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也呈現出新的趨勢。傳統的作業形式逐漸不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創新設計成為提升學科素養的有效途徑。在新課程中,高中化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傳統作業向實踐探究型作業轉變,通過這種創新設計,高中化學課程不再局限于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面對未知挑戰時能夠靈活應對,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因此,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教學以創新設計為核心,促進了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其作業形式也正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作業形式逐漸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情境化和趣味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探討并創新高中化學作業形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作業形式的變化趨勢,以及如何通過差異化、情境化和趣味化的作業設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習效果的提高。通過對作業形式的重新審視和設計,期望能夠為高中化學教學實踐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推動教育教學的不斷創新和
進步。
一、新課程下高中化學作業形式研究價值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再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而是強調“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育,這促使教師們必須革新教學理念,將新課改的精神實質融入日常教學,精心策劃課堂的每個環節。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充分挖掘教育的潛力,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并習得技能,還能在實踐中提升他們的多元化能力。眾多因素共同影響著課堂的有效性,其中,作業作為教學流程中的關鍵一環,其影響力不容忽視,它不僅是教師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步驟(如:布置、批改和講解作業),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和構成要素[1]。通過作業,學生從理論理解逐步過渡到實踐應用,進一步深化技能,直至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孕育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入探討作業問題,對于優化教學效果,推動教學向高效化邁進具有深遠意義。
二、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作業形式特征分析
(一)多樣性
在新課程下,高中化學作業形式呈現出多樣性的顯著特征,這一特點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多樣性作業形式的設計,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多樣性作業形式包括項目作業、探究性學習任務以及實踐性作業等多種形式。通過這些形式的變化,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特點。例如:項目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展現自己的特長,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探究性學習任務則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欲望,提高其問題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實踐性作業則能夠將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其次,多樣性作業形式不僅涵蓋了不同的形式,還強調了作業內容的多樣性。傳統的作業往往以填空、選擇題等形式為主,內容相對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而在新課程下,作業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需求,可以涉及化學的應用領域、前沿技術以及社會熱點等方面,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2]。最后,多樣性作業形式的設計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學習情況,靈活調整作業形式和內容,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應注重作業的設計和評價,確保作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有效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二)情境性
情境性體現在作業設計中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和思考。通過情境性作業的設置,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重要性。作業設計中的情境性體現在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例如:設計化學實驗作業時,可以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實驗,如酸堿中和、電化學反應等,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到化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此外,可+J1zS8CWooCpVc9PTXluog==以設置與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讓學生通過化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責任感。情境性作業也可以通過故事情境的設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情節性的案例或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化學知識。例如:設計一個火災救援情境,要求學生根據化學知識選擇合適的滅火劑,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此外,情境性作業還可以通過結合實地考察或參觀活動來實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化工廠、實驗室等地,讓他們親身體驗化學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3]。
(三)實踐性
杜威倡導的“做中學”理念強調了實踐活動在技能培養中的核心作用。新的教育改革旨在激發學生的終身學習熱情和實踐創新能力,這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課程設計,使之緊密銜接社會、科技進步以及個體成長。改革倡導將跨學科的實踐活動納入必修課程體系,以此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和操作能力,確保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在作業設計上,應側重挖掘學生的個性化潛能,通過實踐性任務,讓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深化理解,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這樣的作業不僅能鞏固課堂知識,而且能推動他們在實踐中實現認知的飛躍,拓寬知識邊界,提升獲取、處理和創新知識的能力,鍛煉他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技巧,以及培養他們對新知識的探索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獨立思考和勇于創新的決心[4]。總結來說,實踐性作業的引入不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更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徑。
三、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作業形式設計策略
(一)關注學生學情,設計差異化作業
在新課程下,關注學生學情,是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的前提。差異化作業的設計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為每位學生提供更為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了解學生的學情,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為他們設計具有差異性的作業。例如:對于學習較快、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性的作業,如深入探究相關知識、開展實驗設計等,以挑戰其學習潛力。而對于學習較慢或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可以設計一些鞏固性的作業,如練習題、案例分析等,以幫助其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
