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小學數學作為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對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融入數學的學習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興趣。其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對學生教學的方式以及相應的教學目標都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以及在小組群體的有效監督下,幫助學生提高了自身的學習效率以及相應的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效率的雙重提高。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施行的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集體意識,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小組劃分,并且為小組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根據相應的任務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借助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合作和討論,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漸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集體意識以及合作精神。
(二)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建立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通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開展的。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中發揮自主學習意識,同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來說也有不利的影響。而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求,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小組合作學習f4d9f0d1d069efe90a86d65beceda3557704a43cefa700625e9c6fd15de617a5中,學生可以不斷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家庭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學生個體會存在一些差異。小學數學習題經常出現一道題有多種解答方式的情況,因此不同學生會想出不同的解題方法,有時也會出現考慮不周全的情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則可以充分顧及學生在解題思路以及解題速度等方面的不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個體優勢,集思廣益。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實現“取長補短”。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遇見的問題
(一)小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推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但是在這一環節中極易出現小組分配不合理的情況。為此,在進行小組分配時,教師主要的依據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經常會出現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被分配到一組,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被分配到一組。這樣的小組分配情況存在很大差異,容易導致小組之間的差距被逐漸拉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不僅僅是幫助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提高數學成績,更需要注重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在進行小組分配時,教師應該注意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既要考慮學習成績,又要考慮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思維活躍度等,讓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所以,目前小組分配模式局限了小組合作學習發揮積極作用,存在不合理之處。
(二)小組學習中學習目標不明確
在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時,雖然部分教師應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但是在教學環節中,依然擺脫不了灌溉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而影響其在小組中的自主性。此外,在這種小組合作模式下,教師要求成績好的學生會帶領成績差的學生盡心學習,并且對學生加以引導。但在實際的學習環節中,盡管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但本質上并沒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例如,部分學習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也并沒有直接地帶動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同時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不會直接地向成績優異的學生請教,導致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變得十分尷尬。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相應的學習目標。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建議
(一)合理地分配學習小組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環節中推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組建學習小組。在組建學習小組的環節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層次,合理分配合作小組。在分配時,教師可以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配原則。堅持這種原則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實現小組內充分合作,不同的小組之間又有合理的競爭,使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實現成績較差的學生能夠在不斷地互相合作和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同時還可以為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和展示平臺。而且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相應的小組成員要進行合理的角色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在小組合作中都能順利地開展分工合作。比如,可以設定一些角色,讓小組內的學生自己進行角色分配,如設定組織者、報告者以及相應的記錄者和檢查者。而且這些角色也并不是固定的,需要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循環互換,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進行生生互動。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元、角、分》時,其中有一節活動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相應的售賣物品,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班級中開展相應的商店售賣活動。由小組中的成員扮演售賣員、顧客等角色。利用這項活動,提高學生對元角分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如果在這堂活動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沒有進行小組分類,就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教師只選取一部分的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那么會有很多的學生沒有角色扮演的機會,不利于鞏固這部分學生的知識,以及對“元角分”的認識。另一種就是教師在全班中同時開展小小商店的售賣活動,容易出現局面混亂的情況,對維護教學秩序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所以,合理分配小組,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
(二)通過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中,激發學生的獨立學習思考意識,可以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而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相應的學習責任,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中,教師應該注意為學生規定一些基本的學習任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應該先安排學生獨立思考相應的學習內容,并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和思考機會。之后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中討論學習自己以及他人的想法,形成全新的小組建議。除此之外,在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期間,教師也應該適當地加入學生的討論過程,及時地發現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引導,這會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產生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針對學生遲遲討論不出結果的問題,教師需要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相應的點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的《厘米和米》時,教師首先要明確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習的目標是,讓學生區分厘米和米的使用情況,同時使學生了解一厘米大概是多少,而一米大概是多少。之后讓學生開展獨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可以用米表示,哪些物體需要用厘米來表示?在學生思考過后,組織他們開展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如果存在問題,要及時地予以指導。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明確學習目標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在安排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使學生準確把握小組討論的具體內容,在學生都明確合作學習內容和要求之后,再進入小組討論環節,避免出現學生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況。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還需要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清楚小組有怎樣的分工,并且讓組長確保分工合理,最終使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明確自己負責的任務、該怎么做等。教師在提出學習內容和相應的要求后,針對較為簡單、好理解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復述一遍,使每個學生都能了解相應的討論內容;針對有點難度、不好記憶的討論內容,教師在提出之后,還應該通過板書再次向學生展示,避免學生出現問題模糊、討論方向錯誤的情況;針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詳細地講解,使學生了解其中的關鍵。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為學生展示三個不同的長方形,并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小組合作學習,以此探究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在開展小組學習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生明確幾個探究的要求:(1)讓學生制作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過小正方形的擺放,計算出這三個長方形的面積。(2)盡量使用最小數量的小正方形進行面積計算。(3)記錄每個長方形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4)通過對這些結果進行觀察,聊一聊自己都得到了什么。通過提出這些要求,使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具有更強的目的性,有利于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四)加強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交流與評價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應該注重學生在合作學習期間的交流和評價。同時,學生在討論中的交流和評價,也是教師接受學生的學習信息,獲取教學反饋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教師調整與改進教學方案。所以,在學生進行交流時,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清晰表達個人或者小組的意見,并且在小組交流環節中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建議。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做到互相學習,博采眾長。
比如,在復習蘇教版教材中《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和周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記憶相應幾何圖形的面積和周長的推導過程和公式。在這種小組合作的推導中,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討論的內容。之后,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創新型的問題,比如讓學生給家里的客廳鋪地磚,一塊地磚是12元一塊,地磚的面積是60*60的規格,那么鋪滿自己家客廳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塊地磚,又需要多少錢?在學生收集完自家客廳情況之后,在課堂中展示學生的計算答案,讓學生進行評價,同時也對其他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評價。通過這種交流和評價形式,還可以使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結語
結合以上論述,在小學數學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促進學生之間生生互動的順利開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