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省直屬與州市級三甲綜合醫院經濟運營現狀的分析,尋找存在差距的原因,給出建議,為進一步推動“分級診療”醫療格局的形成提供依據,為醫院提高經濟運營效率提供參考。文章挑選某省經濟發展處于中上水平的省會城市及14個州市的23家三級綜合公立醫院作為分析對象,對比省直屬與州市級三甲綜合醫院醫療水平、醫療效率、經濟結構、費用增長的差距。調研發現省直屬三甲綜合醫院的醫療水平、醫療效率高于州市級三甲綜合醫院,醫療費用增長低于州市級三甲綜合醫院,經濟結構差于州市級三甲綜合醫院。結果表明,該省同類別同級別醫院之間,如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存在醫療水平、醫療效率、經濟結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政府部門和公立醫院應從黨建引領、政策導向、自身發力等多角度、多層面協調推進省直屬和州市級同等級同類別公立醫院在醫療水平、醫療效率、經濟運行等各方面的前進步伐,補齊短板,更好地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助力“分級診療”醫療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公立醫院 績效評價 經濟運營 經濟結構 費用增長 醫療效率醫療水平
中圖分類號:F2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9-241-03
從2019年3月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至今,我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三醫”聯動為動力,以“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為原則的改革取得歷史性的成績。在“分級診療”解決看病難的機制建設中,以醫療資源下沉幫助下級和基層醫院提升醫療診治能力,解決醫改的兩大重點問題上取得明顯效果[1]。但是同級同類醫院之間,如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仍然存在醫療水平、醫療效率、經濟結構不平衡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下級醫院幫扶的成效,本文通過省級三甲綜合醫院與州市級三甲綜合醫院經濟運營的對比分析,尋找發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縮小差距的建議和辦法。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某省有44所三甲醫院,分布于包括省會城市在內的16個州市,由于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醫院信息系統不完善,較難提供準確的數據,因此,本次研究只涵蓋14個州市的三甲醫院。44所三甲醫院有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精神病院、婦幼保健院、腫瘤醫院、兒童醫院)兩類,因為綜合醫院之間可比性較強,而專科醫院可比性較弱,因此,本次研究挑選綜合醫院進行分析。挑選的結果是5所省直屬的省人民醫院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及14個州市的18所人民醫院,共對23所三甲綜合醫院進行研究分析。
(二)分析方法
本次分析提取該省財務年報和DRGs績效平臺的數據,分別從醫療水平、醫療效率、經濟結構、費用增長四個維度,運用Excel和Spss對省直屬和州市級三甲綜合醫院進行對比分析。
(三)質量控制
本次研究提取23家醫院62個項目,共1426條數據,對數據的質量采取醫院上報前自檢,上報后組織專家運用排序法、對比法和重新計算法進行復檢,異常數據返回醫院重新上報,經過兩輪的自檢和復檢,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和有效性。
二、數據與結果
本次研究歸納出醫療效率、醫療水平、經濟結構、費用增長四個維度共14項指標,分析5所省直屬三甲綜合醫院(簡稱省直屬醫院)與18所州市級三甲綜合醫院(簡稱州市級醫院)每項指標兩類醫院平均值的差距,綜合評價兩類醫院經濟運營的差距,結果顯示如下:
(一)醫療水平(見表1)
該省衛健委對三級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CMI值、出院患者手術占比、出院手術患者微創手術占比及出院手術患者四級手術占比是評價醫院醫療水平的關鍵指標,代表著醫院的醫療診療能力。
CMI是評價醫院平均診療技術難度的一項重要指標[2],CMI值越高,疾病的難度越大。該項指標的省直屬醫院平均值為1.124,比州市級醫院高0.14。出院患者手術占比中,疑難復雜手術和介入手術治療的數量與醫院規模、人員、設備、設施等綜合診療技術能力及臨床管理流程成正相關關系[3],手術占比高,預示著醫院診治能力強。該指標的省直屬醫院平均值為35.68%,比州市級醫院高8.57個百分點。
出院手術患者微創手術占比中,微創手術占比高,預示著醫院通過引進新技術提高醫療水平的能力強[3]。該指標的省直屬醫院平均值為18.42%,比州市級醫院高4.82個百分點。
出院手術患者四級手術占比是衡量三級醫院診治能力的重要標準,強化了三級醫院診治急危重癥、疑難疾病的主體責任。該指標的省直屬醫院平均值為21.42%,比州市級醫院高8.97個百分點。
以上四個指標均反映了省直屬醫院的診療能力和醫療水平均高于州市級醫院。
(二)醫療效率(見表2)
醫護人員人均門診人次、住院患者時間消耗指數、醫護人員人均手術臺次是評價職工醫療效率的關鍵指標。醫護人員人均門診人次表示醫院門診診療效率。省直屬醫院平均值為765人次,比州市級醫院多107人次。住院患者住院時間消耗指數,指數高相同疾病住院時間長,指數低相同疾病住院時間短,表示醫院住院診療效率[2]。省直屬醫院平均為0.96,比州市級醫院少0.01。醫護職工人均手術臺次表示醫院住院患者的手術治療效率。省直屬醫院平均為13.16,比州市級醫院多2.02臺次。
