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倡導教師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減負增質”的目標,不僅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還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和完善,以此滿足“雙減”政策的要求,促進課堂改革的有效落實。本文以《軍神》作業設計為例,從作業目標、作業設計思路、課前預習作業、課堂作業、課后鞏固作業等方面展開探究。
一、根據新課標素養要求明確作業設計思路
做好作業設計需要有明確的設計思路,新課標倡導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需求,提升作業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促進學生發展。為此,在設計作業之前,教師應該從課標要求出發,明確課程對應的核心素養目標,對作業設計進行思考和探究。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要求
教師要設計認識生字新詞以及詞匯理解與運用的作業,讓學生掌握并熟練運用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學習并模仿文章的表達方式;另外,要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提高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要求
教師要設計可以讓學生逐段學習和分析課文的作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并歸納段落大意,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此外,設計的作業要讓學生能夠理解劉伯承將軍的堅強意志和軍神精神,并能從課文中提取關鍵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理。
(三)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要求
教師要設計探究性作業,讓學生通過品讀句子感受人物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品味課文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四)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分析要求
教師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復述和情景演繹學習劉伯承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實現革命理想堅定剛毅、勇于戰勝一切困難的偉大精神。
教師可以從語言知識、文章解讀、情感分析以及文化理解四個角度出發,為學生設計學習過程中的作業內容,以此貼合課標要求,同時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二、依據課程內容分析作業內容
教師要為作業設計提供明確的指引,從而讓作業設計滿足課程教學需求,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課前預習作業
課前預習作業旨在引導學生展開課堂預習,提升學生的預習質量。教師應該在作業中多提供一些與課文故事相關的歷史資料,豐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以合適的作業題目整合預習任務,鍛煉學生的字詞識記能力以及句子賞析能力,以此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此,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預習作業。
【資料卡閱讀】
出示劉伯承生平資料。
教師通過補充課外閱讀資料,豐富學生對課文故事背景的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革命精神形成敬畏之心,為后續課文學習做好鋪墊。
【字詞認識】
讀拼音,寫漢字。
■
【字詞應用】
選詞填空。
承受 忍受 難受
(1)劉伯承 了巨大的痛苦,做完了手術。
(2)這次考試,張亮的成績很不理想,他心里很
。
(3)面對如此大的壓力,你 得了嗎?
教師針對學生完成的預習成果展開觀察講解。如“字詞認識”中包含課文中的關鍵字和詞,教師向學生展示“診所、嶄新、慈祥、榮幸”等詞匯的讀法和寫法。在“字詞應用”中,教師指導學生理解“承受、忍受、難受”三個詞匯的意思,并根據句子語境選擇正確的詞匯,培養學生對字詞知識的學習能力。
【課文梳理】
快速掃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完成思維導圖(如圖1)。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對文章故事的梳理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故事發展的順序是“問診時—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此同時,該練習題目指導學生從人物出發,分析人物的表現以及內心活動,從而促進學生掌握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課堂作業
課堂中的作業設計重點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指導和幫助,另一方面輔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查。為此,教師可以從知識性作業、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三個層面出發,對課堂作業進行設計。
1.知識性作業
知識性練習重點強化學生對課文語言知識的掌握,包括詞匯識記、識讀,詞匯理解、句義理解、詞匯應用等。教師可以在講解完字詞知識后,向學生展示知識性練習,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字詞識記】
一位頭纏bēnɡ dài( )、年línɡ( )不大的軍人來到沃克醫生的zhěn suǒ( )。沃克醫生審視傷情后,決定shí shī( )手術。手術中,軍人拒絕使用麻醉jì( )。他咬緊牙關,一聲不kēnɡ
( ),把zhǎn xīn( )的床單都抓破了,沃克醫生yóu zhōnɡ( )地稱贊他是“軍神”。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對課文重點詞匯的識讀和識記能力,在學生完成練習后,可以看到這是一段對文章的總結性陳述,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故事形成整體認知,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文章中的內容填寫正確的詞匯,考查學生的讀寫能力。)
【詞匯理解與應用】
(1)根據課文,補全詞語,寫出詞匯的意思。
一( )見血: 。
從容( )定: 。
( )然起敬: 。
一聲不( ): 。
青筋( )起: 。
( )如雨下: 。
(2)從上述詞匯中選擇合適的填寫在橫線上。
①他說話________,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律師。
②聽了老一輩革命家的故事,同學們不禁____
。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從文章的語境出發,理解詞匯意思,同時再根據句子的語境填寫正確的詞匯,以此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深度掌握。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口述的方式回答詞匯的含義,考查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能力。)
2.探究性作業
探究性作業中重點強化學生對文章句子含義、表達效果、情感價值等的理解,指向學生的思維發展與素養提升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從文章出發,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品讀句子】
品讀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他愣住了,藍色的眼睛里閃出一絲驚疑。他重新審視著眼前這個人,冷冷地問:“你是干什么的?”
