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原創童書閱覽室”邀請了龍念南、徐升國和張貴勇三位“領讀人”,帶我們一起走進充滿書香的閱覽室,共讀這些好書。
嬰幼兒閱讀角
《生肖家族一起玩·第一輯》(4 冊)
作者:于虹呈/ 著·繪
出版單位:科學普及出版社
吱吱吱,小鼠來玩七巧板,各種形狀真奇妙,拼成萬物花樣多;哞!蔬菜店里有什么?黃色的、紅色的,拿來做成好吃的;黃老虎、黑老虎,到底誰是真老虎?動物朋友來評理,月亮月亮最清楚;咔嚓,甜蘋果真美味,兔子見了邁不開腿,烏龜跑步慢吞吞,誰輸誰贏說不清……
三歲左右小朋友的閱讀重點不在“學”,在于通過閱讀感受一些有益的內容,一本好書應努力融入盡可能合適的“不言教令”,這套《生肖家族一起玩》就是典型。書中運用中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造型藝術創作的畫面形象,一定能在小讀者心中種下民族自信的種子!
—— 龍念南(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副主任)
小學生閱讀角
《作物起源》
作者:陳桂權/ 主編 唐靖 蘆葦/ 著 于洪燕/ 繪
出版單位: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禹田文化傳媒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所食用的各種農作物,來自全球的各個地區。這些作物最初來自哪里?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呢?本書精選了60 種人們熟悉的作物,通過精美的純手繪圖,再現這些日常作物的起源和傳播,為孩子們展現了農作物不同尋常的進化歷程。
一部作物的種植史,也是一部飲食文化和人類文明的進化史。這本書圖文并茂地講述了60 種常見的蔬菜、水果、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起源和國際傳播過程,以及背后的自然與人文故事。
—— 徐升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與促進中心主任)
中學生閱讀角
《鷹王》
作者:梁安早/ 著
出版單位:未來出版社
這部小說運用少數民族的民間傳說與故事情節穿插的寫作手法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對瑤族少年沈安格的描寫反映出當下少年兒童的成長歷程,體現了對當代鄉村兒童生活的真實關照。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廣西地方口語、瑤族民間俗語,讓讀者體驗到了濃厚的地域特色。
《鷹王》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充滿民族風情的鄉村故事,也是一部激勵少年戰勝怯懦、實現身心蛻變的勵志之書。透過沈安格一波三折、峰回路轉的種種奇遇,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心靈畫像逐漸明晰,長大成人的密碼清楚可見。
—— 張貴勇(《中國教育報》資深記者、親子教育作家、閱讀推廣人)
我的閱讀密碼
文/ 于虹呈(《生肖家族一起玩》作者)
說起我的閱讀經驗,那得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啦!在我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總是坐在客廳沙發靠窗的位置上,讓我坐在她的大腿上,她的雙手環抱著我,給我講故事。雖然我早已遺忘了書中的內容,但那種令人安心的氛圍感卻奇跡般地植入了我的意識深處。
后來,我與媽媽聊起這段往事,她回憶道:“那時候你只有幾個月大,我也不知道你聽不聽得懂,反正就像對牛彈琴一樣總是給你講故事。你不會說話,但會拿你喜歡的書給我,要我給你講。”
小時候爸爸和媽媽會經常出差,每次回來給我帶的禮物就是各種各樣的圖書。那時候還沒有電子產品,我的生活中絕大部分的時間,就是與閱讀相伴。等我長大一些之后,雖然還不識字,但是媽媽講過的故事內容我卻能記住,很自然地就能通過看圖畫自主閱讀起來。至今有很多書的內容、圖畫以及當時閱讀時的體會我都能非常清楚地憶起,而對這些具體的內容記憶都是我在自主閱讀的情境下產生的。我覺得,孩子在自己獨立看書的時候會對圖畫觀察得更細致,通過圖畫中的細節可以更好地補充想象一些故事情節。除了親子共讀,讓孩子自己隨意翻看也能讓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多元,這些童年的閱讀體驗為我的繪本創作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參考和指引。
我的另一個有趣的閱讀發現是源自自己創作時的經歷。在創作《生肖家族一起玩》的過程中,每次打磨文字的時候,我都會嘗試還原小時候媽媽給我念書時的情景——躺在媽媽懷里,想象自己是一個感官純粹的小嬰兒,感受文字變成語言的韻律和聽感。有一次,她念“咯咯噠——咯咯噠——”的時候,我發現她的讀法與我自己的讀法有非常大的差異——媽媽念出來的節奏更加生動、更加接近母雞真實的叫聲。此時我便意識到,每個“讀”書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節奏與理解,或許會帶有一些方言口音,或許會帶有自己的意識判斷,沒有哪一種可以被認定為最好的讀法。對于聽者們—— 也就是孩子們而言,這些來自父母的聲音,都是獨一份的珍貴閱讀體驗。
我希望父母可以有機會給孩子們讀書,并給予他們耐心,這個過程也正是建立家庭關系、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途徑,正是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能讓人受益終身。
(責任編輯:楊懿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