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個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干預,研究組進行常規干預+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滿意度、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焦慮情緒、日常生活能力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滿意度(97.87%)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4.47%)(P<0.05);兩組干預后SAS評分比干預前降低,BI指數比干預前升高,且研究組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后情緒控制、行為管理、疾病認知知識評分均比干預前增加,且研究組增加幅度大于對照組
(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個性化護理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老年冠心病;個性化護理;并發癥;日常生活能力;焦慮
冠心病為臨床多發病、常見病,常見于中老年人,臨床表現以胸悶、胸痛等為主[1]。由于該病治療時間長,若患者缺乏疾病相關認知,易產生焦慮及其他負性心理情緒,進而降低治療依從性,影響治療效果后[2~3]。因此,在給予有效措施積極救治的同時,加強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4~5]。個性化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和需求提供相關護理措施,可有效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個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0.28±3.89)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2±1.57)年;心功能Ⅱ級27例,Ⅲ級16例;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11例,中專或高中13例,大學及以上19例。研究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0.23±3.32)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51±1.62)年;心功能Ⅱ級25例,Ⅲ級18例;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14例,中專或高中15例,大學及以上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6]相關診斷標準,且經B超、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確診;生活能夠自理者且病程在1年及以上;患者對本研究內容知情且自愿參與;年齡60~90歲。
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等慢性疾病或體內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病情危急需要手術治療;無嚴重的精神類疾病且溝通無障礙;依從性較差,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干預
遵醫囑督促患者服藥;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簡單進行口頭健康宣教;簡單心理安撫等。
1.2.2 研究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
(1)組建個性化護理小組:組員包括護士長(1名)、主治醫師(1名)、責任護士(3名)、營養師(1名)及心理咨詢師(1名)。護士長擔任組長,帶領組員學習冠心病相關護理知識,確保組員熟練掌握個性化護理模式的護理方法及知識。
(2)用藥護理:由主治醫師制定治療方案,責任護士負責護理工作。若患者急性發作,幫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服用時應告知患者舌下需要保留一些唾液,讓藥物完全溶解,不可急于咽下。觀察用藥效果,硝酸甘油用藥后1~2 min如未達到預期效果,應立即告知醫生,并協助尋找病因。
(3)心理干預:責任護士親切、耐心的與患者溝通,介紹病室環境,且與患者交流同類型病患康復的案例,給予心理支持,鼓勵其樹立樂觀的情緒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療。同時,由心理咨詢師對存在負性情緒的患者,進行一對一針對性心理干預,以緩解其負性情緒。
(4)營養干預:由營養師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包含以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及水果為基礎,健康的不飽和脂肪為主,碳水化合物多選擇全谷類食物和雜豆,保證攝入足量的水果、蔬菜及水分,以及每日攝入量蛋白質含量不低于總能量的20%,其中蛋、奶、魚、肉等優質蛋白占50%~66.7%。適當控制食量及膽固醇攝入量,禁食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
(5)運動護理:由責任護士根據病情、愛好等指導患者進行運動訓練,運動訓練內容包括如步行、慢跑、太極拳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運動過程中出現胸痛、心悸、呼吸困難、脈搏增快等癥狀,需立即停止活動。兩組均干預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院內自制調查表評估,包括護理態度、技巧、質量等,滿分40分,36~40分為非常滿意度,30~35分為一般滿意,3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2)比較兩組焦慮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臨界值為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3)比較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BI)指數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與BI指數呈正相關。(4)比較兩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包括情緒控制、行為管理和疾病認知,評分越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越好。(5)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總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總滿意度為97.87%,高于對照組的74.4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SAS評分和BI指數比較
兩組干預后SAS評分比干預前降低,BI指數比干預前升高,且研究組各指標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兩組干預后情緒控制、行為管理、疾病認知評分均比干預前升高,且研究組升高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33% ,低于對照組的18.6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個性化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病情特點和基本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且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其目標是基于患者個性化特征為其提供全面的護理支持,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和治療依從性,保障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7~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滿意度(97.87%)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4.47%)(P<0.05);兩組干預后SAS評分比干預前降低,BI指數比干預前升高,且研究組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后情緒控制、行為管理、疾病認知知識評分均比干預前增加,且研究組增加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個性化護理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減輕其焦慮情緒,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滿意度。由于患者病情、心理狀態、身體狀況等有差異,因此針對其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和措施,能有效提高護理有效性[9]。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和需求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以提高其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加強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縮短工作住院時間,降低醫療成本為目的[10]。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其負性情緒,提高其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姣姣.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患者康復狀況的影響[J].東方藥膳,2020,26(15):255.
[2]梁碧蓮.細節護理管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20,21(6):623-627.
[3]林玲.精細化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患者應激反應及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3,32(17):2456-2459.
[4]王愛環,高麗華,孟捷.個性化膳食干預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體重指數、血脂及血糖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12):2231-2233.
[5]張光.綜合康復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J].雙足與保健,2018,27(11):137,139.
[6]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委員會,等.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9):680-694.
[7]徐彩紅,金愛蓮,謝美麗,等.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2,49(5):923-925,929.
[8]賈艷靜,王新宙.優質護理應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療效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8):1409-1411.
[9]薛崳丹,屈莫.延續性護理措施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質量的改善與并發癥的預防[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3):525-527.
[10]李洋,婁邦秀.優質護理服務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24(A2): 2277-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