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踔厲十載復奮蹄:《大學教育科學》學術影響力分析(2014-2023年)

2024-09-23 00:00:00陳劍光李震聲
大學教育科學 2024年5期

摘要: 2014-2023年,《大學教育科學》刊載了大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論文,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實踐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從事高等教育研究的青年學者提供了很好的學術平臺。研究收集CNKI數據庫中《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的數據,運用Cite Space軟件對核心作者、核心機構等進行量化分析,并對2022年刊載文章進行關鍵詞學術熱點分析且繪制知識圖譜與同行進行比較。通過對《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載文情況、影響因子、被引與轉載、發文作者隊伍和發文機構等方面進行量化分析發現,其社會影響力和學術影響力提升顯著。為進一步提升刊物質量和學術影響力,首先要充分發揮編委會作用,保證優質約稿;其次要進一步加強與核心作者和高等教育研究領域活躍作者的聯系,拓寬來稿渠道,著力扶持中青年作者;再次要順應國家戰略需求聚焦選題,重點建設刊物特色欄目,彰顯刊物特色;最后需高度重視網絡傳播。

關鍵詞:《大學教育科學》;影響因子;核心作者;影響力;網絡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24)05-0098-10

習近平總書記于2021年5月9日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充分肯定了刊物在弘揚中華文明、繁榮學術研究等方面做出的大量工作,并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1]。高等教育學術期刊作為高等教育學術知識傳播與交流的重要平臺,與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緊密相關,是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支撐。

創刊于1984年的《大學教育科學》原名《機械工業高教研究》,是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學、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主辦的高等教育類學術期刊,2005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大學教育科學》2003年變更為現刊名,2009年以來先后入選CSSCI來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且從2012年開始連續五輪入選“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近10年來,《大學教育科學》依托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刊載了大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論文,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實踐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從事高等教育研究的青年學者提供了很好的學術平臺,其學術影響力與學術地位不斷提升。

一、學術期刊影響力分析方法

學術期刊作為刊載學術論文的主要載體,在促進科學知識的交流與傳播、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組織同行專家定期對學術期刊進行評議或者利用文獻計量方法梳理期刊的學術發展脈絡,對于明確期刊方向,提升在學術領域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2]。學術期刊的影響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時期內發表的學術研究成果,在某段時間里促進相關學術研究與應用之發展的能力。這種能力本源上產生于文獻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的大小,但也受該段時間內社會對其價值的認知水平與認同程度、期刊內容的多樣性,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關渠道的傳播與擴散能力等諸多因素制約,所以對其作出客觀、準確的定性分析和評價是非常復雜而困難的[3]。

期刊影響力評價的方法有很多,從宏觀上來分,有定性和定量兩種評價方法。定性評價主要是指利用同行專家的知識、經驗直接對期刊質量和學術水平作出定性評審、判斷; 定量評價則是采用數學統計的方法,收集和處理期刊發文量、引文量等相關數據,通過一定的評價指標對期刊作出數量化的描述和判斷[4]56-61。學術期刊影響力的度量通常需要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任何一個指標都不能獨立承擔期刊評價工作。計量期刊的總被引頻次(TC,廣延量,評價對象為期刊已發表的所有文獻)、影響因子(IF,強度量,評價對象為期刊在統計年之前兩年發表的文獻)、即年指標(強度量,評價對象為期刊在統計年發表的文獻)等是簡單而常用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忽略了不同文獻所產生學術影響的定性差異,計量某個統計年度內出版的某些源文獻引證期刊的次數,可以較為直觀地在統計學意義上反映期刊在該統計年度產生的影響力。如,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3年版對于入選核心期刊的評價仍采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審相結合的方法,其定量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的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等18個評價指標[5]。由于影響力指數(CI)綜合考慮了2個互相制約的最重要的評價期刊影響力的指標(即TC和IF),克服了單一指標的局限性,因而能更全面地反映了期刊影響力水平。不完全調研結果證明,CI排序更符合學者們對期刊質量和影響力的經驗認識。該評價指標具有鼓勵期刊對質量與數量并重發展的導向,更符合期刊作為學術交流平臺的發展規律,是值得重視和推廣的期刊應用評價指標[6]。

