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會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小學階段,學生對“什么是夢想、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這樣的話題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深刻的思考。四年級下冊語文書中的《千年夢圓在今朝》一課,激發了學生對航天事業的強烈興趣,這是一個難得的教育契機。基于此,筆者開展了聚焦航天夢、強國夢的主題班會,借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勉勵每一位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將自己的夢想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
班會目標
1.了解航天人動人的故事和航天科技的作用,感受航天人的精神和發展航天事業的意義。
2.培養學生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向航天人學習航天精神,勇于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腳踏實地,為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班會準備
1.學生:按小組分類搜集與航天相關的資料,做好匯報準備;排練話劇《白日焰火》;隨機采訪各年級學生的夢想并拍攝成視頻。
2.教師:營造航天氛圍、設計板書;安排學生自主分組制作小隊卡片標志;預設相關問題的答案,制作PPT,準備心愿卡片;根據學生搜集的資料,確定場外連線人員。
班會過程
環節一 按鈕導入,按下航天鍵
1.出示實物,引出紅色按鈕
(1)談話導入:教師手拿紅色按鈕板貼,與學生交流生活中看過的紅色按鈕。
(PPT出示紅色按鈕圖片:地鐵緊急停車按鈕、自動扶梯緊急制動按鈕、自動旋轉門急停按鈕、安檢機緊急停止按鈕。)
(2)觀察發現:這些紅色按鈕有什么共同點?
(3)教師總結生活中普通紅色按鈕的作用:代表暫停、停止。
2.觀看視頻,體驗航天訓練
(1)學生觀看視頻,目光聚焦視頻中的紅色按鈕,猜一猜視頻中紅色按鈕的作用。
(2)教師總結航空事業中紅色按鈕的作用:航天員們訓練時的一個特殊暫停按鈕。在訓練時,如果航天員感到身體承受不住,就可以按下這個按鈕停止訓練。
3.游戲體驗,揭示班會主題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游戲體驗。
①選擇2名學生參加游戲。
②各選擇2名裁判員和安全員來進行評判和維護。
③PPT出示游戲要求:用一只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另一只手穿過捏鼻子的那只手臂,然后彎下腰將自己折成90度,并且直直地伸向前方,30秒內轉10個圈后,走向講臺,拿起筆寫下“航天”兩個字。
(2)游戲結束,采訪學生參與的感受。
教師介紹與游戲相關的一項航天員訓練——離心機訓練。學生在老師的介紹中感受訓練難度之大,同時老師告訴學生在航天員大隊成立以來的20多年時間里,沒有一個航天員碰過這個按鈕。航天員們手中有按鈕,心中卻從未有過按鈕。
小結后宣布班會課開始,同時有請學生主持人出場。
【設計意圖】由生活中的普通紅色按鈕導入到航天員們訓練時的紅色按鈕,通過游戲體驗,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初步感受航天員訓練時的艱辛,調動學生的情緒。通過沉浸式、體驗式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環節中,切身感受航天員的不易。
環節二 鏈接航天,按下逐夢鍵
男女主持人登場,介紹小組名稱,分別是飛天隊、探索隊和逐夢隊。
1.聚焦航天人
(1)走近航天員。
①主持人展示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時的照片,邀請飛天隊進行分享。
(PPT出示人物時間軸:自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以來,中國共將18位宇航員送入太空,他們每一個人的飛天故事都壯麗而又唯美。)
②飛天隊故事匯報:在音樂聲中結合圖片,依次講述首飛航天員楊利偉、第一位出艙活動的航天員翟志剛、曾落選神舟五號飛行梯隊卻沒有放棄的宇航員劉伯明、為實現航天夢努力15年的張曉光以及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的故事。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自主搜集素材,了解自己最敬佩的航天英雄的故事。課堂上,讓學生在講述和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偉大的航天精神,并通過這些背后的故事,引導學生明白實現夢想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紅色按鈕”的背后是對夢想堅持不懈的追求。
(2)走近航天幕后工作者。
①飛天隊話劇表演:在航天幕后英雄奮斗的時光里,有許多鏡頭被永遠定格,學生提前改編了一段與航天幕后工作者有關的表演——《白日焰火》。
②學生看表演交流感受:航天員為什么不按下那個紅色按鈕?
