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社會變革和科技進步成就。中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新生國家發展為一個世界性大國,向國際社會展現了追求發展和進步的堅定決心與行動。今天,中國式現代化已經成為全球典范,為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探索本國現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高度系統性。首先,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深刻認識到經濟活力、政治穩定、文化復興、社會凝聚力以及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關聯和作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中共提出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高度吻合,充分體現了中共對國家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認識,展現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戰略謀劃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指導性。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戰略目標,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都是實現該目標的路徑和保障。四者不是簡單并列關系,而是有內在邏輯聯系且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描繪了中國“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發展藍圖,也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發展的承諾以及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追求。
最后,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中國通過釋放企業和個人的創新能力,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創新;確保各地區和各領域之間均衡發展;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始終打開大門,吸引投資和人才,促進全球合作;堅持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創造共同繁榮的社會。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系統發展的理念,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也鼓舞世界各國以系統性思維規劃國家發展藍圖。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一代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帶領全體中國人民推動著國家發展進步。毛澤東時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鄧小平時期的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中國有了同其全球性大國地位相匹配的巨大發展勢頭,中國式現代化朝著前所未有的宏偉目標奮進,中國人民追求偉大民族復興的熱情再次被點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戰略構想激發了中國人民心中的共鳴,是當今中國最能充分凝聚共識、體現人心所向、催生奮斗動力的共同夢想。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下,中國人民一定可以實現開拓創新、共同繁榮、生態平衡、開放包容和充滿機遇的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注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管是作為世界遺產的故宮還是城市社區的紀念碑,中國都精心保護。同時,中國注重對歷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國以科技賦能文物保護,以科技激發文化創新,使古老的文化遺產在數字技術協助下煥發新的生機。可以說,保護和發展之間的微妙平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中國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探索創立具有包容性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弘揚革命傳統。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至今鼓舞著中國人民。在這里,毛澤東主席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發展的基礎,培育了黨與人民之間的魚水關系,這種紐帶精神至今還激勵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井岡山,許多游客佇立在井岡山會師紀念碑前,凝視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幾個大字。我相信,他們可以從歷史中獲得巨大的使命感,繼而以堅定的奉獻精神去追求偉大的中國夢!

中國創造了歷史,成功消除了絕對貧困。對中國來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現在中國已經開始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繼續加大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和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致力于讓每個村莊實現可持續發展,變得更加繁榮。我于2024年訪華參觀的江西井岡山神山村就是一個典型示范。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曾考察此地,與當地黨員和村民共商脫貧攻堅之策、鼓勵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和關心指引,當地基層干部有了底氣和干勁,制定支持農業發展、提高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以及促進村民創業的方案,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旅游業,有效提高了當地村民收入。如今,神山村已經成為當地成功脫貧的標桿,其他村莊也追隨著它的腳步,擺脫了絕對貧困,為村民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國人民有著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年輕人有著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步伐不可阻擋!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猶如一座燈塔,為各國照亮了追尋夢想和奮斗前行的道路。世界各國可以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汲取寶貴經驗,研究借鑒中國模式,開創自己的現代化道路。為實現發展,當下非洲各國政黨也應考慮深化改革,鞏固以法治為基礎的治理模式,加強政黨自身建設。相信在此基礎上非洲也可以實現成功轉型,為非洲人民創造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