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是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央企業作為“國家隊”“排頭兵”,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堅持高站位、嚴要求、強賦能,持續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切實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以鐵的紀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站位更高,突出“強政治”
政治紀律是六項紀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始終把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要位置。
強調“權威性”,保障黨中央政令暢通。《條例》增加對不顧黨和國家大局、搞部門或者地方保護主義行為的處分規定,將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只表態不落實行為由違反工作紀律調整到違反政治紀律,推動全黨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強調“政績觀”,促進高質量發展。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要求黨組織和黨員“切實踐行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充實完善黨員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違背新發展理念、背離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處分規定,將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行為由違反群眾紀律調整到違反政治紀律,推動黨員領導干部認真踐行正確政績觀,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
強調“忠誠度”,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條例》增寫搞政治攀附行為的處分規定,并新增結交政治騙子、充當政治騙子行為的處分規定,以堅決打擊此類具有嚴重政治危害的行為,推動黨員做到對黨忠誠老實,維護黨的團結、黨中央權威,促進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強調“總開關”,堅定理想信念。《條例》針對執紀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增寫對私自閱看、瀏覽、收聽有嚴重政治問題資料,個人搞封建迷信活動行為的處分規定,進一步完善對黨員信仰宗教行為的處理處分規定,促進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
基調更嚴,突出“不停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三次修訂《條例》,始終堅持嚴的基調,不斷完善紀律規矩,釋放了全面從嚴治黨越來越嚴、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
堅持自我革命。《條例》在總則中增寫“堅持自我革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紀律保障”等內容,并在分則具體條文中貫通體現。
堅持問題導向。新時代以來,黨中央用鐵的紀律管全黨治全黨,從根本上扭轉了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同時應清醒看到,管黨治黨還面臨一些問題,如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打折扣、搞變通等,政治騙子仍有市場,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依然存在,違反國家財經紀律、統計造假問題時有發生等,對這些問題的處分在新修訂的《條例》中均有體現,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
堅持與時俱進。針對黨員干部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瘴痼疾,增寫隨意決策、機械執行,層層加碼、過度留痕增加基層工作負擔等處分規定;規范約束黨員網絡言行,增寫對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在公共場所、網絡空間有不當言行的處分規定;將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行為調整表述為鄉村振興領域侵害群眾利益行為,賦予了制度與時俱進的生命力。
震懾更強,突出“零容忍”
《條例》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對于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犯罪的問題,一律從嚴查處,絕不姑息。
進一步完善審查重點。《條例》對執紀審查重點作出規定:“重點查處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讓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具有“靶心”,有利于精準審查重點對象、解決重點問題,提升監督執紀的有效性。
進一步完善從嚴情形。除了新增的處分條款外,《條例》對個別違紀行為作出了從重或者加重處分的規定。第九十一條規定違反有關規定辦理因私出國(境)證件、前往港澳通行證,或者未經批準出入國(邊)境,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而修訂前對此款的處分規定為“給予留黨察看處分”。體現出進一步加強出國(境)管理,把組織紀律的紅線劃得更為堅定、更為清晰。
進一步完善紀法貫通。《條例》完善紀法銜接條款,明確規定對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違反治安管理、違反國家財經紀律等行為的黨員視具體情節給予處分,對有涉黃涉毒等喪失黨員條件、嚴重敗壞黨的形象行為的黨員應當開除黨籍,有力推動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貫通銜接。
覆蓋更廣,突出“全方位”
《條例》有針對性地細化違紀情形和處分規定,推動在全鏈條、全周期、全覆蓋上持續用力,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堅持責任上全鏈條。《條例》不僅對黨員干部自身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行為作出處分規定,而且充實對“新官不理舊賬”行為的處分條款,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對于到任前已經存在且屬于其職責范圍內的問題切實負責,不得消極回避、推卸責任,有利于完善責任鏈條,推動黨員干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積極擔當作為。
堅持管理上全周期。《條例》堅持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明確規定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第一種形態中充實“及時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的內容,推動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層層設防,使黨員、干部避免犯錯。
堅持對象上全覆蓋。《條例》與時俱進完善紀律規范,圍繞加強對黨員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把違規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以及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的處分對象,由“黨員領導干部”擴展到全體黨員。加強對領導干部親屬、身邊工作人員和其他特定關系人相關違規行為的規制,體現了管黨治黨對象里沒有特殊黨員、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的堅定決心。
激勵更好,突出“敢擔當”
《條例》堅持實事求是,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有針對性地作出紀律規范,促進營造積極健康、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環境。
強調敢于斗爭、正確履職。《條例》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的要求,增加對不敢斗爭、不愿擔當,面對危機困難臨陣退縮行為的處分規定,增加對統計造假、違反機構編制管理規定、不履行信訪工作職責等行為的處分規定,推動廣大黨員正確履職、謹慎用權,杜絕弄虛作假,使鐵的紀律真正轉化為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
強調能上能下、公平公正。《條例》增加對在能上能下工作中搞好人主義、避重就輕行為的處分規定,充實在授予學術稱號中弄虛作假、違規謀利行為的處分條款,推動正確執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促進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
強調嚴管厚愛、區分開來。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完善“紀律處分運用規則”相關條款,要求區分一般違紀、輕微違紀、不追究黨紀責任等不同情形給予相應處理,為準確認定行為性質、實行區別對待提供法規依據,促進黨員正確立身做事、積極擔當作為。
實現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離不開堅強的紀律保障。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把紀律建設抓在經常、融入日常,推動紀律教育貫穿企業改革發展、生產經營各環節,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守紀律、強作風、重擔當、創實績,切實讓嚴的標準立起來、嚴的氛圍濃起來,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堅決扛起推動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重任,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責任編輯:苒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