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轉變為引導者,學生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共同體驗豐富而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這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安全提示牌設計;跨學科整合;實踐能力
作者簡介:黃曉蘭(1982—),女,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此舉措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推動基礎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要,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設計有趣的活動主題。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圍繞具體項目開展探究的教育模式,若應用到綜合實踐課程,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本文以“設計制作安全提示牌”這一課題為例,闡述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有效應用。
一、優化問題設置
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非遵循傳統學科知識的邏輯,而是根據學生的認知邏輯,緊密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構建項目式學習主題內容時,教師應堅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生活和興趣出發,引導學生選擇與他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具體問題,以培養學生的主題意識和熱情,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與推進。
(一)確定項目式學習主題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之前,筆者充分準備,精心創設與之緊密相連的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問題。
首先,筆者帶領學生開展“校園巡游”活動,在這看似隨意的巡游過程中,一組學生發現了學校四處都放置有不一樣的安全提示牌,如“小心地滑”“小心碰頭”“上下樓梯,請勿打鬧”等。其次,筆者引導學生聚焦于其中一塊安全提示牌的前面,提出了問題:“學校在這里設置安全提示牌有何作用?”再次,學生經過思考與討論,一致認為校園中的安全提示牌可以提醒同學們注意安全,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的概率。最后,筆者確定以“設計和制作安全提示牌”作為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項目式學習主題[1]。
(二)設計項目式學習目標
在設計項目式學習方案時,教師應確定清晰的學習目標。此舉不僅能為整體方案的設計奠定穩固的基礎,還能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在設計項目式學習目標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靈活調整,設計具有梯度的目標,以實現因材施教。
筆者繼續追問學生:“同學們,請想一想,你會如何設計和制作這些安全提示牌呢?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就讓我們以設計制作安全提示牌為目標,一起合作吧。”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自主組建合作小組,并開展調查和實踐。通過執行項目式學習目標,學生能夠獲得知識和經驗,并構建完整的項目式學習框架。
二、明確職責分工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明確職責分工尤為重要。為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分組學習,并鼓勵他們互相討論以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2]。此外,教師還要對活動內容和學生需求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實踐活動的地點及潛在風險,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幫助他們合理分組、分工。
首先,在引導學生分組時,筆者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長,讓每個小組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此外,筆者還注重強調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學會在合作中共同進步。
其次,筆者引導每個小組選舉一個負責人。該負責人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和領導能力,能夠有效協調小組成員高效地完成任務。小組成員也要積極參與,發揮個人優勢,為小組貢獻自己的力量。
再次,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其中,確定安全提示牌的內容的學生需要找到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為安全提示牌的內容設置提供科學依據;選擇合適的提示方式的學生需要根據實際環境選擇圖片、文字等提示方式,并通過網絡搜索各種安全提示牌的設計樣式,為小組成員提供創作靈感;負責制作安全提示牌的學生需要注重其美觀性和耐用性,選擇合適的制作材料,確保安全提示牌的質量和壽命。
最后,在活動的過程中,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活動計劃,確保計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時,筆者還鼓勵學生積極傾聽他人的反饋和建議,以持續完善和優化計劃。
通過這樣的活動組織和實施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特點和能力,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積極推動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成長、進步。
三、創設趣味情境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應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采用創設趣味情境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養,為其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3]。