趙俊芳[7]和涂陽軍[8]曾對《大學教育科學》某段時期的學術影響力進行過分析。本研究收集CNKI數據庫中《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的數據,以此為基礎深入分析影響力指數(CI)變化,對核心作者、核心機構等進行量化分析,并采用傳統關鍵詞分析方法對2022年刊載文章運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學術熱點分析且繪制知識圖譜,與同年《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基于19家教育類最具影響力期刊中11家高等教育類的發文統計結果進行比對[9]55-61,以為刊物后續健康發展、提高學術影響力提供可能的參考。

二、《大學教育科學》近10年載文情況 及其社會影響力

據中國知網(CNKI)統計,《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共刊發可被引文獻1 034篇,如表1。從載文量看,刊物每年刊發可被引論文數量逐年降低,從2014年的136篇降至2023年的73篇,篇均頁碼數從5.65上升到10.51,載文篇幅幾乎翻倍;而且篇均引文數也是逐年增加達到28條,說明論文研究更加深入,內容更加充實。從載文的項目資助情況來看,載文基金論文比保持上升態勢,近幾年基本上能維持在0.8左右,說明刊發的論文大部分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并得到了項目支持。從載文傳播來看,《大學教育科學》在中國知網(CNKI)的WEB下載量逐年快速增長,從2014年的7.54萬次猛增至2022年的25.23萬次,增長了2.35倍;WEB即年下載率也是逐年穩步提升(見圖1),從2014年的54提升到2022年的644,增長了10.9倍,充分說明了刊物載文受到了更多讀者的廣泛關注。

《大學教育科學》始終秉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堅持學術性、時代性、創新性、前瞻性,立足中國現實,堅持問題導向,面向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研究前沿,致力于發表國內外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具有原創性、前瞻性的高水平理論文章,研究和探討高等教育熱點和難點問題的高水平學術論文,在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和期刊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形成了鮮明的辦刊特色。在學界同仁大力支持和編輯部共同努力下,依托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大學教育科學》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2021年獲評第五屆“湖湘優秀出版物獎”,2023年獲評湖南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優秀期刊”一等獎,2024年獲評“湖南省雙十佳期刊”。特色欄目方面,“教育前沿”欄目2016年獲評第五屆湖南省期刊優秀欄目;“質量與評價”欄目2021年獲評第八屆湖南省期刊優秀欄目,2023年獲評湖南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特色欄目獎”。《大學教育科學》一直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2021年所刊發的兩篇文章獲評第三屆“湖南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2022年所刊發的有2篇文章獲評湖南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主題好文章”。同時,刊物依托網絡平臺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所刊載論文2022年在中國知網的WEB下載量達到25.23萬次,當前刊物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受關注量超過24萬多人次,刊物微信公眾號目前用戶數已達到2萬余人,最高單篇閱讀量達2萬多人次。

三、《大學教育科學》的影響因子及載文被引與轉載情況分析

影響因子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傳統期刊評價指標,反映刊物近兩年的論文影響力,而且每個統計年不重復,具有縱向可比性。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表征期刊學術質量的優劣,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大,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就越大。因此,刊物在本學科的影響因子排名能夠基本反映該刊在學界的學術影響力。而期刊論文被引頻次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觀體現論文的學術水平,也反映期刊被閱讀、被認可的程度。一般來說,期刊的他引和總被引頻次越高,相對說明該刊受到國內同行認可的程度越高;刊載的熱點論文越多,影響因子就會越大,刊載的長效論文越多,期刊的總被引頻次也會越多。也就是說,如果一本期刊刊載的熱點論文和長效論文均有一定比例,那么它將會具有較高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

