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醫院是中醫藥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陣地,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特色的運營管理,對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具有重要價值。C醫院立足中醫藥發展實踐,引入目標與關鍵成果管理模式,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創新中醫藥特色運營管理路徑,推進中醫藥醫療、教學、科研、預防、文化全面協調發展。加強中醫藥運營管理一年多,該院中醫藥特色服務的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中醫藥的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得到提升。因此表明,綜合醫院中醫藥運營管理會隨著認識水平、管理實踐活動、管理理念、技術工具而不斷變化。綜合醫院針對中醫藥特色服務需要加強運營管理,推動綜合醫院中醫藥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目標與關鍵成果法 綜合醫院 中醫藥發展 運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9-251-03
綜合醫院中醫學科是中醫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陣地。促進綜合醫院中西醫協同發展,既是落實國家對發展中醫藥事業指示精神構建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需要,也有利于提升綜合醫院整體醫療服務能力,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1]。本研究以目標與關鍵成果法管理模式為工具,以促進中醫學科發展為目標,關鍵成果分解為思路,強化公立醫院中醫特色的運營管理。
一、綜合醫院中醫藥學科發展現狀
(一)醫院層面
在沒有硬性要求下,綜合醫院面臨新技術資金投入時,會優先選擇西醫學科,而非中醫藥學科。綜合醫院以西醫學科發展特點制定管理政策,一般沒有考慮中醫藥學科特殊性[1];受限于中醫藥理論固有的特征,中醫藥適宜技術仍然缺乏統一、規范、科學的技術指標以及評價體系[2];醫院績效考核機制對中醫藥項目不夠完善,激勵性不足。盡管中醫藥群眾需求度高,社會效益很好,但因經濟效益較差而被邊緣化[3];中醫藥文化宣傳力度不到位。目前綜合醫院的中醫藥文化宣傳力度不到位,老百姓對綜合醫院中醫科缺少認識,無就醫意識。
(二)科室層面
中醫科定位模糊,專業細化不清。與西醫科室收治病種差異不足,缺少優勢病種[1];科室管理相對封閉。由于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研究方法、治療手段和語境表述不同等原因,中醫科室與西醫科室之間交流相對困難,這在客觀上阻礙了中西醫技術的雙向傳遞和提高[4];科研創新能力受限。綜合醫院中醫學科門診人數及病床有限,且收治病種繁雜,致使大樣本臨床病例觀察和經驗總結困難,高質量創新產出很少;獲取資源有限。在資源配置的獲取以及學術交流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中醫科護理人員大多是西醫護理背景,執行中醫醫囑能力比較欠缺[5]。
(三)個人層面
中醫藥基本功薄弱。中醫藥博大精深,要想有所建樹需要長時間、高悟性、名師帶、下苦功、多臨證等條件。而現實是教育模式、生活壓力等因素使得大多數中醫醫師對中醫藥學藝不精,臨證中欠缺中醫思維和中醫特色治療手段;專業思想不穩定。中醫師受醫院績效考核和個人薪酬影響,缺乏職業榮譽感,不能堅守;自身科研創新能力弱,甚至很多博士學位人員臨床多年沒有任何課題論文等科研成果產出[6]。
二、目標與關鍵成果法
(一)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概述
目標與關鍵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以下簡稱“OKR”)是一套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它有助于企業明確和跟蹤及其完成情況,推動團隊工作以實現企業績效目標。KPI(關鍵績效指標)是根據目標衡量績效的跟蹤指標,而OKR是一個目標設定框架,旨在協調和激勵團隊。構建基于OKR模式下綜合醫院發展中醫藥特色的運營管理體系,能夠有效協調和集中醫院各層級的積極性,實現中醫藥發展的戰略目標,提升醫療質量,促進學科發展[7]。
(二)OKR模式在中醫藥運營管理中的應用
1.確定目標。OKR模式下一般設置不超過五個重點目標。結合綜合醫院特點,以促進中醫藥學科發展為目標,堅持公共服務責任,以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中醫藥學科建設、提高員工滿意度為執行目標。通過定期的目標評估和動態調整,醫院可以強化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的運營管理意識,從而形成組織驅動力,推動中醫藥學科的持續發展[7]。