(1)這兩句話運用了____、____和____描寫。
(2)“驚疑”的意思是“驚訝、疑惑”。聯系上下文,讓沃克醫生“驚訝、疑惑”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句子進行賞析閱讀,句子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描寫,沃克醫生驚訝的地方是這個人傷勢如此嚴重卻這么鎮定,這個人是誰?通過對句子展開賞析閱讀,可以考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分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發展。)
3.實踐性練習
實踐性練習重點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行為表現能力,鼓勵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方式對文章深度理解、全面掌握,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和傳承素養。
【故事復述】
小明要以沃克醫生的口吻來講故事,請你幫幫他吧!
故事復述的要點:轉換敘述人稱;注意語氣變化,調整語言內容;加上內心的獨白、動作、表情;注意故事細節的講述。他不明白這些提示的意思,請你幫她答疑解惑。
(1)故事復述的人稱應該是“ ”。
(2)故事復述的語氣應該是 。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復述故事?
(3)故事復述的內心獨白可能有哪些?哪些地方需要配合動作、表情?
(4)文章中不能遺漏的細節:
① 。
② 。
理由是: 。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文章故事的轉述方法,能夠從人稱、語言、動作、表情等做出改變。如題(4)中要求學生認識到文章細節在復述中的重要性,包括“劉伯承傷勢很重,但是表現得從容鎮定;手術中劉伯承不用麻醉劑,忍受巨大痛苦,默數醫生的刀數”,這兩處細節充分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此練習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深度理解文章傳遞的革命精神以及人物特征,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課堂練習有趣且有效。)
(三)課后鞏固作業
課后鞏固作業重點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延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課堂教學效果設計合理的作業題目,同時緊跟“雙減”政策的“減負”目標,為作業“減重”,從而提高學生課后學習的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從基礎作業、提升作業、拓展作業三個層面進行作業分層設計。
1.基礎作業
基礎作業重點鞏固學生對課程基礎語言知識的掌握,如字詞的讀寫、詞匯的理解、詞匯的應用以及對課文的理解等。
【選詞填空】
決心 堅決 決定
(1)年輕人( )不愿意使用麻醉藥。
(2)大家( )派王紅代表全班參加作文比賽。
(3)他下定( )自己完成這項研究。
安靜 平靜 肅靜
(4)他( )地對醫生說:“眼睛離腦子太近,我擔心施行麻醉會影響腦神經。”
(5)追悼會上雖然人很多,但很( )。
(6)上課鈴響了,剛才還在嬉鬧的同學立刻( )
下來。
【詞匯應用】
下列畫線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1)這位醫生的醫術非常高明,給病人抽血時一針見血,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2)我打碎了媽媽的一個花瓶,然后用膠水把它粘得天衣無縫。
(3他這種遇到危險先想到他人的精神讓我肅然起敬。
(4)聽完老師講的笑話之后,小剛齜牙咧嘴地笑了起來。
(設計意圖:本作業設計中的備選詞語大多數都是同義詞或近義詞,通過分析、比較會發現它們之間有細微差別。因此,選擇時學生必須結合語言環境,體會詞語的區別,認真選擇恰當的詞語。教師在作業中可以考查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區分能力,從而對學生予以必要的指導。)
2.提升作業
提升作業重點強化學生對課文句子、段落以及整個故事的把握和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
【句子改寫】
(1)這么重的傷勢,只有軍人才能這樣從容鎮定?。ǜ臑殡p重否定)
(2)他勉力一笑,說:“我一直在數你的刀數?!保ǜ臑檗D述句)
(3)他越來越使勁,嶄新的白床單居然被抓破了。(改為“把”字句)
【段落理解】
沃克醫生的臉上浮現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說什么又忍住了,揮手讓護士出去,然后關上手術室的門,注視著病人,說:“告訴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1)這段話里的神態、動作描寫表現了沃克醫生怎樣的內心?
(2)這種沒有直接描寫劉伯承,而是通過沃克醫生的動作、神態、語言來表現劉伯承“軍神”的精神品質,這種描寫稱為: (①正面描寫;②側面描寫)。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對各類句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要求學生根據原句的意思和改寫要求完成句子改寫。同時,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文章表達手法的掌握。通過該作業,教師可以對學生在句子理解和編創方面的能力進行評估,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展開指導。)
3.拓展作業
拓展作業重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此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學革命故事,品英雄精神】
從葉劍英、葉挺、彭德懷中選擇一位革命人物作為自己的學習對象,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詢問家長等途徑搜索該人物的生平經歷以及故事,并整理出一兩個故事的關鍵情節,書寫一篇人物傳記類的文章。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作業的有效設計。教師應該緊跟課標要求,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明確作業設計的方向以及設計思路;同時針對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等不同環節設計對應的作業內容,以知識性作業、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輔助課堂教學;以基礎作業、提升作業、拓展作業等鞏固學生基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
(作者單位:云霄縣云陵第一小學)
編輯:溫雪蓮
作者簡介:陳云燕(1978—),女,漢族,福建漳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