(一)《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影響力指數及影響因子學科排名

據中國知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歷年統計(表2),《大學教育科學》影響力指數CI(以下簡稱“CI”)從2014年的168.855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345.730(見圖2),漲幅近105%;CI在學科期刊排名從第63名(246家刊物統計源)提升至第26名(288家刊物統計源),學科排名百分位提高到前9%(見圖3),充分展現了期刊的優勢地位。從影響因子變化趨勢來看,《大學教育科學》即年復合影響因子近幾年快速提升,從2014年的0.647持續提高到2022年的4.203(見圖4),提升了5.5倍。

(二)《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載文引用和被引情況

期刊文獻的被引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被讀者利用、認可的程度,被引數量越高,說明得到利用和認可的程度越高,期刊的社會影響力越高[4]56-61。學術期刊載文被引的數量和質量,是評價期刊學術地位的重要指標。從總被引頻次來看,《大學教育科學》的總被引頻次逐年穩步提升,特別是2019年以來被引總量快速增長,2023年知網被引總頻次達到3 137次(見圖5)。

從《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篇均被引率變化可以看出(見表3),其篇均被引率逐年穩步提升,從2014年的0.10迅速增長到2023年的42.97,有力證明了刊物越來越受到學界廣泛認同。分析年度最高被引文章可以看出,緊跟當時“雙一流建設”“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教育數字化”等研究熱點的論文關注度高,既說明了作者的敏銳眼界,也體現了刊物聚焦高等教育研究熱點的鮮明特點。

同樣,刊物載文參考文獻所引用的來源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論文的學術水平。一般來說,來自權威學術期刊或出版機構的參考文獻通常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學術價值,引用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文獻可能表明論文是建立在堅實的研究基礎之上的;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作者在撰寫論文時能夠把握研究熱點,進行了充分文獻調研,有力保障了論文的學術質量。《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載文篇均引文量大幅增加,從2014年的篇均11.67條增長到2023年的篇均27.92條。從參考文獻引用(他引)頻次前19的刊物來看,論文引用了絕大部分教育類知名核心刊物,《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等刊物引用頻次排名靠前(見圖6),充分說明了載文具備較高的學術水準,也彰顯了刊物“高等教育研究”的定位。

從引用《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載文統計情況來看(見圖7),引用(他引)該刊論文頻次排名前18位中,有11家刊物入選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3年版)名錄,9家刊物是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8家刊物入選人大復印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黑龍江高教》《江蘇高教》《中國高教研究》《高校教育管理》等刊物論文引用《大學教育科學》文獻較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刊物獲得學界較高的學術認可度和較高的學術影響力,能被廣泛的讀者群體閱讀和引用。

(三)《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載文被轉載情況分析

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期刊信息檢索中心通過檢索《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3種最具權威影響力的文摘期刊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130個左右人文社科類專題,共計140多條檢索途徑得出的《信息檢索報告》統計結果發現,縱觀2018-2023年數據(見表4),《大學教育科學》所刊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分別轉載12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1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77篇、《高教文摘》全文轉載67篇,這幾家文摘類期刊是《大學教育科學》載文最重要的轉載平臺。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從2012年開始發布“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名錄,至今已經發布五版,《大學教育科學》連續五輪入選,反映了學界對刊物質量和學術水平的認可,充分彰顯了刊物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進一步分析,從表5可以看出,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和索引轉載基本上覆蓋了《大學教育科學》大部分刊發論文,有力證明了論文的高質量和刊物的高水平。

四、發文作者隊伍與機構分析

(一)核心作者分析

學術期刊的核心作者通常在他們的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他們不僅為整個學術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也提高了期刊的學術水平,對于學術期刊的成功至關重要。本研究沿襲涂陽軍確定核心作者的方法,依據普賴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計算公式M=0.749×(Nmax)1/2。式中M為論文篇數,Nmax為統計的年限中最高產的那位作者的論文數[10]。其中,那些發表論文數在M篇以上的作者被稱為該刊的核心作者。

