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新”實施以來,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3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指出:“注重核心素養立意的教學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作用”,“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這些內容中我們足以看到國家對教學評價的高度重視。發揮好教學評價的引領作用要求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明確新課程背景下備受關注的三個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大單元教學與教學評價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結構化”。大單元教學是一種基于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和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以單元為學習單位,圍繞某一主題或活動(大概念、大任務、大項目),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教學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不再是簡單地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評分,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評估。將評價貫穿整個大單元教學過程,通過課前診斷性評價、課中形成性評價和課后總結性評價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存在的問題,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以及個性化指導提供依據。
二、教學評一體化策略
如何理解教學評一體化?崔允漷教授這樣解釋:所教即所學,所教即所評,所學即所評。強調的是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確保學習目YaaRAQX8s6AA8M6p3h4Mfw==標的有效落實。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不再是孤立的環節,而是與教學活動有機融合為一個整體。
實現教學評一體化需要三個核心環節:一是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測量的學習目標。二是確定評估證據、設計教學評價。通常大家所說的“逆向教學設計”就是指這一步,它需要教師轉變思路,先考慮用什么方式證明教學目標達成了,這是實現核心素養、教學評一體化的有效途徑。三是教學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持。
教學評一體化把評價從課后移到課中,以終為始,基于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匹配的教學評價方式和相應的教學活動,將評價融入教學活動中。
三、學業質量標準與教學評價
實現教學評一致性,離不開學業質量標準的指導。新課標一個重要變化就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明確規定了學生在各個學段應該達到的學習水平。教學評價需要依據這些標準設計和實施,以確保評價內容與學業質量標準相一致。教師通過教學評價,可以檢測學生是否達到了學業質量標準所要求的學習水平,從而判斷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表現、學習成果等方面的評價,可以深入了解學業質量標準的實施情況。兩者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共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簡介:劉克靜,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中學歷史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濟南市學科帶頭人,濟南市優秀教師,長年致力于初中歷史教學研究、學考命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