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均隨著知識的積累逐步提高,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活動等難度也應相對增加,以更好地適應學生動態發展過程,促進學生動態成長。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階段各學科教師都要以學生為主體,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高階思維。因此,文章從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環節入手,重點探究以高中英語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有效策略,希望能與各位高中英語教師交流經驗。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活動;活動設計;高階思維
思維能力是指導人們認識、探索世界,分析、解決問題,從事社會生活一切事務的基本能力。鑒于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分析理解等思維能力,高中階段各學科教師在訓練、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環節,要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培養探索,將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作為高中課程教學的明確指向標。高中英語教師要抓住課堂教學這一關鍵環節,以學生感興趣、參與度高的課堂活動為載體,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以合理的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各項思維能力逐步提高,培養并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一、優化英語課堂活動,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重要性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在知識儲備、經驗積累、持續學習的過程中,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不斷提高,決定了隨著學生升學,各學段教師應不斷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轉移教學重心,明確各學段的重點教學任務。高中英語教師通過設計、優化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是適應本階段學生認知水平、成長規律與學習能力的重要工作,在促進學生持續性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對英語教師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解決高中英語教學環節存在的重知識、輕能力的問題,輔助教師在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英語教學效率與水平。
(一)適應高中生成長規律,夯實學生成長基礎
高中生在小學、初中英語啟蒙、知識學習與儲備的基礎上,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英語知識,且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高中生對未來的人生規劃愈發清晰,大部分學生都能以高考為指向,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發揮個人主動性與能動性,進行自主學習。換言之,通過高中英語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不僅與本階段學生的學習規律相契合,針對性發展高中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指向學生人生長遠發展[1]。
例如:在外研版高一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 A new start”教學課堂上,教師設計小組討論活動,引導各組學生相互討論自己進入高中之后對環境、對同學、對教師、對學習、對生活的新感受,分享自己在初中的生活,在對初中與高中生活的討論過程中,向學生輸入“新的開始”這一概念,引導學生順利從初中向高中過渡,走上人生發展的新征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難免因陌生的環境、同學、學科等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心,其在探索高中生活與環境的過程中,也會因環境的陌生而產生消極情緒。教師設計課堂討論活動,為學生提供交友的機會,通過“朋友”帶領學生盡快熟悉高中生活。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其語言組織、表達等均受其大腦的控制,即思維的控制,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單元主題進行交流、討論,能以潛在的形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持續性學習、成長與發展打基礎。
(二)促進教師學習、成長,解決現存教學問題
對現階段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知,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遺留影響,對英語教學缺乏全面認知,教學認知仍舊停留在“重知識,輕能力”的層面,將英語教學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對學生進行新知輸入,以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學生很少獲得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訓練、發展[2]?;蛘?,有的教師雖然認識到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其在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的思維引導、培養較為淺顯,導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較為膚淺。以高階思維培養為指向,高中英語教師推進英語課堂活動設計優化,能有效改變英語教師落后的教育認知,以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為方向,促使教師主動學習知識、技能,推進英語課堂教學改進、優化,從而設計合理、有效、有趣的課堂活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在高階思維培養要求的倒逼下,推進教師逐步解決當前階段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逐步優化教案,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英語課堂育人的有效性[3]。
例如:在外研版高一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單元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從認知、思維、情感三個高階層面入手,將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滲透于英語教學各環節。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自己“走進自然”經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自然與人類的關系”,促使學生從自然對人類生活重要性、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等角度,深入思考美麗的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逐步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關聯生活經歷,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對單元主題進行深度思考,構建互動、活躍、高效的英語課堂,推動教師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改善枯燥的英語課堂氛圍。
二、高中英語指向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課堂活動設計優化的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化,在教育部的統領下,各學段、各學科教師的中心教育任務發生改變,教師要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重要任務,從教學資源、目標、方法、模式等方面推進教案調整、優化。面向高中生開展的指向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需要綜合考慮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規律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教學工具,促進學生知識遷移、思考分析,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閱讀、理解文本,逐步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高中英語教師要以多媒體教具為載體,運用思維導圖、提出合理問題、創設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活動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課堂活動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作用。
(一)運用思維導圖,促進知識遷移、深度學習
