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化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主線,在真實情境中探究系統化、開放化的項目主題,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知識和學習經驗,完成任務的同時發展素養。以數學項目化學習為載體,助力學生自主完成項目方案設計、實踐探究、成果檢驗、經驗總結等學習任務,探索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思想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應用方式,體驗完整的項目研究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數學應用;方位;路線設計
項目化學習,簡稱PBL,倡導組織學生以“做中學”理論為基礎,在真實情境中將相對碎片化、封閉式的課程內容整合轉化為系統化、開放化的項目主題,通過開展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主線的學科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知識和學習經驗,完成任務的同時發展素養。筆者所在聾校數學教研組依托《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 1 ],以項目化學習為載體,于七年級開設“校園參觀路線設計與推介”等數學項目化課程。下面,筆者將以此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1 “校園參觀路線的設計與推介”項目的設計
1.1 立項背景
家長開放日又要到了。筆者所在學校異地搬遷后,校園環境得到了大幅提升。為引導家長有序參觀校園,感受學校發展變化,創建家校協同育人氛圍,學校學工處謀劃由學生主導并參與的校園參觀活動。聾七年級因為剛學習完數學“認識方位”章節,故承接了路線設計和推介項目。師生接到通知后,首先分析了此項目的背景:以往家長參觀校園隨意性大,比較盲目,零散行動為主,導致有的家長看不到學校辦學的精品和亮點,有的甚至迷失在校園中,到時間后隨人流方向走出校園,不能真正起到家長開放日活動的價值和作用。基于這樣的背景,師生討論將“路線指引”和“全程解說”作為此次項目的中心目標,圍繞目標設置任務,驅動項目深入推進。
1.2 設計思路
以“方位”為核心概念,通過開展基于項目的“建立模型+繪制校園平面圖+優化路線+實地檢驗”等系列任務探究活動,逐漸加深學生對方位知識的基本認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2 ]。
1.3 學情與課時安排
七年級聾生是有使用手機地圖APP或小程序進行定位和導航等操作經驗的。聾人由于聽力障礙,思維受到手語的影響,其實辨識方向的能力普遍不強。在手語中基本方位詞“上、下、左、右”的打法比較簡明,聾生能夠通過手語勾連實景中事物的相對位置,而絕對方位詞“東、南、西、北”的打法則與實際方向無甚關聯,難以通過手語指示勾連事物位置,也就很大程度導致聾生對方向和位置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在教學中常見諸如學生看不懂平面地圖、無法闡述某處具體位置的問題。
本項目利用課后服務活動時間開展,共計10個課時,每周兩節,具體教學任務及課時安排如下表1。
2 項目具體實施過程
2.1 項目開啟:復習相關數學知識,設計項目評價體系
活動內容:(1)自主復習數學教材中有關“方向”和“位置”知識的內容;(2)完成一些綜合性的小練習,如填寫八個方向的方位示意圖,根據方向(角度)和距離確定物體的準確位置,描述平面圖中兩物體之間的線路圖,描述真實情境中兩個地點的線路圖等;(3)教師引導設計項目評價體系。
設計意圖:數學教材中知識呈現是螺旋式的,具有反復性和系統性。聾生在三年級、五年級、七年級分別會學習“方向”和“位置”知識,隨著年級升高,知識結構變得豐富,學習要求也隨之提高。學生在項目探究過程中,需要整合前后所有相關知識。教師通過設置自主復習教材內容的活動,幫助學生將零碎知識整合為大單元知識[ 3 ],通過層層遞進地綜合練習,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完成這些練習的過程促進學生建構完整地“方位”知識體系,同時也為后續的探究活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教師引導學生設計課堂表現、任務探究表現、項目實施評價量表,自評與他評等多角度、過程性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在項目化學習中的效能。
2.2 任務一:繪制校園平面圖,建立校園平面模型
活動內容:(1)邀請無人機課后服務小組同學采用上北下南拍攝手法俯拍校園全景圖;(2)上網搜素校園平面圖的畫法,尤其是校園建筑物、道路、景觀等的畫法;(3)在教師的指導下,手繪與全景圖等比例縮放的校園平面圖。
設計意圖:模型意識是核心素養在中學數學中的具體表現,也是聾校數學新課標提出的培養要求。此任務發揮聾生的視覺優勢,根據建模步驟安排了拍圖、查圖、畫圖活動,將立體的校園場景轉化為平面的地圖,能夠有效鍛煉聾生的圖形模型意識。借助無人機俯拍校園全景,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校園概貌,為繪制平面圖打下基礎。據了解,學生沒有繪制平面圖的經驗,所以此任務中特地設置上網查詢平面圖畫法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拓寬學生視野。手繪平面圖是此次任務的難點,教師適當輔助學生,利用Excel表格函數進行等比例換算,在小組合作和交流協作中突破難點。
2.3 任務二:挑選最優路線,調整解說詞
活動內容:(1)在校園平面圖上標注重點參觀場所;(2)以“盡量不走回頭路”和“時間控制在30分鐘”為原則,挑選最優參觀路線;(3)聯系盲生解說員一起,對學校原有解說詞進行修改和增刪,使之契合參觀路線。
設計思路:一般地,參觀路線和解說詞會根據來賓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因本項目來賓是學生家長,故而線路應包含家長關注的食堂、宿舍、教學樓等場所。這些場所分布在學校各處,需要基于原則挑選一條最優的路線。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代入家長視角,評判參觀線路是否合理、解說詞是否合適。通過換位思考和最優路線選擇,拓展學生思維寬度,引領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方式。
