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察風云》:您的長篇小說《霍林河的女人》被納入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并由作家出版社重點推進。請您介紹一下,這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翟妍:《霍林河的女人》講述的是以胡來早及其他三個姑娘,在自20世紀90年代末起的20年間,如何翻轉命運的齒輪實現逆襲蛻變的故事。霍林河畔是一塊從未被書寫過的處女地。霍林河其實是很有名氣的,從北魏時的“啜水”到唐代的“啜河”、到遼時的“郝里河”、到金時的“鶴五河”、再到大清時的“蒿爾河”“沙河”“薩虎倫河”,名字不斷更演……當年“霍林河”的名字就是成吉思汗起的,意為美食之河。
《檢察風云》:在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對于鄉村脫貧這個主題您經歷了哪些現實內容的沉淀?
翟妍:這部小說通過生動的情節設置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現了鄉村脫貧過程中的現實沉淀,里面所塑造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我從現實生活中一點一點積累來的。寫到每個人時,我都會試著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作品中,主人公胡來早以及其他三個姑娘面對家庭的變遷、個人的磨難以及情感的糾葛,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這種對生活的執著追求,正是鄉村脫貧過程中人們普遍擁有的精神面貌。此外,在小說里,我還關注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資源改善以及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等方面內容,通過描繪村莊的變遷,展示鄉村在脫貧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取得的成果。就鄉村生活的真實寫照而言,我恨不得把自己這么多年的鄉村觀察和體驗,都原汁原味地捧出來獻給讀者。
《檢察風云》:作家出版社評價這部作品東北氣息濃厚、視角獨特、人物眾多、情節扣人心弦;稱它不僅是一部小說,也是吉林西部人民真實生活的寫照,更是一部展現了中國農村巨變和鄉村振興的敘述長詩。您能否分享一下參與“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的心得體會?
翟妍:能夠入選這個“計劃”,我覺得是我堅持15年書寫鄉土題材的一種饋贈。作為吉林西部最基層的作家,我最怕的是“酒香巷子深”。如果我們的社會沒有把目光投向基層,即便我把這部小說好好寫完,也未必能發表和出版,就好比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部小說從人物設立、背景選定到如何完成人物從現實到藝術的轉換、要呈現怎樣的地域文化、融合怎樣的農村場景等諸多要素,我醞釀了很多年。
為了寫好鹽堿地改良這部分內容,幾年前我就開始關注當地的水稻農業種植基地,收集了很多種稻知識和故事。記得有一次,寫著寫著,我被一個種稻的知識點卡住了,打了幾個電話,仍然沒有解決。于是,我便去了當地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請一位叫沈強的先生,用一整個下午為我解答難題……
《檢察風云》:您的這部作品首發時原名為《長河蕩》,為何改名為《霍林河的女人》,這里有什么用意?這部作品的立意是什么?
翟妍:這部小說由《中國作家》首發時名為《長河蕩》,這名字源于我自己擬定的“長河三部曲”創作目標,我的第一部長篇是《長河長》。這部小說在作家出版社舉辦的改稿會上,有專家提出原來的名字太文藝。會后,我和本書的責任編輯幾經商榷,最后敲定為《霍林河的女人》,它直接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域背景和主要人物群體,即生活在霍林河畔的女性們。這樣的命名既具有地域特色,又能夠引發讀者的興趣,令人想要一探究竟。
作品的立意是:通過描寫霍林河女人的生活狀態和心路歷程,展現中國農村女性的堅韌、勇敢和智慧。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和對情節的描繪,讓讀者能夠深入了解這些女性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她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檢察風云》:近期,賈平凹、劉慶邦等知名作家相繼發表了充滿地域文化特色的反映山鄉巨變的作品。與之相比,您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色,有哪些不一樣的看點?
翟妍:我認為區別主要在于地域文化的呈現和主題深度的挖掘。《霍林河的女人》通過東北大地的獨特背景,展現了鄉村女性在時代變遷中的堅韌與追求;像賈平凹的《河山傳》和劉慶邦的《花燈調》則分別通過對西北和西南地區的描繪,展現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和社會變遷的軌跡。我們都有各自的視角和深度,都在努力為讀者提供不同的閱讀體驗和思考空間。
《檢察風云》:您的小說里,提到了霍林河的歷史淵源,這類背景式的旁白,提升了小說的人文底蘊。作為來自吉林省的作家,您認為吉林有哪些文化地域特色和題材,值得作家去進一步挖掘?
翟妍:吉林地域文化豐富,值得深入探索和挖掘。比如民俗、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老工業文化、吉林的變遷,等等。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吉林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記錄這些變化,創作出反映吉林人民現代生活面貌和精神風貌的作品。
《檢察風云》:您認為當前的作協最大的使命是什么?
翟妍:作為作家,我認為當前的作協最大的使命是引領和推動文學事業的發展,為作家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和平臺。作協應該積極組織各類文學活動,促進作家之間的交流,推動文學創作的繁榮與進步。作協也應該密切關注作家的生存狀況,尤其基層作家,必要時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讓他們能夠更專注于創作。在吉林地區,像其他地方一樣,有成功的作家,也有在努力尋找機會的作家,生存狀況可能因人而異,但作協的支持對我們的發展至關重要。
《檢察風云》:作為作家,其存在意義和價值是什么?人類作家和未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創作相比,最大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是什么?
翟妍:作家可以通過文字,把個人的思考、情感、體驗和觀察轉化為藝術作品,從而完成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傳播。這是作家的價值。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創作尚缺乏真正的情感和創造力,即便能模仿作家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也無法真正理解和體驗人類的情感與經歷。作家的觀察力,會讓作品從不同的角度被挖掘和呈現出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恐怕做不到創作的獨特性和多樣性。
《檢察風云》:接下來您還在準備哪些作品的創作?
翟妍:前面我提到過,我的目標是創作“長河三部曲”,就長篇小說而言,我還需要再寫一部,才能達成這個目標。
采寫: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