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會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工會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群團改革的決策部署,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在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上下功夫,在已有改革成效基礎上不斷深化,切實把黨中央關于深化工會改革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筆者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企業改革發展實際以及自身在企業工會的長期實踐經驗,總結構建出工會“齊心推進、精心謀劃、用心培育、貼心服務”的“四心”工作體系,為更進一步建強國有企業工會陣地提供有益參考借鑒。
齊心推進,形成工會共建共創格局
我國工運事業是在黨的領導下發展起來的,工會工作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根本保證。國有企業工會應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工會工作融合新模式,把黨建工作融入工會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齊心推進形成工會共建共享的大協作格局。
聯學共建,凝聚思想共識。始終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組會議的“第一議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第一主題”、黨支部學習的“第一任務”,帶領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著力抓好職工思想政治引領、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持續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定向領航。在強化思想理論學習的同時,結合“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追尋紅色印記 堅守初心使命”等宣傳主題,開展有特色、接地氣、入人心的宣傳宣講活動,充分展現職工積極向上的昂揚風采,進一步激發職工創先爭優的拼搏熱情和團結奮進的內生動力。
機制共建,形成共創格局。樹立“黨工共建”一體化理念,探索“黨建+機制建設”工作模式,打造出陣地、資源、服務、成果“四共享”工作模型,探索黨建引領下企業全體干部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有效方式,構建企業工會共建共享“一盤棋”格局。推動建設“共享職工之家”,構建“4+N”工會建設布局,“4”為強化陣地建設、黨建活動區、工會業務辦理接待區、戶外勞動者休息服務區和志愿服務團隊工作區,“N”為融合黨建活動室、職工心理咨詢師、勞動爭議調解室等多項功能。通過這種工作模式,促進創建職工服務站、建設職工之家等各項工作深度融合,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有效提高工會服務職工群眾的綜合能力。
精心謀劃,筑牢職工服務陣地
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國有企業工會應將職工實際需求與陣地建設有機結合,精心謀劃組織,推進職工服務陣地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精心管理服務站點,解決職工“急難愁盼”。立足高標準陣地建設,重點著眼戶外勞動職工實際需求,抓好從選址到布置的各個環節,列支專項配套資金,推進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配備飲水機、微波爐、桌椅、空調、醫藥箱等基礎設施,切實將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打造成戶外勞動者的“臨時小家”和“避風港灣”。對戶外勞動者站點實施精細化管理,定期維護基礎設施、及時更新壞舊設施設備和急備藥品等,并將各項工作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把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與“冬送溫暖”“夏送清涼”“節日慰問”等服務工作深度融合,讓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真正成為企業黨組織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精心打造文化陣地,給足職工“精神食糧”。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對職工隊伍建設具有導向和凝心聚力的作用,對推動企業長遠發展意義重大。企業工會要把工會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結合起來,積極探索“職工書屋”建設工作,常態化開展各類主題閱讀活動,使企業全體職工充分體驗學習樂趣,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結合企業所在行業特點及職工職業發展、興趣愛好等方面實際需求,把職工文化活動陣地建設與黨建、群眾工作、教育培訓等工作相結合,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職工思想道德、文化素養、技能水平。
用心培育,建強基層工會干部隊伍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這對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國有企業應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下對工會干部隊伍的新要求,持續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用心培育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工會干部隊伍。
強化思想淬煉,夯實理想信念根基。持續加強對工會干部隊伍的理論武裝,把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企業工會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主修課,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修班,組織企業各級工會干部定期集中學習研討,引導和帶動全體工會干部胸懷“國之大者”,心系職工群眾,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全面從嚴治黨在工會干部隊伍中縱深推進,組織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等主題學習,組織工會干部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并通過勞動模范講黨課、讀書交流會、過“政治生日”“黨員服務日”等多種形式,讓工會干部進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將人民情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拓寬知識領域,提升綜合文化素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工會工作領域更加拓寬,這要求工會干部根據工作實際廣泛地掌握一些相關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工會專業知識。因此,國有企業要著力提升工會干部的綜合文化素養,如提高其哲理能力,以更好地處理好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提升其事理知識水平,掌握與業務相關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內容,提升處理工會事務的科學性;提高其心理知識水平,培養積極陽光的心態,調整自己的同時也能影響帶動他人;提高其新聞傳播知識水平,能夠了解掌握大量的大眾傳媒信息,維護好企業的形象和聲譽,為企業營造更加和諧健康的發展環境。
強化實踐鍛煉,提升綜合履職能力。堅持讓工會干部深入一線實踐鍛煉,積極開展工會干部深入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當站長”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戶外勞動者生活、零距離服務戶外勞動者,與戶外勞動者群體打成一片,用心感受戶外勞動者的生產生活狀況,認真傾聽戶外勞動者的真實利益訴求,進一步把關心關愛職工群眾的服務保障工作做細做實。組織工會干部下沉基層一線,主動接地氣、察民情、知民意,真正做到“沉下去實調研真服務”,有效提升工會干部的綜合履職能力。
貼心服務,打造便捷高效智慧工會
加強智慧工會建設,是當前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一項重點工作。國有企業工會應著眼于提升工會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積極推動智慧工會建設,為職工群眾提供更加貼心周到的服務。
加強網上工會建設。利用互聯網開放、共享、便捷、高效、互動等優勢,搭建起資源豐富的交流平臺,拓展工會工作空間,更廣泛地收集民意、聽取民聲、了解民心。建立網上辦公系統,實現傳統工作方式和新媒體的深度對接,為工會工作的開展搭建起新時代的智慧平臺。
推動線上線下有機融合。通過“智慧工會”建設與網上服務的開展,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打造品牌,形成亮點,為職工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網上服務,做到“網上有需求,網下有服務;網上有聲音,網下有行動;網上有培訓,網下有實操;網上有窗口,網下有基地”。
大道光明,征途向前。職工群眾關心的事、操心的事就是工會服務工作的方向。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工會要為廣大職工提供更具時代特色的普惠性、常態性、精準性服務,讓工會在職工需要時看得見、找得到、信得過、靠得住,更好地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責任編輯:楊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