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大學生就業問題備受關注,職業技能培訓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也是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至關重要。通過對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現狀分析,深剖其存在的現實問題與困境,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針對性提出對策建議,進一步有效開拓高質量、穩就業新局面,為大學生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技能培訓 就業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9-174-02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這為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和高質量就業指明了方向。大學生作為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其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關乎國家的發展和穩定。通過高質量的職業技能培訓,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增強其就業競爭力,為開拓高質量、穩就業新局面奠定堅實基礎。不斷加強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才能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為國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現狀
(一)培訓開展實際落實不足
目前,針對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相對較少。盡管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但在實際落實中,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尚未得到充分重視和廣泛推行。許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更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對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欠缺,導致培訓開展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無法滿足提升職業技能的需求,使其在畢業后往往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二)高校企業職業供需脫節
現行教育中,高校畢業生存在學用脫節、適崗能力差等問題。高校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大學生在學校所掌握的職業技能與企業的要求不匹配。這使得高校學生畢業后在就業市場上處于劣勢,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使進入工作崗位,也因為缺乏基本的技術技能,導致職業生涯發展受限,在與高職生和技校生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三)培訓體系規劃統籌欠缺
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體系規劃統籌仍存在諸多欠缺之處。第一,培訓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和實用性,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企業的崗位要求;第二,培訓時間過短,難以深入傳授技能,學生無法真正掌握實用的職業技能;第三,培訓效果的反饋存在時滯性,不能及時對培訓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第四,培訓師資隊伍有待加強,缺乏具有實戰經驗的企業老師,導致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場景脫節;第五,培訓資金來源缺乏且渠道單一,限制了培訓的規模和質量的提升。
二、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意識淡薄
當前,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存在著意識淡薄的問題。一方面,許多大學生對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其更傾向于專注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認為這是取得好成績和順利畢業的關鍵,而忽視了職業技能在實際就業中的重要性。這種觀念導致他們在求職時,可能因缺乏實際技能而競爭力不足,難以滿足市場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也沒有充分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上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支持,導致培訓資源分配有限,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缺乏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培訓資源匱乏
第一,培訓師資力量薄弱。許多培訓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難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無法滿足學生對實用技能的學習需求。這導致學生在培訓中難以獲得真正有用的技能和經驗;第二,培訓設施和設備不足。缺乏先進的培訓設施和設備,學生無法進行實際操作和演練,難以深入理解和掌握職業技能。這限制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培訓教材和教學方法相對陳舊。培訓教材未能及時更新,無法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和互動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實踐環節薄弱
一方面,培訓課程設置中實踐環節的占比較低。許多高校在安排職業技能培訓時,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給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相對較少。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導致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夠深入,實際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鍛煉。另一方面,實踐基地建設不足。部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夠緊密,缺乏穩定的實踐基地,學生難以獲得充足的實習實訓機會。即使有實踐環節,也可能因為實踐基地的條件限制或指導教師的缺乏,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完善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提高重視程度
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各方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認識。政府、高校和企業應共同合作,通過多種渠道宣傳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和益處。高校應將職業技能培訓納入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明確的培訓目標和計劃,向學生傳達培訓的重要性。同時,學生也應認識到職業技能培訓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培訓。
(二)優化課程設置,注重實踐教學
課程設置是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關鍵環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在課程內容上,應注重與實際工作的結合,引入企業實際案例,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活動,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三)加強師資建設,提高培訓質量
師資隊伍是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保障。高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鼓勵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可以通過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開展教師培訓等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教師評價機制,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整合多方資源,拓寬培訓渠道
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需整合多方資源,拓寬培訓渠道。政府應加大對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培訓,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共同開展培訓項目,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等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培訓渠道。
(五)健全評估機制,確保培訓效果
健全職業技能培訓評估機制是確保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應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對培訓過程和培訓效果進行全面評估,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企業反饋等方式,及時了解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跟蹤服務,了解其畢業后的職業發展情況,為進一步改進培訓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對于提高就業質量、促進個人職業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然而,目前仍存在培訓意識淡薄、培訓資源匱乏、實踐環節薄弱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宣傳引導、課程設置、師資建設、資源整合、評估機制等對策建議。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研究,不斷探索創新培訓模式和方法,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市場需求。同時加強對培訓效果的跟蹤和評估,及時調整和改進培訓策略,確保培訓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聚焦高校學生職業技能培訓是實現高質量穩就業的重要途徑,應持續關注并努力推動其發展,為高校學生的未來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基金項目:2024年山西省人力資源高質量發展重大專項研究課題《高質量開展高校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攀龍.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2.0,2024(11):55-57.
[2] 陳琳,胡麗,方穎,等.高校強化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以提升就業質量的策略思考[J].中國就業,2024(02):92-94.
[3] 周玉潔,許紹鋒.把握“00后”大學生特點,提升勞動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J].品位·經典,2023(14):13-15.
[4] 張旭英,劉騰,張海慶.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J].中國培訓,2023(01):83-85.
[5] 容賢欽.試論高校創新創業中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的融入機制[J].就業與保障,2022(04):129-131.
[6] 張玉平.高校創新創業中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的融入機制研究[C]//香港新世紀文化出版社.2022年第二屆創新人才培養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文).內蒙古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22:5.
[7] 張連軍,馬莉亞.全面實施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打造勞動者素質提升新高地[J].中國就業,2020(01):16-18.
[8] 何玉新.淺談“穩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的意義和路徑[J].科技資訊,2019,17(32):149+151.
[9] 2017年中國非學歷職業技能培訓行業報告[C].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7(08):59.
[10] 王尚銀,賈軍,孫睿霞.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創業就業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7(18):38-39.
(作者單位:梁會琴,山西鑫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玙璐,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0)
[作者簡介:梁會琴,山西鑫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總監,研究方向: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實操;張玙璐,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