《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2年共有1 483位作者署名發文,其中1262位作者只刊發了1篇論文,占85.1%;發表2~3篇論文的作者共計174人,發文4~5篇論文的作者有31人。發文量最多為16篇(張楚廷),計算得到M值為5.99,實際計算中取整數6,以此為標準,得到核心作者共計16人,包括張楚廷、李立國、余小波、王洪才、韓延明、蔣凱等知名學者,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為刊物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高等教育類刊物的核心作者隊伍來看,以2022年度為例,教育學學科共76人入選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11],其中23人于2014-2023年間在《大學教育科學》發過文章,約占30%。而據《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統計[9]58,2022年高等教育科研論文活躍作者14位。這14位作者中,2022年度在《大學教育科學》刊發過文章的作者只有4位。以上數據表明,《大學教育科學》雖然是高等教育研究類的重要刊物,但并非知名核心作者首選發表論文的刊物,其學術地位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第一作者身份分析

學術期刊作者職稱的合理結構是刊物學術質量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保障,涉及科研領域的人才分布、學術水平以及研究能力等多個方面。學術期刊合理的作者職稱結構既應該具有多樣性,即包含不同級別職稱學者,又需要考慮保持職稱結構的均衡性。一定比例的高級職稱作者(如正高級和副高級)能提供高水平的學術指導和引領,充滿研究活力的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作者則是刊物作者的新興力量。分析《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載文1046位第一作者發現(見表6),第一作者為正高職稱的學者占比45%,副高職稱的占比25%,作者群體以高級職稱為中堅力量,他們在相關領域具有較高學術聲譽和影響力,能確保期刊的整體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同時,《大學教育科學》關注并有意識地培養年輕學者和研究生群體,第一作者為中級職稱占比約為11%,博士后研究人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作者合計占比達到19%。特別是近年載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超過了20%,2023年《大學教育科學》載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的比例為21%,遠高于《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2024年4月統計的23家教育類最具影響力期刊2023年載文博士研究生作者的平均值12.04%①。可見,《大學教育科學》為青年學者提供了發表學術成果的寬松平臺和良好機會,力求形成老中青三代相結合的作者隊伍,有力促進了刊物的可持續發展。

(三)高被引作者分析

高被引學者通常指那些在學術界發表的論文被其他學者引用次數非常多的學者,說明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產生了顯著影響并被廣泛認可。《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載文作者被引頻次超過100次的有35人,被引頻次超過50次的有99人,高被引作者前20的名單如表7。這些高被引作者中,既有顧建民、李立國、張應強、劉寶存等著名教育研究專家,也有伍醒、聶迎娉、傅安洲、陳桂香等不同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他們在提升刊物的學術聲譽和影響力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來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視角和專業知識的作者群體充分體現了刊物包容、多樣化的鮮明特點。

(四)發文機構分析

《大學教育科學》在2014-2022年間作者發文單位涉及438家。從核心發文機構來看,表8中發文量居前10位的機構均在高等教育或教育研究領域具有很強的學術影響力,他們或是師范類大學強校(如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或是高等教育研究重鎮(如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表明《大學教育科學》與這些機構有著緊密的聯系,也為刊物爭取了豐沛的稿源。這一點與涂陽軍對刊物2008-2016年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從篇均被引頻次來看,浙江大學(41.7)、中國人民大學(24.0)、西南大學(20.9)等教育研究機構對刊物的被引貢獻大。從發文機構的地區分布來看,湖南地區3所核心機構2014-2022年在《大學教育科學》發文數達到281篇,占總篇數比達到29%,表現出集中湖南地區高校的明顯特征。

