行質量白名單控制,嚴格監測藥物殘留和重金屬等指標,杜絕輸入性疫源。4)利用國家牧業大數據平臺整合區縣內外養殖場監測信息,運用深度學習算法,實現對環境安全風險的智能評估與預警。通過科學化、智能化和精細化的環境衛生管控措施,從源頭減少疾病傳播風險,為會澤縣打造安全高效的現代化養殖體系提供硬件支持。
3.3 "提高疾病診療技術專業化水平
為應對會澤縣羊疾病診療技術的挑戰,必須系統提高當地獸醫服務專業化水平。1)建立適應山區條件的移動診療站點,配置精簡便攜的生化分析儀、血細胞分析儀等快速檢測設備,實現對藍舌病等常見病原的快速定性及定量檢測。同時,利用無人機等裝備開展對偏遠散養羊群的定期巡診,通過信息技術建立傳感器網絡,對病羊分布和移動進行跟蹤。應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和邊緣計算等先進技術實時傳輸檢測結果,指導養殖場和散戶采取隔離或藥物干預措施。2)針對羊群主要病原建立數字化診療知識庫,記錄不同疾病的臨床表現、地方流行株特點、藥敏結果等數據。輔以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病情的智能識別及后續治療方案制訂,提供個體化的精準診療方案。以羊痘為例,系統通過對病羊照片的深度學習分析提出可信度最高的病情判定,并推薦所在地區流行株的最佳疫苗及免疫程序。移動診療站點的獸醫按提示進行操作,并將后續的治療反饋結果反饋到系統,實現病例數據的持續豐富與模型優化。3)通過選拔培養熟悉山地牧業的獸醫人才,深入養殖一線開展疾病防治,并依托遠程專家支持平臺提升現場工作的專業度。同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和數字化培訓手段強化獸醫的臨床能力。
3.4 "加強羊群免疫力建設與疫苗接種管理
提高會澤縣羊群的抗病力,必須從遺傳改良和科學免疫兩個方面著手,建立系統化的群體免疫力提升策略。1)充分應用遺傳與基因編輯技術,培育抗病新品種。依托高通量基因分型平臺,明確不同羊種抗病性能,如抗藍舌病的SNP位點鑒定。同時,開展整合組學分析,揭示營養、應激與免疫反應的分子調控機制。在此基礎上,利用基因編輯和遠緣雜交的手段進行定向選育,培育兼具抗病性、適應性及經濟性的新羊種,并建立種源庫為山地牧民提供抗病種羊。2)實施信息化、精準化的羊群免疫計劃。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如射頻識別耳標,搭建免疫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對個體免疫與健康狀態的實時跟蹤與監控。利用機器學習預測最佳免疫時機,并綜合考慮運輸條件、養殖密度等因素,通過移動免疫車等切實保障疫苗效果。如在羊痘高發期前夕,對易感群體加強免疫。同時,開展抗體水平監測,評估實際免疫效果,為后續策略優化提供依據。3)深入挖掘中藥草料中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成分,研制功能飼料。
4 "結語
隨著會澤縣羊產業的快速發展與養殖規模的擴大,羊疾病防控的局限性和薄弱環節日益突出。當前,疫情監測體系、養殖環境、診療技術水平、羊群免疫力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改進和提升。通過深入分析會澤縣羊疾病防控的現狀與不足,提出了構建精準監測和快速響應機制、實施標準化環境管控、提高診療專業化水平及加強免疫建設等系統化、精細化的防控策略。這些策略的實施有助于多維度降低疾病風險,保障羊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當然,這需要地方政府、科研單位和養殖場的密切協作與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秦浩,梅樹華,朱吉芬,等.會澤縣黑山羊養殖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思路[J].云南畜牧獸醫,2021(2):43-44.
[2] 柴帆.專家進村做強山羊富民大產業[J].中國農村科技,2018(6):21-23.
[3] 周龍昌,劉玉,年玲.云南省會澤縣山地牧業牛羊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河南農業,2016(11):117.
[4] 董昱廷,張毅,李芹,等.云南省曲靖市羊布魯氏菌病傳播風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動物檢疫,2023,40(2):35-39.
[5] 李文霞,劉瓊波,黃琦,等.曲靖市多年生飼草地建植及利用情況[J].中國畜牧業,2020(13):56.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4-04-06
作者簡介:孫柱明(1971—),大專,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與動物防疫。E-mail:meiguo99920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