筆者為學生講述因忽視安全提示發生的事故:“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在一個購物中心里,人潮涌動。購物中心的墻上醒目地掛著‘小心地面濕滑’的安全提示牌。然而,沉浸在購物中的李先生,并未注意到這個安全提示。就在李先生快步走向另一個方向時,意外突然發生。因為地面濕滑,李先生一個踉蹌,瞬間失去平衡,他手中的購物袋高高飛起,物品散落一地,發出雜亂的聲響。更為糟糕的是,李先生的膝蓋狠狠地撞在走廊的墻壁上,疼痛難忍。周圍的顧客見狀紛紛上前,有的幫忙整理散落的物品,有的迅速撥打急救電話。購物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迅速趕到現場,將李先生送往附近的醫院接受治療。經過醫生的仔細檢查,李先生的傷勢雖然不算嚴重,但是膝蓋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躺在病床上的李先生回想起事故發生的瞬間,心中滿是懊悔。如果當時他能留意那個安全提示牌,小心行走,或許就不會發生這場意外。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由此,能讓學生意識到安全提示牌的重要性。
此外,筆者還創設了道路交通的相關情境,引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學生扮演不注意安全提示牌的行人,有的學生扮演注意到安全提示牌的行人,還有的學生扮演警察。通過深入體驗各個角色在安全方面的職責與挑戰,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增強安全意識。
教師應持續探索和創新更多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積極探索,為他們的成長之路注入更多的活力與智慧,助力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優化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讓學生通過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互動,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逐步形成并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能夠增強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融合知識與生活,組織開展辨析、解說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挖掘知識背后的方法、思想和價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性思維。為此,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優化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
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系列校園安全事故的視頻。這些視頻內容真實、畫面生動,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安全事故的嚴重性,從而引發他們對安全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圍繞“校園生活中安全問題”這一話題展開討論。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引導他們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審視自己在校園生活中的安全行為。這種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活動實施策略,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更加重視校園安全問題。
再次,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校園安全情況調查”活動。通過實地走訪、觀察、記錄等方式,學生能夠了解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安全問題。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根據調查結果繪制統計圖并分析數據,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校園安全問題的認識。
最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并制作安全提示標志,以降低安全事mLRqjSf5G54ZW3KWI01PFA==故發生的可能性。經過系統的資料查閱、師生訪談、問卷調查及交流討論,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持續致力于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借助數據分析、思辨討論等途徑,實現知識的延伸、綜合。這一策略能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過程既豐富又開放。
五、實施多維評價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評價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高度重視評價環節,并積極探索在項目式學習中實施多維評價的策略,以精準識別活動的不足,進而優化活動方案、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活動的整體效果。
(一)是否有明確的警示內容
在設計和制作安全提示牌時,明確的提示內容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安全信息的有效傳達。筆者引導學生根據實踐活動的特點和規定,明確安全提示牌的內容,避免模糊和歧義。
例如,在樓梯間設置安全提示牌時,應該聚焦于防滑措施和扶手的正確使用等關鍵信息。又如,在化學實驗室設置安全提示牌時,則應該強調防火防爆措施及相關的正確操作規范等關鍵信息。
(二)是否使用鮮明的顏色
評估安全提示牌有效性的一個關鍵指標在于信息能否在短時間內被接收者捕捉并理解。這就要求設計者遵循視覺傳達的基本原則,使用醒目的顏色、直觀的圖形符號及簡潔有力的文字說明,以此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力,同時有效傳達提示內容。
例如,使用紅色可以表示危險或禁止,使用綠色可以表示安全或允許,而使用藍色可以表示指令、遵守。
(三)是否注重美觀性和耐用性
安全提示牌的美觀性和耐用性是設計制作安全提示牌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在遵循安全規范的前提下,學生應發揮創意,設計出既新穎又具有吸引力的安全提示牌。通過巧妙的色彩搭配、圖形設計和材料選擇,可以讓安全提示牌不僅是一個警告標識,還能成為美化環境、引發公眾關注安全話題的藝術品。此外,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實際的應用場景,兼顧安全提示牌的耐用性。例如,在戶外使用的安全提示牌應具備防水、防曬等功能,因此要選擇強度大、耐久性好的材料進行制作。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擁抱創新的教學理念,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具備高階思維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麗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價值訴求及其實現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1(23):27-29.
[2]錢建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項目化學習的實施[J].教學與管理,2023(5):19-22.
[3]趙興波.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價值及應用[J].智力,2024(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