以“探究氯氣及氯的化合物”這部分知識為例,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合作的任務,包括深入探究氯氣的制備方法、性質及用途,并撰寫實驗報告,同時設計一個以氯氣反應為基礎的環境保護項目,并進行項目展示和討論,這樣的設計能夠挑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激發其探究欲望,同時培養其團隊合作和表達能力。對于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設計更簡化的任務,包括閱讀相關資料,了解氯氣的基本性質和用途,并回答相關問題,以及完成一個簡單的實驗,觀察氯氣的性質變化,并總結實驗結果。這樣的設計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高。通過這樣的差異化作業設計,教師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情境化作業
情境化作業就是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作業形式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學知識,并將其運用于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科素養[5]。
以“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種情境化作業。首先,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解二氧化硫的產生途徑、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相關的環保法規。其次,引導學生借助多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選擇本地工業區域或污染嚴重的地區,收集有關二氧化硫排放量、污染程度和影響范圍等數據,并通過實地考察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接著,學生將結合所學的化學知識,分析導致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減少污染的可行性建議,如改進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采用環保技術等。最后,學生將以報告、展示或小組討論的形式呈現他們的調查結果和解決方案,展示他們的思考和成果。通過這樣的情境化作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二氧化硫污染問題的理解,還能培養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和團隊合作等能力。同時,學生將學習到將化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科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這種情境化作業不僅符合新課程的理念,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基于發展理念,設置開放性作業
化學開放性課題的特點在于超越了傳統問題框架,其核心特征包括答案的不確定性、條件設置的靈活性以及解題策略的多元性。這類問題旨在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鼓勵他們從多個維度、視角和層面剖析問題,因此,它在考查過程中能顯著地映射出學生的認知廣度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解答這樣的作業不僅檢驗了學生對基礎知識、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更關鍵的是,它著重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策略。在解決化學開放性問題的過程中,追求卓越并不止步于滿足標準答案,而是強調探究路徑的不斷優化和思維擴展的無邊界性。
比如:假設有兩只未標記且外表相同的容器,每只裝有500毫升清澈透明的液體,其中一只盛有飽和食鹽水,另一只是蒸餾水,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區分。通過這個作業,就可以讓學生分別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完成,如:(1)將等體積的兩種液體分別倒入兩個容器中,使用天平測量它們的質量。由于飽和食鹽水的密度大于蒸餾水,相同體積下,前者質量會稍大。如果測量結果顯示一個瓶子中的液體較重,那么它很可能就是飽和食鹽水。
(2)取少量液體于試管中,加入硝酸銀溶液(AgNO3)。飽和食鹽水中的氯離子會與Ag+結合形成白色沉淀,而蒸餾水則無明顯變化。此外,通過焰色反應觀察,食鹽水在火焰上呈現黃色,這是鈉元素的特征顏色,蒸餾水則無此現象。(3)謹慎地嘗試。用舌尖輕輕蘸取少許液體。如果嘗起來有咸味,那便是飽和食鹽水;反之,如果是無味的,那就是蒸餾水。(4)取一片新鮮的菜葉,分別浸泡在兩種液體中。若菜葉出現萎蔫或變黃,可能表示接觸的是飽和食鹽水,因為高濃度的鹽分可能會抑制植物生長;而蒸餾水對植物的影響較小。綜上,通過跨學科的思考和實驗,可以從多個角度深入探究這兩種液體的特性,從而準確地鑒別出它們,這也體現了化學問題的開放性和綜合性,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性思考。
(四)把握學生興趣,設計趣味性作業
在新課程下,把握學生興趣,設計趣味性作業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從而增強其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趣味性作業的設計應當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相結合,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投入,這可以通過設計富有趣味性的實驗、游戲、趣味性題目等方式來實現。通過這些設計,學生不僅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還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以“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為主題,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實驗任務:將學生分成小組,設計一個趣味性實驗,探究不同金屬在不同環境中的腐蝕情況,并嘗試找到最有效的防護方法。比如:可以設計一個“金屬保護大作戰”實驗,模擬不同環境下金屬的腐蝕情況,并讓學生動手制作各種防護材料進行實驗,從而發現最佳防護方案。再如:設計一個名為“金屬大冒險”的趣味性游戲,學生通過游戲中的關卡挑戰,了解不同金屬的腐蝕特點和防護方法。游戲中可以設置不同環境下金屬的腐蝕場景,學生需要選擇正確的防護措施,避免金屬被腐蝕。通過以上趣味性作業設計,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通過實驗探究、游戲娛樂和趣味題目等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對金屬腐蝕與防護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其探索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趣味性作業設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能夠有效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高。
結束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作業形式的改革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文探討了差異化、情境化和趣味化作業設計策略,并以此為基礎,展示了如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其全面發展。通過引入更具有個性化、實踐性和趣味性的作業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未來,我們應不斷探索和創新作業設計,結合教學實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推動教育教學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雪霞,陳榮聰,張賢金,等.基于化學學科理解審視高中化學作業設計[J].化學教學,2022(9):84-89.
[2]薛從雄.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校本作業設計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24(11):67-69.
[3]李連和.“雙減”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作業設計與實施策略[J].學周刊,2023(27):84-86.
[4]楊芳.優化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提高教學實效的策略探究[J].高考,2023(21):54-56.
[5]李朝霞.高中化學中“生活中的化學”特色作業設計探討[J].考試周刊,2023(5):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