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敢于擔當、勇于奮斗,助人為樂、鄰里和睦,誠實守信、言而有信,這些特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理念與價值精髓。在鄉村振興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源泉。文章探討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的迫切需求與重要性,并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的路徑是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鄉村組織能力提升,建強基層組織;完善鄉村人才結構體系,培養鄉村人才等。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鄉村振興 實踐路徑
*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科聯項目“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ZJFLD09);喀什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編號:KD2022KY018)。
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暗诙€結合”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其所包含的治理思想、經濟倫理、哲學思想等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不懈奮斗。在新時代背景下,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要義對推進鄉村振興至關重要。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對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兩個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的基本特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的重要場域在鄉村,鄉村全面振興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了新的機遇。只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鄉村建設之中,才能更好地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敢于擔當、勇于奮斗的精神風貌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敢于擔當、勇于奮斗的精神,從而激發廣大農民的熱情,堅定其干事創業、實現鄉村振興的信心。同時,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鄉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在鄉村建設中發揮凝心聚力的積極作用,強化農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主人翁意識。
(二)助人為樂、鄰里和睦的道德品質
一直以來,鄉村群眾團結友善、鄰里和睦、相互幫助等優秀品質,為解決鄰里沖突、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穩定等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注重道德教育,還注重強調人的思想、信念等精神內涵。通過將道德品質融入鄉村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可以引導群眾加強道德修養,提升廣大群眾的整體素質,形成和諧友善的鄉村氛圍,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三)誠實守信、言而有信的倫理原則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還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言而有信等重要的倫理原則。誠實守信能夠為農民群眾營造鄉村誠信有序的氛圍,不斷提高群眾的自律和他律水平,為構建和諧誠信的文明鄉風奠定良好基礎。言而有信的行事作風能促進群眾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理解,構建和諧社會,進而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方向指引?!爸腥A文明植根于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決定了我們民族的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意蘊,能讓鄉村振興的活力進一步迸發,推動鄉村振興邁上更高的臺階。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源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得到了明確地闡述,其中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思想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農耕文化傳承著中華民族的農業智慧,為鄉村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其所蘊含的農耕智慧、社會治理、生態思想等為鄉村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生態保護等方面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和寶貴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等經濟倫理思想,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當地特色產業、民俗文化品牌,推動實現文旅融合發展等新產業新業態和拓寬群眾的收入來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注入靈魂
在鄉村振興發展的過程中,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形成淳樸民風。在脫貧攻堅結束之后,解決了絕對貧困,群眾的物質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精神生活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深藏的仁義禮智信等傳統智慧和厚德載物的精神追求等,能夠為群眾鑄魂。一方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有助于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文化傳承陣地的功能,推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當地的村規民約、鄉風民俗等相結合,形成新時代的村規民約,可增強鄉村傳承文化的價值功能。另一方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能夠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地的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更好地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在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鄉村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場域,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等治理思想,對促進鄉村治理至關重要。一方面,在鄉村振興進程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提高群眾的精神文明水平,又可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法合治”的社會治理思想融入國家治理體系之中,能夠進一步豐富鄉村社會治理的內涵,實現基層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促進鄉村和諧發展,從而構建和美鄉村。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必須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鄉村組織能力提升、建強基層組織等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
(一)促進鄉村組織能力提升,建強基層組織