學生對知識產生的直觀印象,如:視覺印象、聽覺印象等,都能輔助學生形成深刻的記憶點,為后續學生知識遷移、靈活運用、思考分析、深度學習奠定知識基礎[4]。因此,教師設計的英語課堂活動,應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入手,借助多媒體教具,呈現各種圖片、視頻、文字、音頻等,對英語知識進行直接展示,從而讓學生對知識、語篇等產生直觀的認知,即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給予學生直接的視覺、聽覺沖擊,強化學生對語篇結構、內容、主旨與情感的理解,為其深入語篇、思考分析做準備。思維導圖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促進思維發展的重要工具。高中英語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堂活動設計與實施環節,實現對單元教學資源的系統整合,厘清單元知識脈絡,以多媒體教具為載體,依托思維導圖,將存在關聯性的知識點遷移、整合在一起,生動形象地呈現單元知識,在促進學生知識輸入的同時,還以潛在的形式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以外研版高一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向學生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帶領學生領略不同地區充滿魅力的自然風光。具體以本單元閱讀語篇“Longji Rice Terraces”為例,本文主要介紹了龍脊梯田優美的自然景色、梯田的功能等,帶領學生領略龍脊梯田這一人類對自然改造后的風光,感知龍脊梯田優美的自然景色,從社會生活的角度,認識龍脊梯田的功能與價值。教師整體把握語篇內容,根據龍脊梯田所具有的觀賞價值、農業生產價值等,借助多媒體教具,從互聯網搜索并向學生展示龍脊梯田的圖片、視頻等,對學生產生直接的視覺沖擊。教師總結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按照語篇的寫作順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構建語篇大框架,以多媒體教具為載體,將語篇思維框架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框架的引導下,整體把握語篇主要內容,并隨著閱讀理解的深入,對教師提供的思維大框架進行補充、完善,并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呈現在思維導圖上。隨著學生的閱讀、思考,語篇思維導圖愈發完善,教師根據學生補充的內容,從互聯網平臺搜索與之相關的資料、視頻、圖片等,讓思維導圖內容更加豐富,深化語篇導圖對學生閱讀、思考的引導。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以思維導圖為主要工具,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與理解語篇內容,并展開交流研討,實施課堂教學活動,能有效促進學生知識遷移、深度閱讀與思考。
(二)利用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思考問題
問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交流的重要教學方式。高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過程中,要以啟發學生思考為關鍵,即教師要基于單元教學內容,提出合理化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思維啟發與引導,以難度由低到高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單元內容[5]。以“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單元語篇“Longji Rice Terraces”為例,語篇以講述龍脊梯田的景色、功能以及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單元主題,并在語篇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基礎知識。教師在語篇閱讀、分析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把握語篇主要內容,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語篇閱讀、思考分析。教師提出的問題為“用一句話描寫語篇的主要內容。作者進行文章寫作的目的是什么?龍脊梯田描述了人與自然怎樣的關系?你從龍脊梯田的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教師先設計幾個與文本內容貼合度較高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語篇內容,而后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單元主題,交流自己在語篇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啟示。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具播放龍脊梯田以及中國其他地區人們對自然環境合理改造后的視頻、圖片等,以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給予學生直接的視覺沖擊。教師在語篇閱讀基礎上,補充播放視頻,能進一步延伸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教師根據視頻內容,提出問題“你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要素?這些要素給你怎樣的感受?你能選擇一個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寫一篇介紹文章嗎?”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寫作任務,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英語寫作訓練,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感受、體會等通過語言或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輔助學生獲得知識輸入、思考與輸出的完整學習過程,深化學生英語學習體驗的同時,還能有效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高階思維發展效果。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合作興趣
高中生的學習行為等也容易受到學生個人興趣的影響,若學生對英語教學單元或教學資源充滿興趣,則學生不在教師的引導和要求下,也能對單元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其在發揮主動性與能動性的過程中,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過程中,要從激發學生興趣的角度入手,以有趣的教學情境導入課堂,并推進課堂活動實施[6]。
例如:在外研版高一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3 Family matters”單元教學課堂上,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具展示不同家庭的全家福,這些家庭要從學生感興趣的影視劇中選擇,如:《家有兒女》《父與子》等,以學生感興趣的影視劇家庭,激發學生探索“家庭”的興趣,高效導入英語課堂。隨著課堂活動的進行,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根據微信群內上傳的家庭生活圖片,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講述自己的家庭生活經歷。例如,有的學生說:“我的父母的相處方式很像《家有兒女》中劉梅與夏東海的相處方式,我的家庭生活時常充滿了歡聲笑語。”教師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影視劇激發學生分享家庭生活經歷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并在這一過程中,思考、發現家庭生活的優點,將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隨著課堂討論的深入,教師增加交流研討的條件,即“嘗試對話全程使用英語”,引導學生套用本單元的短語、句子等,組詞造句、優化句式結構,保證句子成分完整,準確地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學生嘗試將中文轉化為英語,其在語言組織的過程中,以語言表達為核心的高階思維得到有效發展,并訓練、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的能力[7]。
結束語
高中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是其踐行核心素養培育要求、適應本階段學生學習與成長規律的重要舉措,對高中生的學習、發展均具有實際意義。高中英語教師要強化主體責任,轉變師生身份,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這一中心點,合理、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工具,以多媒體教具為載體,合理提出問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分析理解、思考、交流,促進學生語言表達、作文寫作,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夯實學生全面發展、人生成長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香瑩.優化英語課堂活動設計,培養高中生高階思維[J].校園英語,2024(6):76-78.
[2]鄭輝.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4(4):100-102.
[3]黃瓊蓮.基于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4(3):29-31.
[4]周燦文.指向高階思維培養的高中英語讀寫課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23,23(22):144-147.
[5]魏文娟.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探究[J].校園英語,2023(47):49-51.
[6]陳琳方.基于高階思維發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研究[J].海外英語,2023(21):176-178,188.
[7]季仲平.指向高階思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設問研究[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3(10):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