2.確定關鍵成果。對每個目標設置3~5個可量化的關鍵成果,醫務處、質量管理處、護理部、運營績效處等部門多方協作,充分考慮執行目標的可行性,從醫療服務能力、學科建設、員工滿意度等方面制定關鍵成果(見表1)。通過績效考核方案,醫院可以更好地激勵員工積極投入中醫藥項目的發展工作,促進目標的實現。同時,定期評估和調整考核方案,確保其始終與醫院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保持一致[7]。
三、基于OKR模式下綜合醫院中醫藥運營管理實施路徑
C醫院始建于1918年,是一所集醫、教、研、防、管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核定床位2980余張。醫院設有45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2個科研機構和1個健康管理中心。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創新團隊(A類)1個;“十四五”省醫學重點學科1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1個。
(一)加強頂層設計
在《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的指導下,C醫院加強運營管理的組織建設,建立了中醫藥運營管理三級組織架構。一級為院級層面:2023年醫院與南京中醫藥大學達成合作,成立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加強學科建設、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等致力于將中西醫結合治療發展為醫院的醫療特色;二級為科室層面:成立中醫館和中西醫結合科,中西醫結合科擁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6個,承擔常州市生物醫藥臨床研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三級為項目級也是具體落實:在中醫館設立中醫科、針灸科和骨傷科,提供中醫診療,發展特色臨床技術及優勢病種。
(二)強化學科建設
中醫重點專科建設是衡量一個醫院中醫醫療技術水平和專業特色的重要標準,也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C醫院在1956年4月設立中醫科,1956年5月正式成立針灸科,逐步設立中醫骨傷科、中醫痔科、中藥房包括煎藥室。2012年被江蘇省衛生廳、江蘇省中醫藥局確認第一批江蘇省綜合(專科)醫院示范中醫科。中醫科室獲常州市人民政府科級進步獎6項,江蘇省衛健委醫學新技術引進一等獎1項,常州市衛健委醫學新技術引進獎3項。目前,醫院中醫科室涵蓋中醫科、針灸科、骨傷科等傳統中醫科室,開設中醫肺病門診、中醫婦科、中醫脾胃門診、中醫男科、中醫腫瘤門診、面癱專病、針灸慢病調理門診等專病專科門診。綜合醫院應重視中醫藥在臨床上的應用和傳承,中醫科室應不斷拓展優勢病種。C醫院針灸科開展特色療法9項。醫院中醫護理已經成熟開展平衡罐技術、刮痧技術、穴位按摩技術、中藥熏洗技術、耳部全息刮痧、耳穴壓豆等特色療法。醫院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目前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中醫適宜技術使用保障制度及運行機制。
(三)推進人才培養
具有原創優勢的中醫藥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迫切需要加快推進中醫藥人才工作,建設高質量中醫藥人才隊伍,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C醫院中醫科室建科60余年來一直堅持繼承發展創新中醫特色療法,目前在蔣挺康等知名專家的引領下,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強、人員結構合理的學科隊伍。已培養中醫高級人才9名,江蘇省中醫專業化護士3名,常州市中醫專科護士6名。醫院腫瘤科引進中醫博士碩士3人,中西醫結合專業碩士2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已向醫院輸送優秀畢業生159人。2021年,醫院特聘程海波教授來院開設岐黃學者工作室,每月進行高級專家中醫特診。
(四)確立考核體系
采用OKR模式搭建更完善的中醫藥項目運營管理,進一步優化中醫藥項目績效考核方案,以確保績效考核方案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又能促進業財融合,同時兼顧理論支撐和實際可操作性。
1.針對不同中醫藥相關科室基礎考核方案。在醫院的中醫藥項目績效考核方案中,為確保考核的準確性和激勵的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醫師的診療規范、技術能力、質量安全以及所承擔的難度風險等因素。中醫師的績效方式=(醫療服務項目×數量×項目RBRVS點數×點單價-實際負擔成本)×KPI+專項績效。醫院對中醫類項目給予相對較高的RBRVS賦值,同時在成本方面進行減免,以此提高中醫師的基礎工作量績效。
2.針對中醫發展優勢制定單項考核方案。為應對中醫藥運行過程中面臨的內外部問題,醫院集中資源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制定單項考核方案。如設置中草藥單項和“冬病夏治”穴位敷貼單項等。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系列進行改進。結合病種結構和學科建設成果清單,加強圍繞收治疑難復雜疾病和中醫藥優勢病種的激勵。
