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圖書館事業是現代化強國建設中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等眾多事業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職業院校圖書館在學校申報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之際,要打造高質量的館舍空間,建設高質量的資源,培育高質量的館員隊伍,構建高質量的服務體系,推動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高質量;館舍空間;資源;館員隊伍;服務體系;數字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08-0059-04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在2019年9月8日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中強調:“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明確指出: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其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高校圖書館不僅是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也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因此高質量發展是新疆職業院校圖書館的首要任務。
一、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研究現狀
于2024年4月12日在中國知網中文文獻總庫以主題“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路徑+高質量發展戰略+高質量發展對策+高質量發展內涵”為主題進行高級檢索,在左側主題處勾選“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后,如圖1所示,共檢索到46篇研究文獻。
對所有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后,可以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如圖1所示,自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后,高校圖書館界在2020年立即開始了相關研究,迄今為止總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召開二十大后,歷經短短三年,在2023年達到了研究高點。
第二,如圖2所示,基金資助的文獻有13篇,約26.5%,相關研究得到了教育界的關注,2篇受到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1篇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有10篇受到了省級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第三,黨的二十大提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號召后,以陳建龍、邵燕、姚曉霞為代表的高校圖書館界專家開始關注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北京大學圖書館陳建龍館長在《大學圖書館學報》上發表了《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的高校圖書館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一文,提出了高質量發展是高校圖書館內涵建設的根本要求,需要堅持“兩類抓手”、夯實“四柱根基”、完善“六方基本面”、構建“交融式數字圖書館”、團結奮斗狠抓落實[1]。北京大學圖書館邵燕、姚曉霞在《大學圖書館學報》上發表了《高校圖書館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一文,圍繞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生態、面向學科發展的資源建設與服務協同、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創新與管理優化、圖書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服務體系建設、圖書館人才資源建設、圖書館聯盟合作與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討論[2-3]。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劉敬儀教授在《大學圖書館學報》上發表了《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總體設計與發展路徑的思考》一文,提出了從資源驅動到服務驅動,再到創新引領;從傳統圖書館能力到新型圖書館能力;做好學術研究與業務研究的有機結合的三個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路徑[4]。玉溪師范學院張麗瓊在《玉溪師范學院學報》上發表了《地方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生成邏輯、現實困囿與實踐進路》一文,提出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的地方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進路[5]。
第四,在49篇文獻中,只有1篇文獻是新疆高校圖書館人的研究成果。新疆藝術學院圖書館余靜2023年在《采寫編》上發表了《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策略》一文,從深化對重點學科院系及科研團隊的服務、強化文獻信息資源保障力度、細致開發運用網絡信息資源、推進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加強信息資源共享這四個方面探討了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策略[6]。遺憾的是新疆高職院校圖書館界對于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尚為空白,因此本文旨在能夠為新疆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高質量發展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高質量發展困境
截至2024年4月,新疆的41所高職院校無論是在提供紙質和數字資源的檢索、借閱、薦購、文獻傳遞等服務,還是讀者服務、閱讀推廣、信息素養教育等相關工作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在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挑戰下,新疆職業院校圖書館也面臨發展的困境。對將升本作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目標的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新疆職業大學、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昌吉職業技術學院、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展開調研,對比2023年升本成功的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圖書館進行闡述。
