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基因融入高職課程思政,對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分析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職業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崗位核心職業能力,明確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總體目標和內涵,同時以《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實務》為具體研究對象,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重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實施、教學環節拓展、教學評價等多維度開展紅色基因融入專業課程思政實踐研究,實現專業課程在學生技能和價值觀塑造方面的雙重作用。
關鍵詞:紅色基因 課程思政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061.3;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9-197-02
立德樹人是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2020年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要求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將課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1-3]。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國家引導高校教育回歸教育本體價值和功能,培養德才兼備、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戰略舉措[4]。
對職業教育而言,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陣地,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關鍵在于如何將思政元素科學融入專業課程中,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和鮮明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指示能給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做出重要批示。分析紅色基因內核不難發現,紅色基因蘊含了豐富的育人元素,例如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價值追求、高尚的精神品質,這些育人元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脈相承,傳承紅色基因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有利于增強當代大學生四個自信。
一、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總體目標和內涵
《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5]。就高乘專業而言,課程思政應立足于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突出課程自身的亮點和特色,構筑基于課程本身的思政主線,科學甄選思政元素。
高乘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高速鐵路客運組織、客運乘務方向專業知識與技術技能,面向高速鐵路客運崗位群,能夠從事客運站車相關崗位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6]。隨著鐵路的飛速發展,旅客對客運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服務意識、工作態度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高乘專業也面臨全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確定高乘專業課程思政總體目標:圍繞培養學生感恩報國的家國情懷、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具有熱情周到為旅客服務的服務意識,養成艱苦奮斗、嚴謹認真、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和遵章守紀的工作習慣,具有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具備運用評判思維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實務》面向高速鐵路旅客列車乘務相關一線崗位列車員、列車值班員、列車長等相關工種,傳授學生高鐵列車乘務作業相關知識及技能。基于企業現場典型工作任務將教學內容分為若干模塊,學生在真實的列車乘務工作情境中交替學習理論和實踐,掌握列車乘務規章要求、作業標準、應急處置流程。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結合企業人才需求,確定《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實務》的思政教學目標為通過加強家國情懷、職業精神、科學素養及個人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增強學生對客運乘務工作領域的職業認同,培養學生以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為核心的家國情懷、職業道德、職業情感、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7]。
二、課程思政設計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使命,課程秉承高鐵特色,關注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從人才培養方案編制到課程標準的修訂、課程體系的重構、課程設計的實施、教學評價的豐富均扎實推進了課程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思政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全方位實現課程育人[8]。該課程育人案例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三、紅色基因融入課程思政具體實施
《高鐵客運乘務工作實務》課程作為高乘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團隊通過調研、總結,深挖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內容,精心設計了課程思政教學方案并有效實施。
本課程教學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引,以艱苦奮斗、嚴謹認真、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為基調,以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為主旋律,將高鐵客運乘務知識、技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禮儀”“高鐵文化”“鐵路精神”“科學觀”等有機融合,在專業學習中處處滲透思政元素,積極發揮線上教學資源作用,推行校企合作模式下社會實踐活動,實現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線上線下緊密結合,全方位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增加了對學生內化效果和外化行動的觀察評價,豐富了課程評價考核機制,價值引領真正進腦入心。
(一)教學目標凸顯