預設1:紅色按鈕對于航天員們來說就像一個通往“飛天夢”的通道,按下它,通往夢想的路可能因此會被切斷。
預設2:宇航員們的飛天夢,凝聚了無數科研工作者們的心血與青春,他們的夢想里承載著許多航天人共同的期盼。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震撼的話劇表演,將航天工作者的工作場景搬到了課堂上。音樂和畫面的渲染,撥動著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內心的共振。這個環節讓學生從航天工作者的角度,感悟航天員們手中的“紅色按鈕”從未被按下,是因為他們握著的不僅是自己的飛天夢,還有許多背后默默奉獻的航天工作者的夢。
2.探尋航天站
(1)主持人過渡,有請探索隊帶領同學們一起探尋中國航天站的奧秘。
(2)探索隊組員匯報:圍繞“航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國航天站真的值得一建嗎”“為什么這么多的航天人為它努力”等問題進行匯報。告訴大家航天科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分別從衣食住行方面進行介紹。(匯報時出示生活中的實物道具,讓學生直觀感受。)
衣:炎炎夏日,很多人出門必戴的太陽鏡就與載人航天科技密切相關。航天員的頭盔和護目鏡,鍍有特殊涂層,為的是防止太空塵土和粒子刮傷臉部。后來這項技術應用到了太陽鏡上,使太陽鏡的耐刮擦性能提高了10倍以上。
食:常見的方便面中的蔬菜包的制作技術就是最先為航天研發出來的“冷凍脫水蔬菜技術”,還有微波爐也是為了滿足在太空加熱食物不能有明火的需要而研制出來的。
住:航天科技還考慮讓人住得舒服。“記憶海綿”也稱為“太空海綿”,最早是為宇航員進行太空旅行而設計的,它既能吸收沖擊力,又能快速塑形,并且還能穩固宇航員,保證他們的安全。經過改良,這項技術被運用到床墊、枕頭中。
行:在出行領域,航天技術貢獻特別大。航天技術的優勢是能跳出地球,在幾百公里之外的太空為地球上的活動服務。例如,現在每個人手機里都有的導航應用程序,就依賴航天技術。
(3)場外連線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空間飛行器設計師袁偉,學生聆聽他的航天工作經歷,一起深入了解中國航天站建設的奧秘。
(4)學生聽后交流感受:航天員們為什么不按下那個紅色的按鈕,它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你是不是有了新的感受?
預設1:我們需要飛得更遠,飛得更高,取得更多新的探索成果,讓太空留下更多中國人的身影和腳步。
預設2:探索意義重大,中國載人航天不能缺席,中國在太空探索上的成就,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幸福。
【設計意圖】從衣食住行的角度展現航天科技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航天技術研究院的空間飛行器設計師的講述,激發了學生對航天事業的向往,讓他們深刻感受到逐夢航天的意義。學生理解了航天員們手中的“紅色按鈕”從未被按下,是因為他們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選擇與國家的需要、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
環節三 實踐夢想,按下行動鍵
1.觀看錄像,走近夢想
(1)主持人過渡,有請逐夢隊進行分享。
播放逐夢隊在校園內隨機采訪各年級學生的夢想錄像。
(2)現場采訪班級學生,交流自己的夢想。
(3)特邀嘉賓——南師附中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在讀生,畢業于本校,講述他如何一步步接近自己從小種下的航天夢。
【設計意圖】從校內學生的夢想采訪,到身邊同學的夢想分享,再到畢業于本校的學子的夢想故事,讓學生在觀看、聆聽、交流中明白要想實現夢想,必須立足于腳下、付諸行動。
2.書寫夢想,夢想扎根
(1)引導學生在心愿卡上寫下自己的夢想。
(2)教師小結:夢想是一粒種子,萌發于最初的探索之心。當你們寫下自己的夢想的時候,也就按下了屬于你們自己的夢想鍵。也許未來的路會有曲折,也許未來你們會迷茫、會彷徨,但當你們回想起今天這節課,我希望你們也能像航天人一樣,為理想拼盡全力。
師生一起撕開紅色暫停按鈕鍵,按下彩色夢想按鈕。
(3)學生做手勢操《星空》,并依次將自己的夢想卡片粘貼到黑板上。
(4)主持人宣布主題班會結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心愿卡上寫下自己的夢想,可以讓學生找到未來人生發展方向,喚醒內在動力。全體學生共同演繹手勢操《星空》,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立志報國的精神,由此將班會課氛圍推向高潮。
班會延伸
1.組織學生參觀航空館,真實體驗航空世界。
2.課后設計屬于自己的逐夢計劃表,老師及時跟進,幫助學生解決逐夢路上的困難,一段時間后在班會課上進行小結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