五、關鍵詞共現與學術熱點影響力分析

關鍵詞概括了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和主題,更是學術檢索的重要依據。學術期刊關鍵詞分析對于學術研究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他們可以通過量化分析快速把握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動態、熱點問題以及發展趨勢。對期刊載文的關鍵詞進行量化分析,同樣可以了解刊物的研究熱點和獨特風格。本研究運用傳統關鍵詞分析方法,通過Citespace軟件對《大學教育科學》2022年刊載論文的摘要進行關鍵詞共現統計,并繪制出科學知識圖譜。同時,我們還依據《中國高教研究》統計的19家教育類最具影響力期刊名單,對其他10家高等教育類期刊2022年載文進行了關鍵詞共現統計并繪制知識圖譜。兩者比較就可以分析出《大學教育科學》與其他10家期刊載文關鍵詞的異同及重合程度。

經數據抓取統計后發現,《大學教育科學》2022年載文共有43個關鍵詞,其中出現2次以上的關鍵詞共有14個(見表9)。結果顯示,2022年《大學教育科學》載文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和“大學治理”研究領域,同樣也是刊物2022年關注的一些熱點主題。其他29個非重復性關鍵詞,則從側面說明了《大學教育科學》關注的研究范圍較廣。

Citespace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可以對文獻中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通過可視化手段展示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和時間分布,幫助用戶識別研究熱點和趨勢。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對《大學教育科學》2022年刊載文章進行關鍵詞分析并繪制圖譜(見圖9),因統計范圍僅為一年內刊發的論文關鍵詞,數量太少,所以關鍵詞的中心度不足以體現,其共現關系只是粗略反映部分事實。

同時,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對《中國高教研究》等10家刊物2022年載文關鍵詞共現關系進行分析(表10)并繪制圖譜(見圖10)。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出2022年高等教育的研究熱點集中在“高等教育”“高校”“人才培養”“立德樹人”“課程思政”等研究領域,既有對高等教育學科基本概念內涵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也有依循當年國家政策的詮釋解讀。

六、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大學教育科學》2014-2023年載文情況、影響因子、被引與轉載、發文作者隊伍和發文機構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發現,刊物全年刊發可被引論文數量大幅降低,載文篇幅大幅提高,網絡傳播效果持續改進,影響因子一路攀升,影響力指數CI值在教育學科刊物排名提升到前10%,總被引頻次和篇均被引率逐年穩步提升,刊物社會影響力和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從作者隊伍來看,既有教育研究專家,也有不同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作者職稱結構以高級職稱為主,博士研究生作者占比有所提升,作者隊伍結構相對均衡合理有力保障了刊物的可持續發展。從發文機構來看,師范類大學強校和高等教育研究重鎮綜合性大學是主體,對刊物發展貢獻較大。關鍵詞共現與學術熱點影響力方面,《大學教育科學》關注熱點與學界基本一致,同時呈現關注范圍較廣的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刊物在助力湖南大學教育學科發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湖南大學在《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統計2022年的19家教育類最具影響力期刊中共發文21篇,與華中師范大學并列高等教育科研論文產出活躍機構第18位[9]57,充分說明湖南大學在教育學科研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踔厲十載,《大學教育科學》迅速成長為高等教育研究類重要學術期刊,在學界具有較強的學術影響力。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頂尖兄弟期刊尚有差距,刊物學術影響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十四五”規劃實施進入尾聲、“十五五”規劃即將到來的當前,《大學教育科學》理應繼續策馬揚鞭奮蹄前行,為中國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作出應有的貢獻。為進一步提升刊物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編輯部可從以下方面繼續努力。一是充分發揮編委會作用,保證優質約稿來源。學術刊物編委會是期刊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刊物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的重要保障。一個有聲望且充滿活力的編委會可以提高學術刊物的聲譽,吸引更多高質量的稿件。他們在決定刊物的學術方向和重點領域、篩選和評審提交的論文、維護學術刊物的質量和聲譽等方面應當發揮更多的作用。《大學教育科學》編委會既有資深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專家,也有功底扎實的中青年學者,還有國外知名教育研究專家,他們在學術界有很高的影響力,加強編委約稿是提升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二要進一步加強與核心作者和高等教育研究領域活躍作者的聯系,拓寬來稿渠道,著力扶持中青年作者。縱觀近十年,有不少博士研究生作者已經成長為具有正高級職稱的高教研究領域活躍學者,他們在自身成長的同時,對刊物的發展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三是要順應國家戰略需求聚焦選題,重點建設刊物特色欄目,彰顯刊物特色。在當前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建設教育強國、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大趨勢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課程思政、智慧教育、跨學科研究等熱點問題應是關注的重點。四是要重視網絡傳播,充分利用網絡預出版、微信公眾號推送等多種途徑實現刊物的開放獲取和廣泛傳播。統計數據顯示,《大學教育科學》近年的出版時效基本維持在103-124天左右,網絡預出版不僅能大幅縮短出版時效,還能顯著提升載文的下載量和引用量。此外,編輯部應充分利用知網影響因子年報、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統計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期刊檢索中心的信息檢索報告、CSSCI數據庫等統計結果,即時監控刊物發展態勢,及時完善發展路徑。

