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機遇和挑戰,高校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相對較低,財務能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財務能力,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意義深遠。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現狀,并提出創新創業財務能力培養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 財務管理 思路 策略
中圖分類號:F240;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9-176-02
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發展和就業高質量發展的共同要求,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重要手段。2021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發布,緊接著2022年5月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國家對高校大學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持續推進。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與否與財務能力密切相關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發展與挑戰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影響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數量越來越多,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創造就業崗位。《2022年中國青年創業發展報告》顯示19~23歲的大學在校生、應屆畢業生、畢業后待業人員是青年創業主體,然而根據數據顯示高校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相對較低,僅在3%左右[1]。創業失敗除去產品研發技術不理想、商業模式不合適、銷售方式不合理等其他創業因素有關外,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財務知識掌握不到位和財務實踐能力欠缺是導致創業失敗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應重視培養財務能力與素質,才能使得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財務能力
1.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弗里曼于1997年首次提出創新與創業能力的系統整合問題。大學生思維活躍、易接受新生事物且富有創新精神和活力,他們是創新和發展的主要力量,在新的產品、新的市場、新的生產過程、新的原料、新的技術等領域,利用知識和轉換的能力來實現創業。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膽識、良好的性格品質、良好的溝通能力、管理能力、財務能力和領導能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僅是推進社會進步和企業創新的動力,更是我國在發展中獲得優勢、加速實現民族復興宏偉藍圖的關鍵。
2.財務管理能力。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財務管理占據著十分關鍵的位置,它是企業實現其業務目的所必需的資產、投資、籌集資金、經營資本和利潤分配等一系列經營行為。財務管理的內容貫穿整個創新創業過程,是維系公司從事商品生產和交換或者提供服務活動的資金流,只有財務良性運轉,公司才能穩步發展。財務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是影響創新創業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3.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財務能力。高校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具備各種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財務能力,財務管理是創業活動的首要前提和基礎,創業需要具備足夠的資金企業才能夠正常運轉。然而高校大學生創業因接觸社會相對較少,對金錢概念模糊,容易在創業初期投入過高,容易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因此高校大學生具備一定的財務能力再進行創新創業比較好,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能力才能更加高效地管理創業企業,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財務能力培養的不足
(一)對財務管理意識淡薄
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專業技術技能扎實過硬,他們在創業初期容易將銷售環節和生產環節作為重點,盲目追求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忽視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因創業初期業務量較少,缺乏完善規范的企業會計制度,在創業過程中未配置相應的財務人員,往往管理者兼職企業財務人員,或將初創企業財務委托給財務公司做代理記賬,進行簡略記賬工作,以圖減輕企業事務性工作。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不能及時掌握企業財務情況,不利于企業資金管理,導致企業實際經營成本難以管控、資金使用不合理等情況的發生,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二)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1.師資隊伍結構單一。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老師是由輔導員、公共基礎課程老師或者招生就業處的老師兼課,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以非經濟管理專業為主的,財務管理專業方面的老師相對較少。由于缺乏形成系統的財務知識,大多數教師對其所講的內容都沒有完全地了解,經常照本宣科,很難滿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理論教育活動和實際教學的需要。
2.擁有財務實踐經歷老師較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實踐性,需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和實踐經驗的教師來進行教學。但是在現實中大多數老師過于理論,因其未實際在社會中就職財務相關崗位,缺乏一定的財務實踐經驗,不具備指導企業財務管理的實戰經驗,無法解答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實際財務管理問題,無法給正在創業或者準備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更具有實際意義的創業輔導。
3.較少參加創新創業財務類培訓。因創新創業師資團隊的教師大多來自不同的專業,更多注重專業和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融合,寒暑假參加教師培訓多是專業培訓或是創新創業專題培訓,較少參加創新創業中財務管理的專題培訓,創新創業中財務管理能力的運用和培養有待加強。
(三)“雙創”課程財務管理內容不完善
1.財務管理基礎知識不完善。《2021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顯示選擇“工作3~10年內”開始創業的人最多,但這個階段的大部分大學生對個人日常財務都缺乏管理,更不用說企業的財務管理,非商科的創業大學生普遍不懂財商,缺乏基礎的財務知識儲備,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于將來不論是創業或人生未來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創業的過程中不具備預測、分析、判斷、決策等能力。
2.缺乏創業財務管理實踐。對于國家關于各項大學創新創業優惠政策不會實際運用,導致創業大學生在政府申請中獲得優惠補助的人少之又少;還有財務數據上報財政機關內容出錯,或者報稅不及時導致罰款等,都是因為缺乏創業財務技能和實際經驗造成的。還有創業大學生急于在短時間獲得較大的成就,盲目擴大規模、前期投入過多或成本控制不當等原因引起資金鏈斷裂從而導致失敗,造成巨大的虧損,給創業者留下心理陰影,不敢再創業。