“基層黨組織是農民根本利益的代言人、維護者和實踐者”。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黨組織是實現鄉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發展的關鍵力量。首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教育引領作用?;鶎狱h組織要定位清晰,用先進的理論知識教育引導群眾,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去闡釋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其次,加強黨組織能力提升建設。鄉村振興是一項極其艱難和復雜的事業,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黨員干部群眾,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用其專業化水平去解決當前鄉村振興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最后,夯實基層黨組織的文化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治國理政思想、文化理念、精神特質等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想來源。在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中,應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充分汲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培育符合當地的自治文化,不斷提升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水平。
(二)完善鄉村人才結構體系,培養鄉村人才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亟須建立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有科學素養、有責任感的人才隊伍。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治理思想與價值觀,培養多元化、專業化鄉村人才。首先,建設鄉村文化人才隊伍?;鶎討撁嫦蛏鐣匈t納士,吸引人才到鄉村工作,充實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同時,積極宣傳鼓勵返鄉大學生和鄉村能人到鄉村從事文化工作,補齊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短板。其次,提升鄉村文化人才的積極性。一方面,通過政府與學?;蚱髽I合作培養鄉村文化人才,不斷提升鄉村文化人才的專業能力,使其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帶頭人。另一方面,當地政府應加強對鄉村人才的關心關愛,在待遇上給予保障、政策上給予傾斜。最后,培養多元化人才。鄉村文化發展建設既需要專業的人才,也需要經驗豐富的鄉土人才。尤其是鄉土人才對當地的地理風貌更加熟悉,更有利于開展工作,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為鄉村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三)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轉型,拓寬增收渠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農業生產知識、生產技術等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應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濟倫理,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實現鄉村產業迭代轉型升級,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首先,盤活鄉村文化資源。重塑鄉村民俗等鄉土文化,發揮鄉土文化的獨特作用?!班l村民俗是依附于各地農村群眾生活、習慣、信仰和情感的地域文化風俗,是當代新農村文化建設主要推介內容”。其次,盤活農耕文化資源,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農業文化、農業發展知識等方面的科學價值與現代科技結合。最后,構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鏈。“特色文化產業是基于傳統、民族的特色文化資源的文化產業”。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依托當地的習俗、傳統節日等舉辦特色文化活動,借助文化旅游項目,打造鄉村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培育鄉村文化旅游品牌。同時以鄉村文化、鄉村旅游、鄉村產品等延長文化產業鏈,提高市場的競爭能力,帶動鄉村的經濟發展,拓寬群眾的收入渠道,最終實現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四)挖掘農耕文化,強化保護意識
在推進鄉村發展的進程中,必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農耕智慧與文化精髓,不斷增強農耕文化的傳承意識。首先,健全農耕文化保護機制,讓更多的人重視農耕文化遺產保護,提升農耕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同時,將農耕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賦予農耕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其次,動員多方力量參與保護。農耕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需要政府、村民、社會組織等廣泛參與,形成合力。政府積極出臺保護農耕文化的相關政策,鼓勵各級文化工作者積極參與;村民要發揮主體責任意識,主動參與;社會組織要積極獻言獻策,為保護農耕文化出謀劃策。最后,完善獎勵引導制度。對在鄉村農耕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中做得好的方法和經驗,要大力宣傳和推廣,并給予適當的獎勵,提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堅持鄉村生態綠色發展,發展綠色經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藏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萬物相互依存”的生態哲學思想與智慧。要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諧理念與生態思想,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理念,推動鄉村發展朝著可持續發展不斷邁進,實現經濟生態雙豐收。首先,提高保護生態意識。鄉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鄉村振興的每一個環節,將地域特色、民族風情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打造具有鄉土風情的特色示范區,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生態保護協同進行。其次,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要加強農業生產管理,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倡導綠色發展。同時,積極實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高農田的利用效率,不斷推動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通過鄉村發展的實踐場域,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和豐富意蘊,可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和精神支撐。在鄉村發展的進程中,應積極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提升其在鄉村振興中的融入力度與深度。同時,站在新的歷史時期,應致力于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最終實現農業強國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N].人民日報,2018-09-27(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3]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4]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5]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6]蔡文成.基層黨組織與鄉村治理現代化: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8,(03):62-71.
[7]楊興英.讓鄉村民俗文化煥發新活力[J].人民論壇,2018,(16):248-249.
[8]秦檜朵,范建華.文化產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理論月刊,2022,(06):76-82.
[9]齊勇鋒,吳莉.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3,(05):90-96.
[10]張力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3,(03):48-56.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