瞄準專業課程教學的育人導向,課程團隊結合課程特點、課程內容和學生成長規律,不斷完善課程標準,將無形的價值觀教育與有形的高鐵客運乘務知識技能相融合,確立課程教學的思政目標是培養學生感恩報國的家國情懷、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和愛路護路的職業情感,具有以人為本、以禮待人的服務意識,養成艱苦奮斗、嚴謹認真、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和遵章守紀的工作習慣,具有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具備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滲透
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圍繞列車乘務作業展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禮儀”“高鐵文化”“鐵路精神”“科學觀”為引導,挖掘出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內涵,從章節知識點凝練出思政元素,找到思政切合點,將“家國情懷”“個人品質”“職業精神”“科學素養”隱性滲透于專業知識,潤物無聲。表1為《高鐵客運乘務工作實務》章節內容與思政元素結合列表。
(三)教學方法多元
作為一門理實一體化課程,在教學中強化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自我體驗,不但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還能加深學生的情感認同,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避免思政元素與知識點生硬嫁接,大量采用視頻導讀、案例解析、熱點分享、專題嵌入、作業情景模擬、實訓仿真演示、儀式感渲染、翻轉課堂、實踐經驗分享等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增強。表1為《高鐵客運乘務工作實務》章節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合形式列表。
(四)教學過程實施
設計了涵蓋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實施過程。課前做好學情分析并開展分層教學。教師依托超學習通等網絡平臺推送學習資源,發布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預習,采用真實案例、文獻、學生實踐實錄等影像資料作為課前醞釀,有效激發了學習興趣,連接了學生情感道德教育的隱形紐帶。課中把握好重難點并各個擊破,更重視思想品行、言傳身教,通過“中國高鐵巨變”視頻導讀、“我來講CRH380A”“站車交接”仿真作業演練、支援“春暑運”實踐分享等多種手段,有意qn4jBdxCjZaVw4aQBEoXnmMTFwgj0bF4dxrUuR7cmnk=播撒家國情懷和職業信仰。課后布置作業,鞏固知識,提升綜合素養。作業內容不局限于專業技能,也不拘泥于作業形式,設置了“文明乘車”主題展、客運乘務服務禮儀秀、“列車停運”“旅客突發疾病”等常見情境模擬演練視頻作業,并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在自編自導自演過程中掌握了專業技能,還自覺地將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職業精神記于心,踐于行。
(五)教學環節拓展
在本課程推進課程思政過程中,除了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外,還充分利用了學生實習實訓、課程實踐、線上線下多平臺載體將思政元素滲透于乘務工作場景中,有效拓展了課程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高乘專業學生學習該課程時,緊密結合現場工作實際,開設了跟崗實習,到校企合作單位跟崗實踐體驗現場作業;開設了跟課程緊密相關的客運接算站實習、制票實習提升專業技能;打造了高乘VR實訓室,利用VR模擬現場作業情境輔助學生對列車乘務作業進行仿真演練;開設了禮儀實訓促進學生個人形象的提升和職業形象的塑造;在超星平臺創建了優質網絡課程,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自主自發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通過教學過程的延展,學生的積極參與體驗,教師的精心組織引導,學生更直觀的感受高鐵人的職業品格和職業操守,引發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的認同。
(六)教學評價豐富
本課程教學評價除了對學生日常學習量化過程指標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進行考核評價外,還加入了對學生在課程中的行為學觀察評價,考核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對高乘VR實訓室規章制度、實習要求的遵守情況,對列車乘務作業標準的理解和執行情況,在跟崗實習中帶教師傅的反饋、教師到崗檢查、對實習報告的重視程度、書寫質量等,豐富了思政目標與專業課程融合的標準,看到了本課程的思政教育給學生帶來的變化:學生能自然接受課程中蘊含的價值觀,引起了學生對“新時代高鐵人”職業情感的自豪與共鳴,和對“高哥高姐”職業形象的重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動力,立志成為“高鐵人”努力奮斗,促進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本專業學生主動參加專業社團 “客運社”,依托“客運社”開展客運乘務一項崗位技能訓練并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對知識技能的學習高標準嚴要求。
[基金項目:2019年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學專項課題“課程思政視野下紅色基因傳承融入高職專業課程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J193818)]
參考文獻:
[1] 劉金鶴.課程思政融入高中數學教學有效路徑研究——以“概率”章節為例[D].銀川:寧夏大學,2023.
[2] 董行.紅色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
[3] 唐艷群,楊酉慧.孝感地區紅色資源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運用[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12):19.
[4] 蘇茜.如何將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課程思政[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24(01)
[5]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
6/t20200603_462437.html.
[6] 王慧晶.《鐵路客運組織》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1(04)08.
[7] 張浩勤.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必要性[J].甘肅教育,2021(11)
[8] 何寶明.現代學徒制下產教融合項目化教材開發研究——以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為例[J].山西青年,2023(08):16.
(作者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2)
[作者簡介:趙小紅,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鐵路運輸組織、職業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周陽,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軌運輸組織、鐵路運輸組織、職業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