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取得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授權后,出臺了首部浦東新區法規——《上海市浦東新區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規定》(以下簡稱《“一業一證”規定》)。2024年3月14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圍繞法規實施情況啟動執法檢查。
那么,如今浦東“一業一證”改革成效如何了呢?2024年7月2日,上海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聽取了貫徹落實《“一業一證”規定》的執法檢查匯報。
此次執法檢查是滬上對浦東新區法規開展的首次執法檢查。報告指出,法規實施以來,市政府和浦東新區政府及有關方面深入貫徹落實相關規定,持續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在法治軌道上加強探索創新,取得了明顯工作成效。
截至發稿時,浦東新區累計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10059張(法規實施以來累計發放8189張),全市累計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5.7萬張(包括浦東新區),平均審批時限壓減近90%,申請材料壓減近70%,填表要素壓減超60%。經營主體對改革滿意度較高,獲得感明顯。
以開便利店為例,改革前通常需要辦理5張單項許可證,法定時限為95個工作日,申請材料有53份,填表要素有313項;改革后辦理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較法定時限減少95%,申請材料壓減至10份、法定時限減少81%,填表要素壓減至98項、法定時限減少69%。
執法檢查中,來自便利店、生物醫藥、餐飲等行業的企業代表們表示,“一業一證”改革以來,企業開店辦證不僅便利度大幅提升,還節約了多項成本。“原本要跑多個部門,需要兩三個月才能完成的審批流程,現在只要三到五個工作日;有的在材料準備齊全的情況下,到線下辦理窗口當天就能辦結。這不僅提升了開店的速度,也讓企業更早獲得了收益。”
為了廣泛聽取意見,執法檢查組還向市民發放調查問卷,并回收8388份。調查問卷顯示,受訪市民對法規知曉度達到84.88%,在浦東新區知曉度達90%;受訪市民對“一業一證”改革成效滿意度達到84.41%,在浦東新區滿意度超過91%。與此相關,受訪者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耗時更少”,占總人數比例64%以上,其次分別為“跑的次數更少”(約 55%)、“需要提交的材料更簡化”(約 50%)、“多頭填報、重復填報減少”(約 40%)、“辦理流程更清晰透明”(約 40%)、“相關信息咨詢更方便”(約 10%)。問卷調查還集中詢問了“一業一證”規定施行后上網辦理的情況,78%的受訪者表示能夠實現全程網辦,約20%的受訪者表示需要線下輔助辦理。
報告指出,為降低企業負擔,浦東新區針對企業進入一個行業“不知道要辦什么證”“不清楚如何辦”的訴求,整合行業準入條件和材料清單,再造行業準入審批流程和管理模式,建立“六個一”集成服務機制(即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網辦理、一證準營、一體管理),讓企業辦證只進一門(網)、只跑一次,大大縮短了從經營籌備到進入市場的時間。
如依托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開設“一業一證”線上專欄和線下專窗,企業通過智能指引系統,即可準確得到個性化的辦證指南和導航服務,大大降低了企業對市場準入制度的學習成本;整合各行業管理部門的審批條件,按照場所、設備、資金、人員和制度這五類要素去重歸類,形成一張告知單;將企業需要填報的多個審批事項申請表合并為一張綜合許可申請表,系統從申請材料中抓取信息要素自動填寫;明確每個行業由一個部門牽頭、多個部門協同,在優化服務、加強監督等方面建立高效協同機制。以旅館行業為例:原來需要向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多個部門分頭辦理旅館業特種行業許可、食品經營許可、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等10張單項行政許可證的,改革后,企業只需辦理1張旅館業綜合許可證。
結合行業發展實際和經營主體需要,目前,浦東新區試點行業已從31個逐年擴展至58個,發出全國首張“與人體健康相關的動物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行業綜合許可證和“現場個性化服務”化妝品制造行業綜合許可證,發出鄉村民宿行業綜合許可證300余張,有力促進了新業態、新模式健康快速發展。全市復制推廣浦東新區深化“一業一證”改革經驗,將全市25個試點行業擴展至39個,形成持續迭代、良性循環的改革長效機制,充分釋放著浦東新區法規的積極效應。
不過,此次執法檢查發現,企業還存在對“一業一證”改革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對其具體內容和申辦流程缺乏清晰認識的情況。“行業綜合許可證社會知曉度還需進一步提升。”審議中,委員們提出,要加大宣傳力度,深化企業對法規的理解,提高全社會對法規的知曉度。
《“一業一證”規定》要求建立健全行業綜合許可全流程管理和綜合監管制度。對此,浦東新區強化監管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建立與行業綜合許可制度相配套的行業綜合監管體系,推動落實“一體管理”,形成行業協同監管合力。從“管事項”向“管行業”轉變,實施一次檢查、聯動執法、聯合懲戒。如,浦東新區在飯店行業打造了數字化綜合監管應用平臺,整合衛生健康、消防、煙草、生態環境等部門審批監管數,梳理形成35個體現飯店監管情況的指標體征和19個核心監管風險點,通過系統自動識別抓取違法違規情形,實現全時段監管。同時,浦東新區綜合運用動態、風險、信用、分類等四種監管方式,構建事前跟蹤、事中防范、事后查處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如浦東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對1000余戶勞務派遣單位開展信用分類評價,形成A級、B級、C級評價結果,在日常監管中實施差異化分類監管措施。此外,浦東新區正強化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監管數據共享。依托浦東新區“互聯網十監管”平臺、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等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各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有效銜接,開展跨部門聯合“雙隨機”檢查,2023 年共實施聯合抽查86項,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
問卷調查顯示,有61.66%的受訪者表示,行業綜合許可證實施后,原本需要各部門分頭監管的諸多事項,現在經各部門協調采取聯合監管方式,大大減少了監管次數;有50.83%的受訪者認同監管擾企現象明顯減少,企業應對監管的成本相對降低;48.84%的受訪者表示,借助攝像頭等高科技手段,使用智慧監管方式,提高了監管效能;43.03%的受訪者表示,各部門借助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系統評價企業行為,強化了企業自律;另有38.11%的受訪者認可風險分級監管方式,認為這種監管方式增強了監管的準確性。
審議中,有人大代表提出,隨著企業經營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數字化監管能力的提升,政府部門要在“管與不管”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要用最少的管理得到最佳的效果。
目前,全市“一業一證”改革試點行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行業綜合許可制度和行業綜合監管制度,探索構建了改革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套制度體系,“準入不準營”等問題得到進一步破解,復制推廣效果初步顯現。據了解,下一步浦東新區將繼續貫徹落實好《“一業一證”規定》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成果,更好地推動改革走深走實,讓更多經營主體享受到改革紅利,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浦東經驗。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