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腹股溝疝患者實施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達將其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25例。參照組采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試驗組采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治療費用、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臨床療效。結果 試驗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費用少于參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效果顯著,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較快康復,且治療費用少,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腹股溝疝;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并發癥;術中出血量
腹股溝為大腿根部與腹部連接的三角區域,部分人由于先天性腹股溝處腹壁薄弱或缺損,隨著年齡增長腹壁逐漸變薄,腹腔內臟器在重力作用下會移至腹股溝壁薄弱位置形成體表凸出,這種情況被稱為腹股溝疝[1]。該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發病后腹股溝部位會出現明顯的包塊凸出,可通過手法將其納回腹腔,但不修復腹股溝壁仍會復發,位于包塊內的腸管組織長時間被卡住發生缺血性壞死,若內容物腐敗,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部絞痛等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3]。本研究旨在探討腹股溝疝患者實施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wzOEfziljvugToqthnTvNm/HVee5JKu01rZ6QFvLUJk=選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25例。參照組男18例,女7例;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59.27±3.51)歲。試驗組男17例,女8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59.42±3.5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參照組實施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
常規鋪巾與消毒,協助患者擺放舒適的手術體位,給予連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生效后,于腹外斜肌腱膜作手術切口,從皮膚開始逐層切開露出恥骨內環與結節,將精索(輸卵管)與腹外斜肌腱膜上、下葉以及腱膜進行分離,避開血管和神經將精索游離;將腹股溝管打開,確認疝囊,若疝囊較小可通過內環口直接翻至腹腔,若疝囊較大需要將其在頸部橫斷,分離并縫合近端轉化為小疝囊;再從高位游離疝囊通過內環口直接翻至腹腔,填入填充物,將小疝囊底部最遠端與網塞尖端固定納至腹腔;疝環處網塞外瓣與腹橫筋膜實施間斷式縫合,適當裁剪補片并置于精索后方進行縫合固定,剪除多余補片,觀察無誤后將切口縫合。
1.2.2 試驗組實施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
常規鋪巾、消毒、麻醉、作手術切口、游離精索及分離疝囊等前期步驟與參照組一致;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翻轉、切除、結扎等方法將疝囊內容物納回,裁剪補片,內側為圓弧形,外側留出一個裂隙,置入補片,確保補片能覆蓋腹股溝三角以外
3~4 cm;將補片邊緣與腹股溝組織進行固定,上提精索,將補片置于股骨溝管后壁,分別在恥骨腹直肌鞘與腹股溝韌帶對補片圓角與下緣實施縫合,精索周圍部分將補片修剪成2個尾端,保證上尾寬、下尾窄,用止血鉗將寬尾端補片從精索下方遞出;再將兩個尾端下緣固定至腹股溝韌帶上,頭側在腹內斜肌腱膜上,外側在腹內斜肌腱膜下,確認精索、血管以及神經不存在壓迫后將淺表組織實施無張力縫合,再逐層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和治療費用。(2)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如陰囊積液、局部血腫、尿潴留、異物感、切口疼痛等。(3)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病灶已完全修復,臨床癥狀徹底消失,6個月內無復發,為顯效;病灶修復良好,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6個月內存在復發情況,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好轉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和治療費用比較
試驗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參照組,治療費用少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00%,低于參照組的36.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參照組的68.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腹股溝疝為普外科常見病,其發病主要是由于腹股溝壁變薄或缺損導致腹腔內臟器受重力或腹壓影響從缺損處向體表凸出,隨著病情進展會引起腸梗阻、腸壞死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4]。外科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方式,根據腹股溝疝病理特點通常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疝環填充修補與平片修補是臨床常用的修補形式,其修補方法不同呈現出的臨床療效存在一定差異[5~6]。
疝環填充式疝修補術是利用聚丙烯網塞作為填充材料將腹膜缺損部位進行修補,對手術醫師的技術要求較高,若手術操作不當,可導致手術失敗,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且該術式費用相對較高,患者經濟負擔較重[7]。平片疝修補術不需要填充物,根據腹股溝區域裁剪適當的補片,并將其置于腹股溝管后壁,不僅能修補缺損,還能加強橫筋膜強度,通過有效的固定方式將補片與周圍組織進行融合,避免病情復發[8~9]。
本研究數據顯示,試驗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費用少于參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結果表明,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整體臨床療效優于疝環填充無張力疝修補術。與龍文杰等[10]研究結果相似。平片修補術形成的平面與腹橫筋膜結構相似,其補片更輕,對機體造成的影響更少,無需采用填充方式降低異物感,還能減少耗材,降低費用,術后產生的并發癥相對更少,有助于預后恢復[11~13]。此外,疝環填充選用的材料是聚丙烯,具有較強的抗感染能力,有可能會引起局部炎癥反應,累及神經或血管損傷引起不適,術中出血量較多。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適用于形狀各異的疝囊,無需進行廣泛的解剖,可確保股骨溝管后壁不受損傷,平片修補材料可以彌補腹壁缺損而不增加組織張力,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足夠的強度,能夠有效支撐腹壁并防止疝氣的復發,顯著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而且由于手術過程中減少了組織的直接損傷和張力,患者術后恢復快[14~16]。
綜上所述,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效果顯著,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較快康復,且治療費用少,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張安龍.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22,17(13):42-44.
[2]周茂飛.充填式無張力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及應用價值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8):102.
[3]魏士博,李航宇,李健文,等.腹腔鏡腹股溝疝手術焦點問題中國專家共識(2):特殊情況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24,44(4):387-391.
[4]王文祥.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21):52-54.
[5]許吟楓,韋有飛,潘金.傳統疝修補術與無張力疝修補術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療措施研究:評《疝和腹壁外科手術學》[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4,30(4):158.
[6]李豐,馬鐵祥,曾劍,等.經腹腹腔鏡腹膜前疝修補術治療各型腹股溝復發疝的單中心經驗[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23,32(10):1499-1507.
[7]張鵬,張曉峰,蘇文博,等.充填式無張力與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對腹股溝疝的治療療效對比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63):62,68.
[8]吳波.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對比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9):63-64,246.
[9]吳強,方寅,項本宏,等.網塞填塞修補術與網塞聯合平片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斜疝的對比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21,15(5):475-478.
[10]龍文杰,程麗芳.平片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3,29(5):153-155.
[11]侯喜龍.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A0):266-267.
[12]趙志民.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7):74-75.
[13]張忠強.研究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0):90.
[14]晁祥嵩.聚丙烯網狀平片無張力疝修補的優勢及腹股溝疝氣手術中的運用效果[J].罕少疾病雜志,2023,30(5):79-80,88.
[15]曹立軍.研究聚丙烯網狀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影響腹股溝疝患者術后康復、復發率的具體情況[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2,20(7):40-42,47.
[16]荊克杰,甘雪思.腹腔鏡下聚丙烯網狀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影響腹股溝疝患者術后康復、復發率的具體情況[J].智慧健康,2021,7(35):11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