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降壓藥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眩暈合并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于桂林市中醫醫院治療的66例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眩暈合并失眠癥狀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降壓藥(硝苯地平控釋片或厄貝沙坦片或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治療療程為1個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中醫證候積分和臨床療效。結果 兩組治療前收縮壓、舒張壓和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和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降壓藥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眩暈合并失眠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血壓控制效果,提高整體療效。
關鍵詞:眩暈;高血壓;天麻鉤藤飲加減失眠;肝陽上亢;硝苯地平
高血壓的主要特點為體循環動脈血壓持續增高,多數患者需長期服藥,若血壓控制不佳,容易損害心、腦、腎等靶器官,增加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不全等并發癥發生風險。因此,高血壓治療的核心目標在于減少心、腦、腎及血管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降低病死率[1]。高血壓屬中醫“眩暈、頭痛”等范疇,包括肝陽上亢證、痰濕中阻證、氣血虧虛證、瘀血阻竅證以及腎精不足證等,肝臟在眩暈發病機理中占重要地位,以肝陽上亢證多見,頭痛、頭暈、急躁易怒、失眠、舌紅苔黃、脈弦為肝陽上亢型眩暈的主要辨證依據[2~3]。因此,中醫治療以平肝熄風、滋補肝腎為原則。天麻鉤藤飲具有活血清熱、平肝熄風、滋養肝腎功效[4~5]。本研究旨在探討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降壓藥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眩暈合并失眠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于桂林市中醫醫院治療的66例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眩暈合并失眠癥狀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2018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相關標準[6];中醫辨證分型為肝陽上亢證;年齡95歲以下;能夠進行正常溝通交流;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高血壓危象;對研究用藥存在明顯禁忌或不耐受;依從性差,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降壓藥治療:根據個體情況選擇相應的口服降壓藥,硝苯地平控釋片口服,每次30 mg,每日1次;或厄貝沙坦片口服,每次0.15 g,每日1次;或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口服,每次150 mg,每日1次,連續用藥治療4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生活指導,以低鹽低脂飲食為主,合理運動。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方:基本組方為天麻15 g,鉤藤12 g,石決明15 g,川牛膝10 g,山梔子9 g,杜仲10 g,黃芩9 g,桑寄生10 g,夜交藤15 g,茯神10 g;隨癥加減,頭暈、頭痛明顯者加石菖蒲10 g;伴肝火上炎者加蒺藜10 g;失眠嚴重者加遠志15 g、合歡皮15 g、柏子仁15 g、酸棗仁15 g;伴痰濕中阻者加茯苓15 g、法半夏10 g、陳皮10 g、蒼術10 g;伴陰虛者加石斛10 g、北沙參10 g、玉竹10 g,每日1劑,用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用藥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血壓水平:治療期間監測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2)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參照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制定評分標準。重度眩暈:眩暈欲撲,不能站立,計 6分;中度眩暈:視物旋轉,無法行走,計4分;輕度眩暈:頭暈眼花,時作時止,計2分;正常:無眩暈,計0分。重度頭痛:頭痛劇烈,無法正常活動或休息,計6分;中度頭痛:疼痛持續不止,尚可以忍耐,計4分;輕度頭痛:時作時止,計2分;正常:無頭痛,計 0分。重度失眠:不能入睡,計6分;中度失眠:時見失眠,計4分;輕度失眠:睡眠稍有減少,計2分;正常:無失眠,計0分。(3)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癥狀明顯消失(眩暈、頭痛、失眠),積分減少≥2/3,舒張壓下降10 mm Hg以上,或降至正常范圍;有效,癥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1/3,舒張壓下降10~19 mmHg,或收縮壓下降30 mmHg以上;無效,癥狀無改善,積分減少<1/3,血壓下降不明顯。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收縮壓與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收縮壓與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9%,高于參照組的75.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西醫治療高血壓常用藥物有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等,可通過增強血管內皮功能、擴張血管調節血壓[8]。高血壓患者易合并眩暈、頭痛、失眠等癥狀,長期規范性服用西藥降壓的療效已得到肯定,但對緩解眩暈、頭痛、失眠等癥狀仍不理想。
中醫藥治療基于整體觀念辨證論治,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天麻鉤藤飲有平肝潛陽、清熱活血、滋補肝腎等功效,其中天麻、鉤藤熄風止痙、清熱平肝,二者同為君藥;石決明平肝清肝,川牛膝補肝腎、活血化瘀,共為臣藥;杜仲、桑寄生強健筋骨,黃芩、梔子清除熱邪,益母草祛瘀通絡,茯神、首烏藤養血安神,同為佐藥;如兼有五心煩熱,加用女貞子、旱蓮草補益肝腎,青蒿、鱉甲、知母等滋陰降火;失眠加用合歡皮、酸棗仁、百合等寧心安神;病久易生瘀,加丹參、三七等活血化瘀。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天麻中的多糖和天麻素抗眩暈作用顯著[9~10],天麻素還可以恢復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過程間的平衡,具有鎮靜、安眠、鎮痛等中樞抑制作用,多糖則可通過增強免疫功能、抗衰老等機制發揮抗眩暈作用;鉤藤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種生物堿,能夠直接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發揮降壓作用,還能阻止細胞內鈣離子釋放,擴張外周血管,有效降低血壓[11~12];桑寄生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黃酮類、多酚類等能調節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石決明中的活性成分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結合,可削弱血管緊張素轉化酶與血管緊張素Ⅰ之間的結合能力進一步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生成,通過降低血管內阻力擴張血管,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13~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和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降壓藥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眩暈合并失眠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血壓控制效果,提高整體療效。
參考文獻
[1]魏宏偉.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西藥治療高血壓肝陽上亢證的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2,33(9):1278-1280.
[2]魏華.天麻鉤藤飲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血壓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1):37-39.
[3]顧曉群.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西藥治療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2,10(28):71-73.
[4]蘇全斌,李佳欣,石福天,等.老年高血壓合并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及干預的研究進展[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3,29(6):1391-1394.
[5]譚海彥,朱莉,邢之華,等.天麻鉤藤飲改善高血壓患者內皮功能的機理研究[J].山東醫藥,2005(1):12-13.
[6]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9,24(1):24-56.
[7]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9-80.
[8]焦麗艷,劉勇.經方天麻鉤藤飲中單味藥治療高血壓病及其心血管作用的藥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8):62-63.
[9]趙晶,賀江萍.槲寄生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2005,24(3):185-186.
[10]蘇天生,羅繼紅,盧靜,等.天麻鉤藤飲加減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27):18-20.
[11]謝情江,熊佳麗,朱絢絢,等.中醫治療高血壓合并抑郁用藥規律研究[J].光明中醫,2024,39(2):215-218.
[12]程云帆,蔣小玲,毛琳.天麻鉤藤飲加味配合艾司唑侖治療肝陽上亢型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2):178-179.
[13]胡廷彬.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中醫針灸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醫藥,2023,36(4):843-845.
[14]洪斌,常紅衛.加味天麻鉤藤飲聯合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3,31(15):85-87.
[15]曲爭艷,劉寧,率中泰,等.天麻鉤藤飲合白術厚樸湯治療土運不及之年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0(21):3972-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