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新時代賦予學校的應然使命。文章介紹了“沉浸式”家庭教育指導的實施樣態內涵及實施路徑:通過打造專業統合的“慧”課程,幫助家長實現認知突圍;通過構建知行合一的“慧”聯盟,實現行為破局;通過以點帶面的“慧”分享,引領家長在相互觀照中積淀育人智慧,從而實現由“自然型”向“智慧型”家長的升級轉型。
[關鍵詞] “慧”愛孩子;沉浸式;家庭教育指導;家校共育;育人智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鄉村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涌向城區。城鎮(或城鄉接合部)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給家校共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家長的來源大致有以下四類:城鎮常住居民、鄉鎮入城購房新居民、城郊接合部征地戶、外地進城務工人員。來源復雜的家長群體,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據對本校起始年級的家長接受家庭教育學習現狀的調查發現:“接受過系統培訓”的僅有1.82%,“接受過偶爾的專題教育”的占21.25%,“通過媒體等其他途徑了解過家庭教育培訓”的占12.31%,還有64.62%的家長回答“從未參加過家庭教育培訓”。家長教育理念的缺失或錯位往往導致教育方式的主觀化、情緒化,很多家長沒有研究孩子的意識和習慣,對孩子的各類問題缺乏多種假設,只會簡單歸因。不少家長在孩子陷入困境時,往往顯得束手無策,或者把責任歸咎于學校、老師,使問題和矛盾不斷升級。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如何智慧地愛孩子卻是一門偉大的學問。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我國的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為“國事”。幫助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革新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新時代賦予學校的應然使命。
一、“沉浸式”家庭教育指導的實施樣態及內涵闡釋
追溯家校共育實踐史,普遍是以學校為主體,且以開展活動為主,顯得零散化和表淺化,缺少基于家長主體的系統化的培訓指導,以及有效的反饋和評價機制。“沉浸式”的家庭教育指導方略以學校為主導,以家長的主體參與為主線,主張通過多維學習來實現認知突圍,通過深度研討來化解疑難問題,強調在結盟踐行中提升實戰能力,在分享交流中催生育人智慧。
“沉浸式家庭教育指導”的內涵闡釋:
專業統合的學習平臺。以學校為主導,整合各類家庭教育資源,借助不同層級的線下、線上平臺,組織開展系列化的家庭教育培訓活動,既包括面向全體家長的通識培訓,也有針對各類不同家庭的需求開展的分類培訓,以及對特殊家庭的點對點輔導等。
知行合一的成長階梯。通過導師的專業引領,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激發家長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家庭教育學習中,并且能學以致用,通過個體的自主踐行以及不同學習主體之間的相互觀照、借鑒,幫助父母實現理念的革新、方法的改善,整體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以點帶面的輻射中心。堅持“從家長中來,到家長中去”的原則,鼓勵家長分享育人智慧,以點帶面,最大限度地調動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家庭教育學習中來,為構建學習型家庭、形成家庭教育新風尚助力。
二、“沉浸式”家庭教育指導的實施路徑與策略
(一)雙軌系列的“慧”課程:幫助家長實現認知突圍
1.必修課程:“沉浸式”場域培訓
以家長參與度最廣的家長會為切入口,以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為經線,六年一貫,整體構建必修課程“‘慧’愛孩子:小學沉浸式家長會”。
本課程設置十二課(共24課時,見表1),包括在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前開設的家長先行課,基于小學生心理、認知特點開設的各年段家長會,同時在小學階段幾個重要成長節點(如十周歲、小升初)及關鍵能力培養期開設3個親子課堂,引領家長在親子互動活動中見證孩子的拔節成長。另外,針對當代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佛系爸爸”“焦慮媽媽”現象,特設爸爸專場、媽媽專場,指導家長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長問題,避免走入教育誤區。
這是面向全體家長的通識培訓,以“沉浸式”的場域培訓為主要形式,通過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以愉快的互動游戲暖場,采用家長喜聞樂見的視頻、圖片、故事、數據等可視化、直觀性資源,引導家長全身心參與培訓學習。
2.選修課程:“菜單式”在線學習
針對現代家長工作繁忙、時間難以統一的現實狀況,課程部梳理了豐富多元的在線資源,提供“菜單式”的視聽課程,供家長按需選擇、靈活學習。
選修課程主推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兩個板塊的內容。其中,心理學課程安排的是兒童情緒、情感、認知和個性心理發展規律的專業解析,以科學的視角闡述育人之“道”。教育學課程則以各年齡段兒童的品行、習慣培養為重點,以生動的案例和實操經驗傳遞育人之“術”。兩個板塊的內容相輔相成,幫助家長系統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明晰各階段孩子的成長需求及教育對策,將科學的育人理念深植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達成與學校教育的同頻共振。
為激發家長的學習積極性,課程部設立積分制度(見表2),給每個在線資源設置了積分點位,家長收聽(看)相應課程后會自動生成積分。家長的學習積分將作為評選“智慧父母”的重要依據。
(二)知行合一的“慧”聯盟:在結盟踐行中實現行為破局
傳統的家校共育活動一般以學校、教師對家長的單向輸出為主導,缺少父母雙方共同參與的、家長與家長之間相互觀照與借鑒的聯動機制,為改變上述狀況,學校打造了“父—母聯盟”“家—家聯盟”“家—校聯盟”三重踐行機制,最大限度地滿足家長的成長需求,促進家長在結盟踐行中學思并進,堅毅前行。
