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這一學科隨著思想、精神、觀點、方法等的逐漸成形,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可稱之為數學文化。數學文化在人類歷史中隨處可見,作用不可或缺,還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隨著數學教育的不斷發展,數學文化的作用也日益凸顯。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作為數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如何與數學文化相結合,已是數學教學的一大熱點。本文闡述了數學文化的價值并提出了將其融入教學的幾點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數學文化;滲透策略
數學文化對于教師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根據筆者調查,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數學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覺得數學文化沒有講授的必要,反而耽誤學生學習的時間,因此很少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還有些教師在滲透數學文化時,方式比較單一,只是給學生講述數學史任務,造成課程枯燥,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學生無法產生了解的興趣。再就是部分教師把數學文化當成獨立的課時,不能把數學文化滲透到數學概念的教學之中,不能充分發揮數學文化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大力開發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數學文化的價值
高中數學相比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內容,其知識內容更加深奧、更為抽象,同時蘊含的數學文化、數學思想更加豐富,這些數學文化可以為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概念的理解提供有力支持,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培養,并且通過數學名人事跡還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聞,激發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可見數學文化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教師必須重視數學文化體現的價值,具體價值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文化就像一部長篇巨著,它蘊含著豐富的故事,有趣的歷史見聞。這些故事和見聞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改變數學概念的單調與枯燥,讓數學課堂變得充滿生機。如給學生講述偉大數學家發現公式的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崇拜心,勵志好好學習[1]。數學文化中關于生活的部分,則能讓學生見識到生活中的難題是怎么被數學簡簡單單破解的,從而主動學習數學。如雞兔同籠的問題,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數學文化中的對稱之美等美學元素,如果展示給學生,也會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欣賞數學美的所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
(二)促進概念理解
數學文化可以將學生與數學概念的歷史及應用緊密相連。了解了數學概念的起源和演變過程后,學生更容易從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概念的意義。這種本質上的理解,可以讓學生更牢固地記憶數學概念,而不再是機械地記憶數學概念。數學文化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維方法。數學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主流數學思維。了解并運用這些思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時如魚得水。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夠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學生在對不同的數學實例和數學案例分析之后,可以在現實情境中感受數學概念的存在,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也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三)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文化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通過對這些思想和方法的學習,學生能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數學思維,像邏輯思維、歸納思維、抽象思維等[2]。掌握這些思維方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上將會如履平地。數學文化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生數學思維慢慢養成的過程。解決一個又一個的數學問題時,學生需要不斷地分析問題、提出假設、推理問題、驗證問題。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和提升,最后形成自己獨有的數學思維。數學文化中不僅有數學,還包含著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通過學習數學文化,學生可以意識到數學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各個學科能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在數學文化的學習過程中,學會綜合思維的方法,培養出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提高文化素養
學生在數學文化的熏陶中,會接觸到豐富的歷史、哲學和人文內涵,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思想和成就。從而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掌握不同時代的數學智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數學文化的學習中養成的各種思維方式,也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其他領域的難題,讓他們更加透徹地理解事物的本質。數學思維的養成還能讓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更加嚴謹和有條理。數學文化中的美學元素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銳地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對生活充滿熱情。追求美好的事物,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靈感。
二、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
數學文化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開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基于數學文化的價值所在,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時,應該充分將數學文化滲透其中,使數學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筆者結合自身實際教學經歷,從挖掘教材、開展數學文化主題活動、信息技術的應用展示、聯系實際生活四個方面制定滲透數學文化的具體策略,這些策略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元素
高中數學概念中隱藏著許多數學元素。由于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要好好思考,便會發現數學文化的所在。這不僅要求教師要熟知各種數學文化,還需以敏銳的洞察力對教材進行細致的剖析,用心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數學概念背后的數學文化寶藏[3]。如某些數學概念的演進歷程,它們是如何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形成的;還有那些為數學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著名數學家們的故事,他們的成長史令人欽佩;以及數學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應用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地將這些數學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可以通過講述精彩的故事、展示珍貴的歷史資料、進行有趣的互動等多種手段,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講解“三角函數”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下三角函數的歷史起源。如:講述古希臘數學家希帕索斯在那個各種設備匱乏、時局動蕩的年代是如何發現了無理數。教師還可以展示三角函數在天文學中的應用。如在網上找一些視頻,展示天文學家如何利用三角函數計算行星的位置和軌道,并指出視頻中哪些部分用到了現在所學的三角函數。如此讓學生了解三角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師還可以講解一些著名的數學定理和公式,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介紹它們各自被推導的過程和歷史背景,并鼓勵學生好好學習,以后自己尋找三角函數新的定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數的概念,還讓學生知道這些概念如何而來,加強了學生對概念的認知。