(一)智慧化水平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點中指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校內各類學習資源,支撐向新形式學習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優勢,打造新型基層學習組織。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完成了自動化、智能化發展任務,朝向智慧化發展,科技的進步和教育的升級加快了智能設備的運用,如智能借閱系統提供了無館員參與的個性化借閱服務;智能發布系統實現了讀者、館員與圖書館的多點交互,全面提升了查、閱、借一體化服務水平。圖書館積極參與教師發展中心、“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國學館”“科技館”堅持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和休閑服務;與二級學院攜手共建“創客空間”“智慧學習空間”“博雅鴻鵠學堂”“崇理書吧”“湖畔書吧”“致美齋”等,方便學生學習和研討。調研的圖書館,雖然都開始了自動化、智能化的建設,但是卻沒有把自動化、智能化和整體校園智慧化銜接在一起,自動化、智能化的實踐應用僅僅限定在了RFID系統,即實現圖書館的自助借還書管理上,并沒有在設備智能化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挖掘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或行為,沒有通過深度學習、情景交互、情境感知、虛擬現實等技術交互,融合物、人、空間、情景等因素,營造光、聲、空、味、觸等高質量智慧學習空間。
(二)館藏資源結構不合理、缺乏專業和特色資源
截至2023年年底,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生均藏書量已經高達150.80冊,紙質圖書總量達到了2861228冊,其中文學I類占比是10.29%,而工業技術T類占到了24.77%,占比接近四分之一。而調研的圖書館生均藏書量僅在100冊左右,紙質圖書總量都在1000000冊左右,尤其是文學I類占比高達25%,而工業技術T類都沒有超過10%,因此,升本專業的資源是有些匱乏的。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不僅特色紙質館藏豐富,還同時擁有10多個特色數字數據庫;而調研的圖書館至今也沒有任何一個古籍、革命文獻、名家專藏、數字特藏、文物專藏、校史黨史等特色資源庫,數字數據庫只停留在中國知網、維普、超星的水平,沒有任何美育產品。
(三)人員老化、職業勝任能力差
截至2023年年底,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在崗工作人員70人,40歲以下工作人員占比近12.5%,圖書情報和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占比高達57%,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高達20%,高級職稱達到25%。調研的圖書館甚至有2所圖書館沒有40歲以下的在崗工作人員,并且只有2所圖書館各有1名圖書情報專業人員,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占比都低于20%,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占比低于15%,高級職稱遠遠低于25%。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圖書館在2018年就與CALIS合作建立“全國高職高專信息素養教育基地”,開設信息素養教學課程已有近20年,建立了一支充滿活力的信息素養教師隊伍,建立了有自身特色和知識產權的教學平臺、試題庫與運行系統,教學經驗與成果突出,依托自主開發的課程資源,面向全校開設“信息素養”通識必修課,課程同時在學銀上線向社會開放。調研的圖書館不僅在2022年和2023年的新疆高職高專信息素養大賽取得了佳績,在全國高職高專信息素養大賽也取得了佳績;但目前為止,只有烏魯木齊職業大學開設了“信息素養”通識選修課,任課教師只有一名。再次,近五年,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圖書館申報圖書情報相關專業科研課題100多項,但調研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申請圖書情報相關專業科研課題不足20項,完成相關論文不足20篇,難以開展針對專業學科建設發展的情報分析和預測評估工作。雖然全體工作人員都致力于業務學習,但學科服務工作有時僅僅停留在查找文獻水平,并沒有對文獻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學科服務深度不夠,對學生的各項職業技能大賽和就業提供信息資源支持程度低。
(四)服務水平低,缺乏現代化服務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圖書館專業館員高達47人,通過信息素養培訓、微課堂開展資源使用服務,同時也開通文獻傳遞、館際合作的全方位資源服務,開展了定制化培訓和科研工具培訓的學科服務,開通了檢索用戶發表的論文或著作在WebofScience(SCIE、SSCI、Aamp;HCI、CPCI-S、CPCI-SSH)、CSCD、EI、CSSCI等國內外著名檢索工具中收錄及引用情況的科研服務,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成績也十分突出,2020年獲評“全民閱讀示范基地”。但調研的圖書館雖然已經開展了閱讀推廣服務、信息化教育服務、學習支持服務,但個性化服務、數字化信息服務、學科服務才剛剛起步;而且服務內容也是以推薦資源為主,缺乏對資源的深加工,與學生畢業、就業學習支持和教師輔導員工作融合度低;在建設資源平臺后,未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變讀者和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交換方式。讀者使用資源時,無法完全提供資源導航和二次加工的服務。同時,雖然已經多年持續開展了鄉村振興和基層社區社會服務,但是服務參與廣度深度不足,僅是捐贈圖書,現代化數字信息服務不足,閱讀推廣也不充足,沒有一所圖書館被評為“全民閱讀示范基地”。
三、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新疆職業院校圖書館在黨中央的帶領下,目標明確、信心堅定,要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圖書館改革發展的首要目標,構建了現代化管理體系,加快了智慧圖書館建設,取得了高質量發展的驕人成績。
(一)打造高質量的智慧館舍空間
職業院校圖書館作為校園育人的主陣地,在高質量發展中,應該從“藏書庫”轉化成“未來學習中心”[7],因此,打造高質量的館舍空間迫在眉睫。高質量館舍空間的打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單憑圖書館自身力量是無法順利達成這一工作目標的。因此,首先,需要在主管領導的帶領下,聯合教學后勤等職能部門,集思廣益地完成總體規劃。其次,應該到現代化水平高的其他職業院校圖書館調研參觀,充分利用成功的經驗和優勢,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此外,在具體改造過程中,要盡量壓縮藏書空間,釋放出再利用空間,優化藏書空間和實用空間配比,增加有聲區域空間,滿足師生的自主學習、自主交流、自主休閑的需求。再次,要擴大圖書館網絡覆蓋面積,增加電源接口尤其是桌面電源接口,滿足師生的網絡基本需求。尤其是圖書館作為校園第二課堂的基地,為了給師生提供一個賞心悅目、身心放松的場所,應該對室內綠植、溫度、通風、采光照明等實施嚴格把關,同時加大文宣產品的張貼擺放。最后引進人工智能機器人和RFID等智慧服務產品,提高師生借閱的愉悅感。
(二)建設高質量的資源