1.“父—母”聯盟:合力構建美好家庭關系
家庭教育建立在“關系”之上,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之一。父母應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積極應對婚姻和孩子帶來的挑戰,合力構建美好的家庭關系。
(1)家庭“冷靜角”:讓不良情緒得到合理宣泄
學校發動各個家庭在家中創設“冷靜角”,“冷靜角”不需要多么高端豪華,客廳一隅、沙發一端,乃至衛生間一角均可,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而定。
(2)家庭“選擇輪”:化解孩子的各類成長問題
運用正面管教中的“選擇輪”工具,引導父母擺正心態、直面問題、科學歸因、積極施策,更加智慧地應對孩子的各類成長問題。
(3)家庭“美好時光”:增進家庭成員間的情感鏈接
推行周末家庭“美好時光”,在這個專屬時段,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在這一周里的收獲與成長,相互之間可以點贊或送上鼓勵的話語。當然,也可以將自己在工作、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來,全家人一起出謀劃策,給予他(她)支持和力量。
2.“家—家”聯盟:在相互觀照中修煉成長
(1)智慧父母修煉營
家庭教育里,父母分別擔任了教育孩子的重要角色。“智慧父母修煉營”為家長搭建一個結伴修煉、踐行成長的空間。孩子的健康管理、心理發展、學業指導、興趣培養等,話題選擇可涵蓋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大家在寬松的日常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親子閑暇活動坊
按照自愿報名原則,在同一班級(或年級)里組成若干個親子閑暇活動坊,每個活動坊由一名家長擔任坊主,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親子閑暇活動。活動場地可以在室外,也可以集中在某個家庭里。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元,可以開展研學活動,如周邊鄉村一日游、尋訪桐城名人、探訪市區“三館”;可以組織探究活動,如家庭小實驗、星空探秘、樂高俱樂部等;可以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如讀寫繪創作、詩歌朗誦會、歌舞表演等;還可以開展生活技能秀,如包餃子、裹粽子、編手鏈等。
3.“家—校”聯盟:在交流互動中化疑解難
(1)家庭AB劇場
“問題即資源”,處于發展中的孩子,身上出現各種問題實屬正常。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解讀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選擇往往會出現截然相反的效果。學校以“德育名師工作室”為基站,選擇家校共育中的經典案例,拍攝成家庭教育AB劇系列小視頻,定時推送至學校公眾號,以直觀的方式引發家長的思考和感悟。
(2)頭腦風暴營
由學校家委會牽頭,分層、分級組織不同范圍的家長沙龍,討論家庭教育中比較集中的熱點問題、共性問題,組織家長根據自身的認知經驗進行分析、診斷,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最大限度地調動家長的積極性。
(3)家長工作坊
為有效化解各類“疑難雜癥”,學校聯合市教育局、婦聯,推出“家長工作坊”公益咨詢活動,坊主由學校德育名師及各年級資深班主任輪流擔任,每期活動提前一周發出預告,家長自主報名參與。咨詢團隊匯聚校內外各級心理、教育的專家和名師,為幫助家長解決各種疑難問題提供多選方案。
(三)以點帶面的“慧”分享:在相互觀照中積淀育人智慧
孩子的優良品質背后總會有教育經驗,孩子的問題行為背后必定有其原因。為發揮優秀典范的輻射引領作用,幫助更多的家長更新理念、改善方法,學校定期組織“智慧父母”評選和分享活動。
1.多維評價,催生育人智慧
“智慧家長”的評選堅持“知行合一”原則,引導家長重視家風建設,積極打造美好的家庭生活,建構和諧的親子關系。評選采用三級聯動機制,先通過家庭自薦、教師推選,評選出班級層面的“智慧家長”若干名,再將優秀事跡發布于學校公眾號“家校共育”專欄,發動全校師生和家長進行投票,選出校級層面的“智慧家長”予以隆重表彰。
2.花式分享,助推育人風尚
(1)“場域”分享會
沉浸式、體驗型的互動方式最容易激發人的共鳴,我們經常采用“場域”活動來開展“智慧父母”的分享和交流活動。從學校評選出的智慧家長中挑選了二十多位表達能力出色的家長,組建成“智慧家長講師團”,分批在學校不同年級的家長會、家長沙龍、家長工作坊上進行現身說法。
(2)“云端”微講堂
“互聯網+教育”為家校共育打開了另一扇窗。借助釘釘平臺,定期開設家長“微講座”。提前一周定好主題,確定一個或幾個家長圍繞專題進行充分準備,鼓勵家長勇敢出鏡,讓經驗得以提煉,智慧得到分享。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做家務要不要給零花錢?父親在孩子面前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話題往往能引發共鳴,每一期的家長微講座,群里的討論都異常熱烈。
實踐證明,不管家長的文化起點在哪兒,只要喚醒了學習的心向和意愿,都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而理念的革新必將帶來行為的改變,家長們將目光更多地聚焦于自身,努力覺察自己的情緒、行為問題,努力經營夫妻關系、代際關系,積極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不管工作多忙,都努力與孩子保持情感的鏈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注重言傳身教、因勢利導,積極化解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沉浸式”家庭教育指導不僅催生了家長的教育智慧,助推家長從“自然型”向“智慧型”父母升級轉型,同時讓家長和教師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同盟軍”,與學校達成更好的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賦能。
[參考文獻]
[1]王明強,董英潔.家庭教育的困境與改善策略[J].教育觀察,2021,10(07):31-33.
[2]王淑清.《家庭教育促進法》視域下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管理,2022(0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