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中藥礬硫腳氣散治療手足癬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我收治的60例手足癬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院,每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療,觀察組采用礬硫腳氣散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效果、中醫證候積分、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疾病復發率、治療依從性和藥物費用。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發生率、疾病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藥物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藥礬硫腳氣散治療手足癬療效顯著,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疾病復發率低,患者治療依從性較高,藥物費用低。
關鍵詞:手足癬;礬硫腳氣散;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中醫證候;復發
手足癬為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具有傳染性、復發性特點,分為水皰鱗屑型、角化過度型和浸漬糜爛型[1~2]。中醫認為其由濕熱毒邪或病久濕熱化燥傷血引起,治療應以清熱燥濕、驅蟲止癢為主[3~4]。西醫治療主要以抗真菌藥物為主,但長期使用可能產生耐藥性[5]。本研究旨在觀察中藥礬硫腳氣散治療手足癬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我院收治的60例手足癬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9.00±12.81)歲。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0.00±11.6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手癬和足癬診療指南》(2017年修訂版)[6]中手足癬診斷標準以及分型;手足部皮膚損傷表現出典型癥狀;真菌直接鏡檢結果為陽性,或真菌培養結果為陽性。水皰型通常發生在手指(腳趾)間、掌心、腳趾以及腳側部位,最初出現的是針尖大小的深層水皰,皰壁較厚,可能會融合,伴有明顯瘙癢感。水皰干涸后會出現脫屑現象;角化型常見于足跟以及掌趾部位,表現為彌漫性皮膚角化過度,干燥脫屑,容易出現皸裂。患者可能感到瘙癢,并在皸裂發生時感到疼痛,糜爛型常見于指(趾)縫處,患處皮膚呈現浸漬發白,容易脫落并暴露出糜爛的表面,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的濕熱蘊膚證,患處潮紅、水皰,皮損呈片狀擴展,可能伴有糜爛,瘙癢癥狀非常嚴重;舌頭紅潤,舌苔膩滑,脈搏滑數;年齡≥18歲;臨床資料完整;患者知曉本研究內容及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手足部合并濕疹、過敏性皮膚病,如接觸性皮炎或合并細菌感染;重要臟器衰竭;患有血液系統性疾病;對研究藥物過敏;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配合度差。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涂抹在患處,每天2次,療程持續4周。觀察組給予礬硫腳氣散治療,該藥為本院自擬藥方,由枯礬、硫黃、滑石粉和冰片組成,制成100目細粉,外用,撒布于患處,每天2次,療程為4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24個專業10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試行)》[7],結合患者的療效指標和真菌鏡檢查結果判定療效。痊愈為皮損以及自覺癥狀完全消失,真菌鏡檢查轉陰;顯效為皮損和自覺癥狀明顯好轉,療效指數≥70%,真菌鏡檢查陰性或陽性;好轉為皮損和自覺癥狀明顯好轉,70%≥療效指數≥30%,真菌鏡檢查陰性或陽性;無效為皮損或癥狀出現明顯變化或持續加重,療效指數低于30%,真菌鏡檢查結果為陽性。總有效=痊愈+顯效+好轉。(2)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參考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擬定評分標準。丘皰疹評分標準:0分表示無丘皰疹;1分表示皮損面積不超過2.5 cm2;2分表示皮損面積在2.5~5 cm2;3分表示皮損面積超過5 cm2。滲出評分標準:0分為無滲出;1分為僅表面有滲出;2分為滲出伴有漿痂;
3分為伴有明顯流汁。瘙癢評分標準: 0分為無瘙癢;1分為偶爾瘙癢,不影響日常活動;2分為時有瘙癢,稍有搔抓,輕微影響工作學習;3分為持續或頻繁瘙癢,嚴重影響生活。鱗屑評分標準:0分表示無鱗屑,1分表示皮損面積不超過2.5 cm2,2分表示皮損面積為2.5~5cm2;3分表示皮損面積>
5 cm2。浸漬糜爛評分標準:0分為無皮損;1分為僅限指(趾)縫間;2分為擴展到少許指(趾)側面;3分為覆蓋指(趾)縫間以及超過半個指(趾)側面。(3)比較兩組治療期間刺痛、皮膚干燥發生情況以及疾病復發率。(4)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完全遵照并實施醫護人員制定的治療方案為完全依從;間斷實施醫護人員制定的治療方案為部分依從;不規律用藥為不依從。總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5)比較兩組療程結束后藥物費用。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略高于對照組的90.00%,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但組間治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和疾病復發率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疾病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治療依從性和藥物費用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3.33%(P<0.05);觀察組藥物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手足癬由皮膚真菌感染引起,真菌通過皮膚的微小破損或毛孔進入皮膚表層,開始在角質層中定植;定植后,真菌開始繁殖并形成菌落,逐漸向周圍健康皮膚擴散;真菌代謝產物和酶可以破壞皮膚細胞,導致皮膚炎癥反應,出現紅斑、脫屑等癥狀;皮膚受到真菌感染后,機體會啟動免疫應答,釋放炎癥介質,這可能加劇皮膚損害,但同時也有助于限制真菌進一步擴散。手足癬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皮膚或使用其個人物品(如拖鞋、毛巾)傳染給他人。西醫治療手足癬的主要方法包括局部使用角質剝脫劑、唑類藥物和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但隨著耐藥性問題增加,停藥后易復發。
中醫認為手足癬主要是由于外感風濕熱毒、內傷濕熱蘊結所致。依據中醫理論,手足癬被歸屬于“濕瘡”范疇,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肝臟主疏泄,若肝氣郁結,會影響氣血運行,導致水液停滯;脾臟是后天之根本,主要負責運化水濕;脾氣虛弱會導致水濕運化功能失常,從而引發濕邪的內生。腎臟主水,若腎陽不足,則不能溫化水濕,導致水濕內停。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濕熱環境,為真菌生長創造了環境,從而導致手足癬。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發生率、疾病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藥物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礬硫腳氣散與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相比,其價格更為實惠,更易被患者接受,且療效相當。
綜上所述,中藥礬硫腳氣散治療手足癬療效顯著,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疾病復發率低,患者治療依從性較高,藥物費用低。
參考文獻
[1]吳美超,李緯,蔡玲玲,等.手足癬中醫藥外治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7):66-69.
[2]羊菲,范斌,姚廣濤,等.手足癬的中醫臨床治療和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7,23(2):207-212.
[3]廖列輝,梁海瑩,范瑞強.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與兩種中藥制劑合用治療角化過度型足癬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4):326-327.
[4]李萌.中藥外洗聯合1%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療手足癬及體股癬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9):1511-1512.
[5]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閆小寧,趙一丁,等.皂白散治療手足癬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21,20(1):91-92.
[6]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真菌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真菌亞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皮膚病學分會真菌學組.手癬和足癬診療指南(2017修訂版)[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7,12(6):321-324.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69.
[8]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