3.財務管理知識更新較慢。大部分創新創業課程中的財務管理知識體系稍顯落后,不能夠跟隨財務行業的變化來實時更新教學內容。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所開設的傳統財務知識課,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基礎財務核算以及營銷等工作,難度比較低,無法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財務決策能力,造成在今后創業的過程中,很難發現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
(四)“雙創”平臺財務咨詢職責履行不到位
科技部《國家眾創空間備案暫行規定》(國科火字〔2017〕120號)頒布后,各高校紛紛響應,在校內搭建“雙創”平臺。各高校對申請入駐和已入駐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項目團隊進行審核發現,大部分的創業團隊存在財務意識淡薄、財務基本知識缺乏等問題。對于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概念混淆,不重視企業現金流,甚至出現在創業計劃書中持續幾個月為負數的情況,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學生創業團隊自身財務技能缺失,且高校“雙創”平臺未將財務咨詢與財務技能培訓納入其職責范圍內,大學生遇到財務問題無法得到及時幫助。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財務能力培養的思路與策略
(一)提高對創新創業財務的重視
意識決定行動,意識是行動的導向。在企業意識上重視財務,才會在企業行為上重視財務從而影響財務結果。應該正確認識財務管理對創業型企業的重要影響。大部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創業公司其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和營銷方式都是有想法、有創意,但是最后都“死”在資金鏈斷裂上。企業自身應當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創業大學生要高度重視創業背后隱含的資金問題,高度關注企業財務動態平衡關系,及時了解現金流轉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規劃,發揮財務管理的關鍵作用[2]。
(二)完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1.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創新創業的教師必須掌握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并且要合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在創業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導意見。通過校內選拔或招聘等方式,在現有的師資隊伍中增加財務專業方面的師資,完善原有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結構。對開設創新教育課程的教師加強相應的培訓,建設具有財務學科知識背景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2.建設雙創業導師結構。根據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高校專業應建設“學校導師+企業導師”雙導師制的師資隊伍,吸收企業財務負責人充實到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中,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上豐富內容,為學生培養提供建設性意見和針對性指導,彌合專業教育與市場行業需求的溝壑。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積極作用,推動學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升級與完善。
3.加強創新創業老師財務類培訓。創新教育教學的教師應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豐富的財務管理技能和科研創新技能、跨學科的知識結構與寬廣的國際視野,能夠引領科技發展的創造力。教師可利用寒暑假或者課外實踐,通過訪學交流、研修學習、企業實踐等舉措,進行實踐學習和鍛煉財務管理能力,了解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發展趨勢,熟悉企業的資本運營,從而思考財務管理知識結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創業財務管理教育活動,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使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道路上減少財務風險。
(三)完善“雙創”課程財務管理教育
1.完善“雙創”課程財務管理基礎知識。盡管市面上眾多的創新創業教材各有特色,但普遍偏重于傳統的財務理論,實踐內容相對匱乏,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對創新創業教材的財務部分進行深化和創新,根據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調整財務模塊教學方案,構建一套科學且富有實效的財務教學框架,從學生自身出發培養財商,將財務管理知識運用到個人財務管理,通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應用和掌握基礎財務管理知識,從而提高財務實踐教學效果,增強財務管理能力。
2.增加雙創財務教學實踐。邀請企業財務管理者作為導師給學生上課,以大學生創業財務案例集進行體驗式教學[3],將創業財務管理重要知識點運用到實踐當中,通過鼓勵學生在探索、動手和實踐中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建立模擬經營綜合實驗平臺,營造仿真的商業環境開展創業活動,讓他們在真實的創業體驗中發現并提出財務相關難題,在親身經歷的創業難題中自發探尋答案。教師作為引導者,既解答疑惑,又通過剖析具體案例和現實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析財務挑戰的能力,從而加深對案例中財務困境的理解。
3.持續完善財務知識。當代社會信息瞬息萬變,財務知識同樣也是。應當關注財政和稅務機關的官網和公眾號了解會計準則和法規更新和變化[4],將相關的實踐知識和教學內容與“雙創”課程中財務模塊結合起來,并且著重說明新會計準則中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加快知識的更新,及時普及我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
(四)完善雙創平臺財務咨詢職責
“雙創”平臺應增加財務咨詢頻率和時間段,為大學生創業團隊定期開展財務管理專題系列講座,且培訓內容必須與大學生創新創業中遇到的財務問題相結合,形成培訓體系,幫助創新創業的大學生解決當前的財務問題。同時,還可以聘請企業財務專家作為指導教師,為大學生創辦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幫助大學生逐步積累財務經驗。
四、總結與展望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倡導下,高校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將“雙創”納入常規教學課程之中。針對大學生“雙創”,財務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財務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夯實基礎。促進了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提升創新創業總體成功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新章.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財務技能支持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3):60-63.
[2] 周浪波,羅愛華,姚曉.創業期企業核心財務問題——兼議雙創教育視野下財務管理課程內容體系優化[J].財務與金融,2021(04):64-69+75.
[3] 羅麗璇.淺談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財務問題及建議[J].財會學習,2019(24):64-65.
[4] 陳曉敏.創業能力導向的大學生創業財務教育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18(24):26-28+32.
(作者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2)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