以上三個指標均反映了省直屬醫院的綜合醫療效率高于州市級醫院。
(三)醫療費用增長(見表3)
控制醫療費用增長是避免過度醫療、規范醫療行為、減輕患者醫療負擔、確保醫保基金安全的必要措施[4],門診次均費用增幅,省直屬醫院平均值為6.26,高于州市級醫院1.68個百分點,均控制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門診次均藥品費用、住院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藥品費用增幅,省直屬醫院平均值分別下降7.62、3.82、19.33,比州市級醫院分別多下降4.24、1.59、2.54個百分點,三項指標均呈現下降趨勢,且省直屬醫院比州市級醫院下降幅度大。
(四)經濟結構(見表4)
公立醫院面臨“三個轉變、三個提高”的全面轉型,即發展方式上,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高醫療質量,管理模式上,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提高服務效率,投資方向上,從投資醫院發展建設向擴大分配轉變,從而提高醫務人員待遇[5],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州市級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的平均值為28.48%,高于省直屬醫院4.58個百分點;醫護人員的待遇水平方面州市級醫院高于省直屬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州市級醫院為35.97%,高于省直屬醫院1.84個百分點;收支結余省直屬醫院高于州市級醫院。
三、分析與討論
該省23所三甲綜合醫院,省直屬醫院與州市級醫院在醫療技術、醫療效率、費用增長、經濟結構方面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原因為如下:
一是省會城市與其他州市城市經濟發展不平衡,省會城市人口占比高,優質衛生資源相對集中,承擔全省較多的危重癥和疑難病患者的診治,這是省會城市的省級直屬醫院與各州市的州市級醫院在醫療資源配置、醫療技術水平、服務能力方面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公立醫院加強了黨風廉政和醫療行風的建設,以強化基層黨建為抓手,引領醫療行風建設,通過開展“醫藥購銷領域清查整治工作”等各項工作,教育、引導、提高干部職工廉潔從政、廉潔行醫的意識[6],過度醫療、不合理用藥、不合理使用耗材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公立醫院中省直屬醫院取得的成效更明顯。
三是2012年4月,國務院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聲明公立醫院將取消藥品加成,通過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增加政府投入和增設藥事服務費來彌補損失。國務院2015年發布的新醫改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將藥占比降到30%以下,原國家衛生部2017年4月發布《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要求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下。2017年12月,我國所有的公立醫院已全部取消了藥品加成[7]。該省于2017年至2018年分階段在全省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省會城市公立醫院(包括省直屬醫院)比其他州市級醫院先行一步,省直屬醫院次均費用和次均藥品費用的降幅成效更顯著。
四是省直屬醫院醫療資源、醫療技術優于州市級醫院,其承擔更多的危重癥和疑難病患者的就治,特別是微創手術、四級手術占比高于州市級醫院,藥品和高值耗材用量遠高于州市級醫院,因此省直屬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比低于州市級醫院,收入結構差于州市級醫院。
五是該省對省直屬醫院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從2011年起實行總額控制,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額沒有隨業務量的增長而增長,業務收入增長高于包括職工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內的業務支出的增長,因此人員支出占比省直屬醫院低于州市級醫院,收支結余直屬醫院高于州市級醫院。
四、建議
(一)繼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鞏固取得的成果
公立醫院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了進一步破除醫務人員的趨利思想,強化責任心,提升服務意識,建議公立醫院通過建立和健全責任機制、監管機制和教育機制[8],鞏固醫療行業和醫師在人民群眾心中的良好形象和救死扶傷的職業情懷,不斷提高患者滿意度。
(二)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提升醫療服務價格制定的精準度[9]
建議該省醫療價格制定部門在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時,全面考慮人、財、物以及時間消耗,隨物價上漲、技術更新、知識更迭、政策變化等因素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在控制醫療費用增長幅度的前提下,使醫療服務價格收入能夠彌補取消藥品、耗材加成后醫療機構的損失[10],推進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增強公立醫院的結余能力。