資源是圖書館信息的載體,高質量的資源更是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為了建設高質量的資源,首先,改變陳舊的“大而全”的采購觀念,緊密聯系學校重點學科專業,優化藏書結構,逐步形成能夠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資源體系,完成從“量”到“質”的轉變。其次,改變傳統現場采購、書單采購的方式,引進可知等數字化資源庫,能夠便捷直觀地向師生展示新書好書相關信息,引導師生根據需求參與圖書的采購,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圖書館、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的采購方式。再次,聯合其他職業院校圖書館,一是可以進行集中聯采,進行采購招標,能夠用低價購買到高質量資源;二是可以進行館際合作,進行館際互借,實現高質量資源共享。最后,加大對資源的宣傳推廣力度,開展資源推薦講座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不僅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能有效接收到資源利用的反饋,提升讀者的資源使用體驗,有助于對資源建設進行科學規劃。
(三)培育高質量的館員隊伍
館員是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必須有一支政治信仰堅定、業務能力過硬、勇于創新的館員隊伍做支撐。為了培育高質量的館員隊伍,首先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對教育事業忠誠。其次要強化服務意識,建立館員一線部門定期輪崗管理制度,強化示范引領榜樣作用,增強館員的職業認同感、歸屬感,提高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再次要加強業務培訓,克服經費缺乏如人員不足的困難,采取線上線下混合的方式,不僅邀請專家走進校園,也可以到其他校圖書館參觀調研取經,培養適應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學習型、專業型館員隊伍。此外要引進圖書情報專業的高層次專業人才,注入新鮮血液,增添活力,發揮新進骨干力量的“傳幫帶”作用,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最后要改革創新原有工作模式,帶領館員深入學院以及師生中,創新工作模式,在實踐育人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潛能,提升工作滿足度和榮譽感。
(四)構建高質量的服務體系
社會在高質量發展,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也要高質量發展,其原有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服務內容也必然要發生轉變[8-9]。從原來單一的資源淺層次借閱推廣,逐步實現為教師和教學團隊、為課程和教材建設、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學生實習就業及創新創業、為各類型師生技能大賽提供服務保障。圖書館首先要深挖讀者需求,力爭為讀者提供精準化服務。其次要加大數字化技術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工作人員要熟練應用數字化技術并且能夠指導讀者使用,提升服務質量。再次要建設學科服務、專業建設服務體系,邀請教學團隊、優秀學生、科研能手、企業專家加入,促進圖書館和其他部門、單位的合作共贏。最后要建立服務考評制度,將“制度約束人”的現狀轉化成“制度促進人”的良性循環發展。
(五)推動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
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是高校圖書館界順應建設數字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個技術轉型,而是一個發展戰略轉型;不是一個既定目標的轉型,而是一個在過程中不斷需要調整完善的轉型;不是一個單方面的轉型,而是一個全局性的轉型。首先要強化數字化轉型理念,推動工作人員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內涵,積極主動地投身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實踐中。其次要培育數字化人才,組建高素質、高能力、高起點的數字化轉型人才團隊。最后要推進數字化合作,搭建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數字平臺,構建以數據平臺和微服務為核心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平臺,對內打通數據資源和咨詢答疑數字化合作,對外實現跨行業跨平臺的數據共享和交流數字化合作。
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千秋偉業中,新疆職業院校圖書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挑戰,只有打造高質量的智慧空間,建設高質量的資源,培育高質量的館員隊伍,構建高質量的服務體系,推動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才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成功升本,從而全面提升新疆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建龍.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高校圖書館事業的高質量發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40(6):5-7.
[2]邵燕,劉娟娟,任國華,等.高校圖書館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2022年高校圖書館發展論壇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3,41(2):45-50,56.
[3]姚曉霞,高冰潔.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的探索與愿景[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48(2):13-24.
[4]劉敬儀,劉靜羽,初景利.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總體設計與發展路徑的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3,41(4):22-28.
[5]張麗瓊.地方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生成邏輯、現實困囿與實踐進路[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23,39(2):128-132.
[6]余靜.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策略[J].采寫編,2023(6):178-180.
[7]李東來.圖書館高質量發展與圖書館再發現行動[J].圖書館研究,2024,54(2):1-5.
[8]趙發珍.促進我國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文獻綜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5):56-61,86.
[9]高萍.圖書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4,46(1):37-39.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