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辦高校屬于非營利性事業單位,這一性質也使高校的涉稅業務與其他企業單位存在著明顯差異。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機制的全面實施,公辦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收入渠道逐步拓寬,在這一形勢之下,公辦高校的涉稅業務也越來越多。但是,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全額預算撥款單位的頭銜深深植根于高校負責人與財務人員的心理,以至于忽略了偷漏稅款、延遲納稅的涉稅風險,無形中使高校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頒布實施,收付實現制這種會計核算的確認方法被權責發生制所取代,這種新型的核算確認方法能夠真實反映出會計期間所實現的收入以及為實現這些收入所應付的所有費用,這就使公辦高校的涉稅風險出現的概率大幅降低。基于此,文章就當前公辦高校涉稅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規避涉稅風險所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予以闡述。
關鍵詞:公辦高校 新政府會計制度 涉稅風險 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9-107-02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出臺使公辦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面臨嚴峻考驗,尤其在涉稅業務不斷增多的情況下,高校的涉稅風險類型也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比如政策調整風險、稅負增加風險、發票管理風險、會計核算風險等,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不僅會給公辦高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學校的對外形象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基于此,公辦高校應當在新政府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框架內,通過健全內控機制、實施納稅籌劃、優化核算流程等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涉稅風險出現的概率。
一、公辦高校存在的涉稅風險
(一)政策變動風險
針對公辦高校,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旨在通過各種減免或者補貼措施在減輕高校稅負,助力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但是,多數稅收優惠政策都以通知、批復等文件傳閱的形式下發至各個高校,這就使政策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和影響,以至于部分高校雖然明確了政策指令,卻無法將指令落到實處。另外,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出臺以后,經過了長時間的試行期,在這期間,部分高校仍然按照過去的會計核算模式對學校的收入及資金往來情況進行統計、核算,延遲了高校執行新稅收政策的時間,涉稅風險出現的概率將大幅提升。
(二)稅率調整風險
2016年5月1日,“營改增”政策正式實施,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以后,各公辦高校的稅率也隨之發生改變。“營改增”之前,高校所要繳納的營業稅,其稅率標準為5%,而“營改增”之后,高校的納稅人身份也發生改變,如果被確定為小規模納稅人,高校的繳稅稅率將調整為3%,較之前相比下降了2個百分點,但是,如果高校被確定為一般納稅人,稅率將調整為6%,較之前相比則上漲了1個百分點。這就說明“營改增”之后,如果公辦高校被確定為一般納稅人,上繳的稅款總額不降反升,這就給各高校帶來了稅負風險。
(三)發票管理風險
“營改增”之后,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的公辦高校來說,在經濟往來過程中需要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憑借增值稅發票,而小規模納稅人無法抵扣進項稅額,如果高校開具的增值稅發票屬于非專用的虛假發票,將會增加高校的稅收負擔。比如高校在從事科研攻關項目時,科研項目負責人應當通過正規渠道獲取增值稅發票,并且,在獲取發票之后,需要通過稅務部門的驗證,辨識發票的真假,這樣才能規避納稅風險[1]。
(四)會計核算風險
目前,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科研項目也越來越多,這就給核算數據的精確性帶來巨大挑戰。比如高校在實施科研攻關項目時,將產生設備儀器購置費用、水電費用、人員工資費用等,財務人員在對這些費用進行核算時,往往無法分攤到每一個具體項目的支出當中,這種核算方法很容易出現以下情況:即最終的核算結果與實際發生的費用不符,項目運營成本虛減,項目利潤增加,這時,高校所要承擔的稅額也隨之增加,這就極易出現稅負增加的風險。
二、公辦高校涉稅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計稅方法模糊不清