(三)完善公立醫院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調控機制,更好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
在國家“兩個允許”的政策指導下,合理制定醫院提取基金的比例,取消“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增長幅度不得高于業務收入增長”的限制條件,擴大醫院可供醫務人員收入分配的結余資金,提高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提升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更好的落實“兩個允許”的政策。
(四)州市級醫院加強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逐步縮小與省直屬醫院的差距
州市級醫院縮小與省直屬醫院服務能力的差距,是留住本區域患者,減少患者遠距離就醫機會和減輕患者醫療附加成本,以及解決看病難的重要措施。州市級醫院在臨床方面,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重點??平ㄔO,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區域性醫療中心,不斷提高自身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在人才培養方面,參與國家和省內的科學技術人才的競爭,出臺“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培養高端醫學人才;在業務建設方面,積極開展學科建設,打造優質學科,提高診療能力;在科研方面,積極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內科學研究項目,提高創新能力。
(五)構建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提升醫院經濟運行效率
公立醫院構建以醫院戰略管理為導向的運營管理體系勢在必行,運營管理以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價值管理為依托,以醫療業務活動信息流轉為基礎,覆蓋經濟業務活動涉及的人、財、物、信息流等各個領域的管理體系[11],實現管理手段的升級換代,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實現新形勢下經濟效率的提升。
五、結束語
在等級醫院評價中,相同等級相同類別的公立醫院有著相同的功能定位,政府部門和公立醫院應從黨建引領、政策導向、自身發力等多角度、多層面協調推進省直屬和州市級同等級同類公立醫院在醫療水平、醫療效率、經濟運行等各方面的前進步伐,補齊短板,更好地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助力“分級診療”醫療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梁萬年.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20)
[2] 羅玉英,段占祺,張雪莉,張子武.四川省三甲綜合醫院住院醫療服務DRGs績效評價[J].衛生軟科學,2020,34(01);73-77.
[3] 中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0參考版)
[4] 王奕晨,曹陽.我國人均衛生費用趨勢預測及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軟科學,2020,34(08);48-50.
[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
[6] 石西洋,石祥宇.公立醫院黨風引領行風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9,30(02);232-23.
[7] 周悅,莫穎寧.取消藥品加成后山東省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6);193-196.
[8] 欒紀梅,周曉艷,薛惠紅.優化“三大機制”推進行風建設長效化[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9);85-87.
[9] 韓春艷,李林貴.基于結構變動度的藥品零差價門診醫療費用變化實證研究[J],衛生軟科學,2020,34(04);3-7.
[10] 陳紅娜,黃建堂,伍俊斌,鄭欣.藥品零差率改革對廣州市某綜合性三甲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J],中國總會計師,2019(10):160-162.
[11] 潘利.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實踐研究[J],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3):40-41.
(作者單位: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云南昆明 650101)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李春香,云南省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會計師,研究方向:衛生經濟;*通訊作者:吳迎春,云南昆明人,云南省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本科,正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衛生經濟。]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