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為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與日俱增。梳理近幾年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文獻資料,從主流思想、經典方劑、中醫外治法等角度進行綜述,為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經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當歸四逆湯;消渴
近年來,糖尿病患者人數日益上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們的密切關注。查閱近幾年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藥治療的相關文獻資料,將中醫藥治療病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為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研究提供更多參考。
1 中醫藥內治法
1.1 主流思想
古代祖國醫學并未提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病名,但按DPN肢端“麻、冷、痛”的特點,現代中醫學者多將DPN歸為“消渴病”后繼發“血痹”“厥逆”“痿證”等范疇。其病因多種多樣,大多數醫家都認可DPN是由于消渴日久,致機體氣血陰陽失衡,從而寒凝、痰濕、瘀血內生,導致脈絡痹阻,是一類“本虛標實”的疾病,但不同學者所持觀點偏重不同,現將主流觀點進行總結。
1.2 久病入絡
“久病入絡”學說是由清代著名醫家葉天士提出,是以絡脈瘀滯為主要病機,與現代醫學的“血管-微循環”理論相吻合。周強[1]總結仝小林教授多年理論經驗,認為DPN的病因是由于血糖升高,毒損脈絡,從而引起絡脈虛損,臨床運用行氣活血的治療大法,療效甚佳。楊玉娟等[2]認為,DPN發病之本,乃氣血陰陽虧虛、絡脈失養,致使瘀血痰濁阻絡,久病入絡為其主要病因病機,治療上除益氣養陰溫陽榮絡外,還需兼顧祛除其他病理產物,如瘀血痰濁。
1.3 陽虛寒凝,瘀血阻絡
從DPN患者的“麻冷痛”來看,多數可歸為里證、寒證。趙繼福教授[3]提出,消渴病日久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虧虛,痰濕、瘀血等阻滯發為DPN,治療上以益氣溫陽為主,輔以活血化瘀通絡,經多年驗證,療效良好。高天舒教授[4]將DPN的關鍵病機歸結于部分糖尿病患者素體陽虛,陰寒凝滯,痰瘀互結,不通則痛,治療原則為溫陽活血,化痰通痹,臨床療效佳。
1.4 氣陰兩虛,絡脈痹阻
糖尿病患者中氣陰兩虛的證型較為常見,DPN作為其并發癥,DPN患者中屬氣陰兩虛證型的也較為明顯,林蘭教授[5]將DPN病機歸為陰虛燥熱日久,脈絡失養,瘀血、痰濁內生,痹阻經脈,治宜標本兼顧,益氣養陰、行血通絡。名老中醫許建秦[6]結合多年臨床經驗,指出DPN主要因脾不散精、三焦功能失常,最終導致氣陰兩虛、痹阻脈絡,治療上,用藥多為氣陰同補之藥,但還需要顧護脾胃,并加活血化瘀行氣之品。
1.5 肝腎虧虛,瘀血阻滯
DPN作為本虛標實類疾病,病程較長,發展至后期往往會損傷肝腎。程茂維[7]認為消渴日久,肝腎虧虛,肝血不足,瘀血阻滯,從而引起肢體屈伸不利、麻木等癥狀,治療以滋補肝腎,兼化瘀通絡,效果顯著。沙雯君、雷濤[8]總結500例DPN患者證型出現頻率,中末期患者多出現肝腎虧虛的癥狀,頻率達到20.6%,而且病程越長,以肝腎虧虛、瘀血阻滯為主要表現的患者比例就越多。
以上治療原則在臨床較為常見,可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以及患者不同年齡層進行考慮,病程久、年紀大的患者,肝腎虧虛的可能性較高,用藥時可適當加一些滋補肝腎的藥物以增強療效,診療思路需結合患者癥狀體征進行辨析,同時也需關注舌脈進行辨證論治。
2 常用方劑
目前DPN常用的方劑有黃芪桂枝五物湯、當歸四逆湯、補陽還五湯等,但臨床上多與西藥聯合治療,或者選擇兩種及以上的中藥方劑加減治療,療效明顯優于單用西藥治療,現將臨床上較為多見的常用方劑進行梳理,具體如下。
2.1 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作為血痹常用方劑,臨床治療DPN最為常見。仝小林院士主張從益氣養血、行氣活血通絡入手,在臨床上大量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DPN,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胡仙等[9]將66例DPN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甲鈷胺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最終得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達93.94%,遠高于對照組,證實了黃芪桂枝五物湯對DPN治療的有效性。
2.2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可用于治療血虛、寒凝筋脈所致的厥證。王麗杰等[10]總結喻秀蘭教授多年經驗,認為DPN單從活血化瘀的角度治療,療效并不理想,考慮其四肢涼冷的癥狀,從“溫”論治,選擇當歸四逆湯作為主方加減應用,療效更為顯著。劉文娟[11]將200例DPN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甲鈷胺,觀察組加用當歸四逆湯加減,結果證明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當歸四逆湯可改善患者周圍神經功能,行之有效。
2.3 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具有補氣活血,祛瘀通絡的功效。林稱心、李光智[12]選取114例DPN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加硫辛酸,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補陽還五湯,結果證明,在臨床療效上,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張露丹,王金[13]等構建PPI網絡和“補陽還五湯-活性成分-關鍵作用靶點”網絡,分析得出補陽還五湯通過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起到干預治療 DPN的作用。
2.4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對肢節痹病療效甚佳,多數醫家認為DPN多歸屬于消渴后并發的痹癥,臨床可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治療。鄭舒寧[14]將DPN患者70例,隨機分為2組,均采取個體化降糖降脂方案治療,對照組服用甲鈷胺片,中藥組加服桂枝芍藥知母湯,最終結果表明,中藥組在改善癥狀和提高神經傳導速度上均優于對照組。梁恒粉[15]隨機抽取DPN患者70例,對照組給予營養神經藥物治療,觀察組加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觀察組血流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2.5 桃紅四物湯
桃紅四物湯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兼以益氣,在臨床上多與西藥聯合治療DPN。魏勤[16]選取100例DPN患者,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加用桃紅四物湯治療,觀察得到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且神經感覺閾值明顯降低。翟瑞瓊等[17]按隨機數字表法將80例DPN患者分成兩組,均給予鹽酸二甲雙胍片治療,B組加用桃紅四物湯加減。結果B組總有效率均較高于A組。故桃紅四物湯加減在治療DPN上效果明顯。
3 中醫藥外治法
3.1 針灸