(二)開展數學文化主題活動
開展主題文化活動,可以讓學生進入數學文化的海洋,了解文化的瑰麗。可以通過策劃一些數學文化的活動,聯合學生一起想創意,一起舉辦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文化的同時,提升參與感,培養組織能力。活動中,可以邀請一些專家學者給學生講述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在聆聽中全面了解數學文化。還可以找一些數學名著、珍貴的文獻典籍等,豐富學生的視覺,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文化的無邊魅力。開展數學文化知識競賽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競賽中,學生為了取勝,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文化,孜孜不倦地尋找可能的出題點。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競爭意識。還可以組織實踐活動,像數學建模,在高中時就接觸了解數學建模,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知識,還能讓學生進入大學會快速適應社團生活。
例如:筆者曾經以“數學與藝術”為主題來組織過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學文化活動。活動前,先了解了學生對什么樣的藝術比較有興趣,然后挑選幾個學生一起設計了活動。活動伊始,安排一場關于數學與藝術相互關系的講座。邀請藝術家,詳細講解數學在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領域中的應用。比如:繪畫時,黃金分割比例的應用可以讓畫作看上去達到最美的效果;在建筑設計中,對稱幾何圖形不僅使得建筑物堅固牢靠,還能讓建筑物十分美觀等數學文化問題。聽后學生們對數學這一學科更加重視。下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概念,如對稱、比例等,來設計自己的藝術作品——一幅繪畫、一個雕塑模型、一張建筑設計圖。在創作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還能在自己創造藝術品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與藝術融合帶來的樂趣。之后可以舉辦作品展覽。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大家互相欣賞和交流。在展覽過程中設置了些互動環節,如讓學生講解自己作品中所蘊含的數學元素和創作思路,進一步加深對數學文化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數學文化
從當前來看,信息技術已經在社會生活的各方各面得到應用。信息技術以它多樣性的手段,豐富形象的內容,儲存和觀看的便捷性,深受人們好評。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示數學史上的發展歷程,可以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時空穿梭機,親身經歷那些偉大的時刻。動態的視頻等能夠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感受到數學家們的偉大創造力[4]。信息技術還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源。網絡上有大量的數學文獻、資料、故事等,學生可以自己根據喜好去下載觀看,拓寬自己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現在很多學生都有微信和QQ,可以建立一個數學文化交流群,學生在群里分享自己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討數學的魅力所在。這種互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還能培養他們的交流能力。
例如:以“解析幾何”這一概念的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親手制作的視頻,或者網上搜集的該方面的資源,生動地展示解析幾何的發展歷程。從古希臘數學家對幾何問題的探索,到笛卡爾創立坐標系,再到現代解析幾何在工程學、物理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課后教師還可以利用交互式軟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數學文化的體驗中。如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軟件模擬笛卡爾坐標系的建立過程,感受坐標的變化與圖形的關系。這樣學生可以在虛擬的環境中實踐操作,觀察各種圖形的形成和變化,進一步加深對解析幾何概念的理解。網上還有許多數學文化網站和在線博物館。教師可以推薦給同學們去觀看。在那里,學生可以欣賞到珍貴的數學古籍、手稿,了解古代數學家的智慧和成就。他們還能通過彈幕與其他學生在線交流,分享自己對數學文化的感悟和理解,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結合實際生活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教學結合實踐,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中,直觀且親身地感受到數學文化的存在,從而熟悉數學,不再對數學充滿陌生感[5]。數學并非孤立于生活之外的理論,而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將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本質,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教學講究的是學以致用,當學生見識到了數學文化的用處,通過數學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后,便會積極主動去學習數學,了解數學文化。這種策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將數學文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滲透策略,為數學概念教學添加了新的生機,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享受數學,實現了數學教育的真正價值。
例如:以“數列”這一概念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如平時喜歡金融的學生,讓他們觀察銀行存款的利息計算,這就是一個與數列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銀行存款的復利模式,讓學生了解利息是如何按照一定的規律逐期增加的。通過計算不同存款期限的本息和,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數學在經濟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那些對建筑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以樓層的高度排列為例,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樓層的高度通常會按照一定的規律遞增或遞減。通過分析這些實際案例,學生能夠明白數列不僅是抽象的數學概念,更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工具。課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如參觀建筑工地、商場的促銷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親身感受數學文化在實際生活中的生動體現,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通過將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數學的意義,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有了數學文化的加入,不僅不會讓學習更加復雜,反而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個人素養。以后,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教師自身的發展,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對于社會上的新鮮事物,也要去主動接觸和學習,盡可能地讓其與教學工作相結合,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興趣,加速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顏培振.數學文化在高考題中的滲透及其融入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研究[J].高考,2023(13):79-81.
[2]張春輝,張漢川.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與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3(17):55-57.
[3]周廣勝.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16):26-27.
[4]謝承斌.試談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師道·教研,2022(7):91.
[5]孔令梅.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讀寫算,2023(27):59-61.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30427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