所謂計稅方法,是高校在繳納稅款時應當參照和執行哪一種稅率標準,正常情況下,公辦高校屬于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涉稅業務主要包括科研攻關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人員工資、試驗器材設備支出費用以及各類培訓班收取的培訓費用等。其中,科研項目經費一般按照3%的稅率來征收稅款,但是,公辦高校在對科研項目進行管理時,往往將不同的科研項目進行分項管理,每一個項目所對應的負責人不同,因此,各項目負責人更習慣于按照6%的稅率來征收稅款。但是,有的高校卻依然執行3%的稅率來繳納稅款,這種模糊的計征方式使得各高校的稅款征收工作陷入了兩難境地。而對于開設各類培訓班所收取的培訓費用來說,各高校完全可以根據一般納稅人提供教育輔助服務的計稅方法來征收稅款,即3%的稅率。但是,按照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關于教育稅收政策的規定,公辦高校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取得的收入全部計入學校賬目,并且免征營業稅與企業所得稅,但是,在營改增之后,還是否免征增值稅并沒有詳細的政策條款,這對高校培訓費用涉稅業務的正常展開造成不利影響。
(二)計提稅費與實繳稅費不一致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以后,政府機關、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等非營利性組織所使用的會計核算方法也發生了改變,雖然新政府會計制度引入了權責發生制這一會計管理機制,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類似于公辦高校這種性質的事業單位,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運營情況,同時采用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兩種會計制度。預算會計按照收付實現制對支出費用進行統計預算,而財務會計則按照權責發生制對財務數據進行核算。這種財務管理模式給計稅的準確性造成嚴重影響。在一個稅收歸屬期間,同一類型科目下的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所統計出來的稅額將大相徑庭,這就給稅款繳納工作增加了難度。比如財務會計會在每個月計提稅費,并在下個月統一匯總繳納,而預算會計計提的稅費只能在下個月實際繳納時才能體現出來。但是,在填制財務報表時,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取數便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差異,進而增加了涉稅風險。
(三)發票認證時限問題
目前,公辦高校所使用的發票管理系統執行國家稅務總局的統一標準,但是,在辦理相關的發票事宜時,在審核時限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公辦高校在辦理購進自用貨物退稅業務時,財務人員需要登錄系統對發票進行勾選認證,而認證請求發送之后,國家稅務總局一般會在2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將審核結果回傳至當地的稅務分局。在2個月的審核期內,退稅業務涉及的發票的電子信息將無法顯示在系統當中,退稅業務進程受到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公辦高校也將面臨退稅風險[2]。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公辦高校涉稅風險的管控措施
(一)健全內控機制
減輕稅負是助力公辦高校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一個必要條件,而要實現這一愿景則需要一套科學完善的內控機制的支撐,以期達到優化財務管理流程、增強納稅籌劃實效性的目的。基于此,公辦高校針對涉稅業務,首先需要指派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對涉稅項目進行科學評估,然后根據項目的實施進度,編制一套納稅籌劃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涉稅風險。比如以某公辦高校實施的科研攻關項目為例,在項目立項之后,財務部門應當建立實時跟蹤機制,確保每一分錢都能夠花在刀刃上。在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時,如果涉及抵扣內容,高校應當與合作方簽訂單獨的合作協議,以此來獲取有效的抵稅憑證。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財務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應當進一步增加溝通協調頻次,并就經費抵扣與免稅業務認證等具體事宜進行廣泛細致交流,以編制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納稅籌劃方案。除了加強內部管理以外,高校財務部門應當與當地的稅務部門建立長期的溝通往來關系,以獲取稅務部門頒布的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如果高校對新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異議,應當以稅務部門的最終解釋作為政策執行依據,避免因政策解讀錯誤而埋下重大的涉稅風險隱患。
(二)凸顯納稅籌劃方案的實效性
所謂納稅籌劃主要是通過對涉稅業務的科學策劃,來編制一套針對性強、可行性高、實效性好的納稅操作與執行方案,以期達到節稅的目的。科學合理的納稅籌劃能夠有效規避涉稅風險,但是,如果納稅籌劃方案超越了法律允許的范疇,便會給高校的稅收工作帶來更大的風險隱患,嚴重的還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高校負責人與財務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納稅籌劃工作,并結合學校的涉稅業務來編制一套切實可行的籌劃方案。首先,參與納稅籌劃工作的財務人員應當確認一個科學有效的納稅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納稅成本,然后,及時向當地的稅務機關申請納稅優惠備案,以確保稅收系統當中能夠登記和顯示高校的免稅、減稅的備案材料;其次,高校的各個業務部門在從事采購業務時,應當選擇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方,并留存專用發票作為進項稅憑證。同時,針對每一項采購業務,財務部門應當協助業務部門作好采購流程的認證工作,并清晰地羅列出哪些費用可以抵扣,哪些費用不可以抵扣,對于無法抵扣的費用,財務部門應當第一時間啟動納稅籌劃方案,對日常辦公過程中消耗的公用資源進行合理分攤,以確保這些費用能夠抵扣進項稅。比如辦公過程中的水費、電費、燃氣費等公用費用,在準確計量之后可以分攤到其他財務科目當中。