針灸操作簡便,見效快,患者能明顯感受到療效,從而加強他們的依從性。羅權等[18]選取140例DPN患者,對照組常規治療,試驗組加以針灸脈法進行輔助,研究組總有效率以及神經傳導速度均高于對照組。李志杰等[19]選擇92例DPN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針灸阿是穴以及其他針對性穴位,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針灸輔助治療使臨床療效更為顯著。
3.2 穴位敷貼
穴位敷貼是將中藥制劑熬成的糊劑貼在患者患處或特定穴位,使藥物滲透皮膚進入經絡,達到治療的效果。高晶等[20]通過搜尋多個樣本數據進行 Meta分析,證實穴位貼敷治療組在療效上均優于西藥組。董惠潔等[21]選取80例DPN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扶陽通絡湯加減,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貼敷,最終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3.3 中藥熏洗
中藥熏洗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血管擴張,改善肌肉功能。楊培林[22]將30例DPN患者隨機分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對照組口服甲鈷胺,觀察組聯合中藥熏洗,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劉華珍[23]認為DPN “久病必瘀”,根據“內外治同理同方藥”原則,自擬中藥方熏洗,臨床療效甚佳。故中藥熏洗在改善DPN癥狀上起到一定作用。
4 結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上述梳理肯定了中醫藥內外治療對DPN疾病的價值,但不論是中藥方劑,還是中醫藥外治法都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中藥湯劑的服用時間長,EVbdmLxmCyTCiyJf+OfMAw==味道復雜,部分患者依從性差,而且多數內服湯劑往往要多個療程才能見到療效。外治法雖然便于操作,但個別群體對針灸的接受程度低,拒絕針刺治療,穴位敷貼的粘著度、美觀度也有一定的弊端,中藥熏洗治療更受老年群體的喜愛,中青年患者忙于工作,治療也是時斷時續。不同群體的治療方案傾向性各有不同,在患者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多采用西藥聯合中醫藥內外治療,臨床醫師需向患者說明具體情況,使其充分了解DPN的嚴重性,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保障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強,彭智平,趙錫艷,等.仝小林基于“絡病”理論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經驗[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3,(2):44-46.
[2] 楊玉娟,金智生,王春媛,等.基于絡病理論探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辨治機理[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22,28(6):989-991.
[3] 包揚,徐凱,李志浩,等.名老中醫趙繼福教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辨治思路探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3):51-52.
[4] 魯耘曌,高天舒.高天舒教授論治陽虛痰瘀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經驗[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4):142-143.
[5] 高永前,孔維穎.林蘭教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經驗總結[J].光明中醫,2020,35(2):180-182.
[6] 周婷,屈凱,陳志永,等.名中醫許建秦治療氣陰兩虛兼血瘀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用藥規律研究[J].陜西中醫,2022,43(2):231-235.
[7] 程茂維.補肝腎通絡湯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7,25(9):44-45.
[8] 沙雯君,雷濤.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8):228-229.
[9] 胡仙,曾豆云.黃芪桂枝五物湯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以及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14):89-91.
[10] 王麗杰,喻秀蘭.喻秀蘭從溫論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驗案舉隅[J].山西中醫,2020,36(9):38-39.
[11] 劉文娟.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21):180-183.
[12] 林稱心,李光智.補陽還五湯聯合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9,59(2):72-74.
[13] 張露丹,王金,張美英,等.補陽還五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網絡藥理學分子機制研究[J].天津中醫藥,2020,37(10):1183-1189.
[14] 鄭舒寧.桂枝芍藥知母湯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Hcy影響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22.
[15] 梁恒粉.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治療寒熱錯雜型糖尿病足的臨床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9,28(23):188-189.
[16] 魏勤,彭海民,彭明發.桃紅四物湯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21,36(3):449-451.
[17] 翟瑞瓊,李春娜,屈小青,等.桃紅四物湯加減聯合鹽酸二甲雙胍片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3,39(12):2382-2384.
[18] 羅權,朱海燕.脈法針灸治療絡脈瘀阻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吉林中醫藥,2020,40(12):1671-1674.
[19] 李志杰,李娜.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價值[J].糖尿病天地,2021,18(8):37.
[20] 高晶,戴洪彬,段玉貞.穴位貼敷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12):65-67.
[21] 郭桂英,張學力,董惠潔,等.中藥溻漬及TDP聯合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清神經標志物表達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7):2970-2972.
[22] 楊培林.中藥熏洗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0例[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4):69.
[23] 張傳霞,劉華珍.劉華珍主任醫師運用中藥熏洗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