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面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發展綱要的進程加速,班主任擔當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新使命,旗幟鮮明地指向教育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的核心目標,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生活。追求美好教育生活既是新時代教育高質量內涵發展的訴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班主任現代化強師的需要,更是走向班級生活現代化,體現堅定學生立場、始終求真向善、主體自由自覺、和諧互助交往、學會共同生活等要義,在班級公共生活場域進行認知、情感、行動的現代化綜合育人的引領價值。
本期弘揚“班級生活現代化育人價值”的主題,是實現班主任現代化實踐場域的重要體現。主要是指班主任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堅持班級生活是學生學校生活的基本形態,是體驗“準社會生活”的核心過程,是凸顯滋養生命成長的育人土壤。從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及家庭生活的角度審視班級生活,從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生活、制度生活和活動生活等方面建構現代班級生活,旨在培育學生的公共理性、公共關懷、公共參與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公共精神;力求使班級生活時空能夠成為真正體現公共性、自主性、實踐性、育人性相融合的班級生活共同環境,從而更好地孕育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班主任創建班級生活現代化的育人價值在于:遵循班級生活現代化養成“學會共同生活”核心素養的理念,著力彰顯“讓班級生活更美好”的現代化教育價值。明晰班級生活的本體價值不僅決定著班級生活的應然存在和延續,而且揭示了班級生活對于學生可持續發展乃至社會進步的巨大價值。“學會共同生活”是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體現了培養時代新人所直面的現代化帶來的學生精神發展價值,突出了“公共生活”的“共”之屬性,從關注“我”向關注“我們”轉變,主動追求超越個體私利的公共利益美德的價值。
然而,我國中小學班級生活的創建時常沒有受到班主任應有的關注,其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尤其是“共同生活”教育的價值遠未被主體意識喚醒和適時開發。現代社會人對自我獨立的過度在意和升學競爭的異化影響,常會導致人與人逐漸疏離,習慣于向往獨善其身,而缺乏“相善其群”共同生活分享的能力和品格。加之面臨諸多現實困境的班主任容易被班級生活中的繁雜事務操控而丟失自我,忽視了班級生活的終極價值是賦能學生的精神發展和心靈豐盈,從而造成了班級生活管理的工具價值僭越于其終極價值。因此,走向班級生活現代化旨在培養創造美好班級生活的人,追求共享生活的育人價值,并重點著力三點:
1.班級生活現代化的人際交往。需要班主任善于建立各種人際交往的現代化平臺,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交往中體悟成長。班級生活不僅是學生學習課程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見習人際交往、實現生命成長和人格獨立的社會化過程。在現代化的班級生活里,學生的身心時刻受到來自不同角色關系的潛在影響,人和人通過用心交流和價值激蕩,建立更為融洽的關系,產生更為深刻的情感,形成更為牢固的共同愿望和價值追求。
2.班級生活現代化的制度規約。需要班主任根據《中小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理性思考班級規章制度有無扼殺學生活力、是否符合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特點,尤其要厘清班級生活
現代化的公私邊界,加強班級制度創新,充分發揮班級制度在班級生活中的價值引導功能,如“愿景規章”“創勞規則”“和美公約”等,讓生活管理機制更健全于班級制度生活現代化之中,努力打造美好班級生活,給每個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班級制度生活。
3.班級生活現代化的活動體驗。需要班主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班級生活體驗活動的情景,創生出具有生活多樣性的魅力育人活動樣式(如鄉村班級多元主題班會),幫助學生有創意地生活,使學生獲得對社會、對生活、對學習的積極體驗,力求將主題化的活動體驗基于班級生活之上,行于班級生活之中,成于班級生活之品,彰顯現代化班級生活體驗活動的親近力、教育力和感染力,真正實現班主任追求班級生活現代化的活動體驗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