2.4 任務三:實地測驗確認可行,向學工處推介參觀路線
活動內容:第一節課,創設家長參觀校園情境,師生角色扮演進行實地測驗,設想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及時做好預案。多次排練參觀過程,爭取最好狀態向學校學工處匯報。第二節課,邀請學工處教師扮演家長,接受學工處教師的點評。
設計思路:項目落地需要實地測驗。第一節課,師生合作分角色扮演,一路上“挑刺”,不斷發現或預設問題,集思廣益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第二節課,邀請學工處教師扮演家長,一方面接受聾盲學生的熱情接待,一路參觀校園景色,傾聽孩子們的解說,感受校園文化氛圍,另一方面點評項目完成情況,提出修改意見,認可學生的付出,鼓勵學生成長。此任務執行時可采用分工合作、責任到人的方式,安排專人攙扶盲生,專人記錄問題,專人領頭組織等,助力任務順利推進,也培養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
2.5 任務四:復盤項目實施過程,運用多樣化評價方式
活動內容:按照項目開展順序,復盤項目實施過程,總結其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填寫項目實施評價量表(如表2),評價自己和同組其他人的表現;教師總評。
設計思路:師生回憶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遇到問題不要退縮,要動腦筋去解決問題。學生填寫量表,先自評,再評價小組內其他人,最后教師對照學生交上來的量表進行總評,以正面評價為主,先點評整體,再點評每個個體,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促進班級整體和學生個體的共同成長。
3 數學課程項目化學習的整合與反思
3.1 學生應是項目化學習的主體
以“項目化學習”為載體的學科課堂應注重從學生真實生活中提煉項目主題,提倡科學、規范、多樣化的項目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開展項目化學習活動,完成自主復習、設計評價、協同探究、成果檢驗、反思改進等學習任務,深度探究學科基礎知識,體驗完整的項目研究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所以,在聾校初中數學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聾生身心特點,發揮聾生認知優勢,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每個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 ]。
3.2 項目化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將數學學科學習與項目化學習有機結合,是學科育人的重要路徑。從學習的知識來看,項目化學習運用的學科知識一般是綜合的、跨學科的,而不僅僅是單一學科的。從學習的手段來看,學生需要調用認知、言行、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參與多種活動[ 5 ]。因此,借助項目化學習,分散的知識得以整合,單一的技能得以融通,學生的綜合素養就得到了發展。在本文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設計學習主題,讓學生利用數學、信息技術等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通過學習方式的轉型而實現教與學模式的轉變,從而促進學生科學探究素養、創新素養、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發展。
3.3 項目化學習應形成多角度、過程性的評價體系
第一,評價的主體應多樣化。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要學會自評,又要進行互評。自評是為了反思自己在項目探究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互評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激發學生團隊意識,進一步優化項目評價體系[ 6 ]。第二,評價的方式應多元化。學生的素養發展是一個不斷迭代和積累的過程。一般來說,僅靠單一評價方式不足以全面評價學生素養發展的情況。在本文項目教學中,采用了紙筆測驗評價、課堂表現評價、語言表達評價、情感態度評價等方式。第三,項目實施評價應是全程的、持續性的,所以本項目設計了復習舊知、建立模型、優化路線、實地檢驗等跟蹤性的評價內容。
目前,聾校初中數學課程項目式學習的開發和實踐還處于起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新課標與新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增強將數學學習與聾生生活的聯系意識,不斷探索和總結特校學生學習數學的特殊價值,充分發揮項目化教學的優勢,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7 ]。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3-6.
[2] 張潔,戴小駒,黃麗芳.跨學科情境教學:數學課堂的項目化改造:以“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教學為例[J].中學數學月刊,2023(6):43-46.
[3] 匡華偉.基于大概念統整的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模式初探[J].現代教學,2023(11):43-44.
[4] 何萍.初中數學微項目化學習的設計[J].中學數學月刊,2023(5):24-28.
[5] 薛紅霞.開展項目學習,推進育人方式改革[J].中國數學教育,2023(11):3.
[6] 謝曉嶸.以項目化學習驅動數學素養的達成:以物體高度的測量為例[J].上海中學數學,2023(3):1-5,12.
[7] 朱麗娟.對跨學科學習、項目化學習、主題教學的思考[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23(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