(三)優化會計核算流程
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了“3+5”會計核算模式,即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3個預算會計要素,以及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5個財務會計要素,這一核算模式的確立使會計科目設置更加完整、更加科學,尤其對各個應稅項目與非稅項目,進行了嚴格的分類管理。基于對新政府會計制度這一應用優勢的考慮,公辦高校應當對現有的會計核算流程進行精簡與優化,以確保高校的涉稅業務能夠高效展開。比如在對學校的各項財務數據進行核算時,財務人員應當區分開應稅收與免稅收入的內容,并實行兩級獨立管理,可以更加直觀準確判定出哪些業務屬于免稅范疇,哪些業務屬于納稅范疇,而對于免稅業務來說,發生的費用往來則需要開具普通發票,只有涉稅業務才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以此作為抵稅憑證。另外,高校的會計核算工作需要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同時參與,這就給會計記賬與審核工作增加了難度,為了防止出現數據偏差,公辦高校應當建立一套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備查機制,該管理機制的關鍵在于: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核算過程中出現的差額可以形成一個清晰的明細,高校負責人通過對明細的審驗能夠快速確定核算數據的準確性,這就給高校的稅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而且出現涉稅風險的概率也將大幅降低[3]。
(四)打造高素質合作團隊
規避涉稅風險、增強納稅籌劃實效性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財務合作的支持,因此,各高校針對現有的財務管理崗位的職責權限,建立一套科學、系統、完整、高效的內部培訓機制,于每年年初下發當年的培訓計劃,并將財務基礎知識、稅法、稅收政策、納稅籌劃的編制等內容納入培訓計劃當中,然后通過集中培訓、專家授課、遠程互動或者外出學習的方法,對財務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教育,以進一步增強財務人員的納稅意識,并努力打造出一支熟知稅收政策、精于會計核算、通曉納稅籌劃、實戰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團隊,以快速適應新政府會計制度。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高校的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基于新會計制度中“權責發生制”的核算機制,對現有的涉稅業務管理模塊的功能進行優化和改進,并增設一些與實際業務息息相關的應用功能。比如合同管理系統、存貨管理系統等,通過這些信息的實時共享,稅務管理機構以及納稅人都能夠獲取更加真實確鑿的財務數據,這對預防和控制涉稅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結束語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公辦高校的財務管理流程發生了質的轉變,面對這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公辦高校應當以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局為重,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這一運營理念的支撐下,應當最大限度地降低納稅成本,并通過思想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來規避涉稅風險,進而為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教師類項目(2021J0926)《政府會計改革下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研究》]
參考文獻:
[1] 薛飛,黃鳴夏.淺析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高校涉稅風險及其防范[J].納稅,2021,15(29):34-35.
[2] 孫震.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涉稅風險及控制措施[J].納稅,2020,14(29):14-15.
[3] 賈安琪.新形勢下高校涉稅風險探析[J].大眾投資指南,2020(04):18-19.
(作者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安徽阜陽 677000)
[作者簡介:王睿穎(1990—),女,德昂族,安徽省阜陽市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政府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