(論文撰寫過程中得到博士研究生楚秋玉和碩士研究生陳柯如的協助,在此一并致謝。)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習近平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EB/OL].(2021-05-10)[2023-07-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5/10/c_1127428314.htm.

[2] 姜春林,等.期刊文獻計量與知識圖譜對《情報科學》的解讀[J].情報科學,2009(2):166-174.

[3] 蔣勇青,齊萍.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7(3):178-185.

[4] 程結晶,李秀霞.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及改進方案[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0(6).

[5] 陳建龍,張俊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3年版[M].第10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98-103.

[6] 伍軍紅,孫秀坤,孫雋,等.期刊影響力指數與影響因子 評價國際期刊的比較研究[J].編輯學報,2017(5):500-504.

[7] 趙俊芳,安澤會.《大學教育科學》的學術影響力分析:基于CNKI(2003-2012)數據[J].現代大學教育,2014(2):104-110.

[8] 涂陽軍,宋雅欣.《大學教育科學》學術影響力分析:2008~2016年[J].大學教育科學,2017(3):113-119.

[9] 《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2022年全國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論文分析:基于19家教育類最具影響力期刊的發文統計[J].中國高教研究,2023(4).

[10] 丁學東.文獻計量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231-236.

[11]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2022年版)》正式公布[EB/OL].[2023-06-25].http://old.zlzx.ruc.edu.cn/rssiAut2022/index.htm.

Restart after Forging Ahead with Enterprise and Fortitude for Ten years: Analysis of Scholarly Impac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2014-2023)

CHEN Jianguang LI Zhensheng

Abstract: From 2014 to 2023, the Journa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s has published a vast number of high-level research papers on higher education, maki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reform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viding an excellent academic platform for young scholars engaged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This study collects data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database on the Journa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s from 2014 to 2023, utilizing Cite Space software to conduct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core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Furthermore, it analyzes the academic hotspots through keywords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22,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peer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Journal's publications, impact factors, citations and reprints, author teams, and institutions during 2014-2023, indicates remarkable enhancements in social and academic influence. To further elevate the quality and academic impact of the journal, severa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irstly, fully leveraging the role of the editorial board to ensure high-quality solicitations; secondly, strengthening connections with core authors and active resear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 broadening solicitation channels, and supporting mid-career and young authors; thirdly, aligning with national strategie needs to focus topics, 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columns, and highlighting the journal's unique features; finally,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online dissemination.

Key words: Journa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s; impact factor; core authors; influence; online dissemination

(責任編輯 黃建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日本影院一区|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女人18毛片久久|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亚洲天堂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91福利免费|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88av在线播放|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九一九色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1国内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亚洲综合九九|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色香蕉|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精品蜜臀| 欧美一区国产| 久久99国产视频|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成年A级毛片| 亚洲天堂网2014| 欧美激情网址| 免费jizz在线播放|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色天堂|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久久6免费视频|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久久综合激情网| 久草性视频|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