(五)追蹤運營管理實施效果
醫院通過定期評價中醫藥項目績效實施效果,適時調整運營管理工作方向。對比醫院中醫藥運營管理模式調整前后,針灸科開展項目數量和績效點數增長明顯。
四、思考與建議
(一)緊跟政策導向,及時調整運營結構
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工作對綜合醫院的中醫藥發展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主要導向是提升中醫藥科研技術水平,引導醫院加強臨床專科尤其是部分重點學科的建設,推廣中醫藥優勢病種,并逐步提高重大疑難疾病診療能力和療效水平。中醫藥運營管理通過深入了解政策導向,更好地把握發展機遇,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并根據政策導向動態調整管理重點,確保適應形勢變化。尤其需要關注中醫藥重點發展學科,以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中醫科運營管理,發揮綜合醫院優勢和中醫藥服務特色,主動適應醫療環境,形成競爭優勢。
(二)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與引導,提升中醫藥文化認同
中醫藥文化建設,對促進中醫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中醫藥特色服務有重要作用[8]。提高中醫藥文化認同感是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大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力度,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順應時代發展,緊抓政策機遇,積極構建和提升社會公眾的中醫藥文化認同水平[9]。
(三)創新使用管理工具,解決中醫藥運營管理難題
綜合醫院應積極引入先進管理理念和工具,合理評價中醫藥項目,發現問題,不斷改進。C醫院圍繞發展戰略,參考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在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和患者滿意度等方面,對手術科室、非手術科室、醫技科室、平臺科室、門診科室分別設置不同的KPI考核指標。對需要扶持的中醫藥相關科室試行OKR考核方式,OKR管理工具有利于統一中醫運營管理組織各層級目標,能夠明確自上而下傳達醫院的戰略目標、自下而上反饋科室運營情況,加強中醫相關科室與醫院管理層、職能部門的溝通,最大限度保障中西醫結合發展的戰略目標,增強中醫藥治療與社會效益融合。
[基金項目: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2023年醫療質量(循證)管理研究重點項目(YLZLXZ23K002);江蘇省醫院協會、江蘇現代醫院管理研究中心2023年度醫院管理創新研究立項重點課題(JSYGY-2-2023-275)]
參考文獻:
[1] 陳召起,王永霞,胡波,等.大型綜合醫院中醫學科發展困境和出路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30(3):4-6.
[2] 朱麗紅,諸薇薇,陳宴.中醫適宜技術在三級綜合醫院應用中的困境與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3,31(12):250-252.
[3] 王文,王宗仁.關于綜合醫院中醫科發展的若干思考[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5,26(21):74-75.
[4] 孫云廷,王淑玲,劉志學,等.山東省三級綜合醫院中醫科的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醫院,2012,16(12):46-48.
[5] 王澎.綜合性醫院中醫“全覆蓋”模式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5):5-7.
[6] 王文香,顧水均,陸傳夫.綜合性醫院中醫藥發展與創新的探討[J].安徽醫學,2009,30(11):1348-1349.
[7] 盧泓,曾超穎.基于目標與關鍵成果管理的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23,40(8):81-85.
[8] 鄧鑫.中醫藥融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實現路徑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藥大學,2023:43.
[9] 蔡曉霞.中醫藥文化建設在中醫醫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30(01):25-26.
(作者單位: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運營績效處 江蘇常州 213000*通訊作者:鄭海萍)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