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間入院分娩的68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進行常規健康教育,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系統化健康教育,對比兩組干預后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純母乳喂養率以及母嬰護理合格率。結果:研究組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純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母嬰護理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初產婦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純母乳喂養率及母嬰護理合格率。
【關鍵詞】母乳喂養;系統化健康教育;護理能力;初產婦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breastfeeding and newborn nursing ability of primiparous woman
CHEN Ying
Nanjing Gaochun People’s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1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breastfeeding and newborn care ability of primiparous women.Methods:A total of 68 cases of primipara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to give birth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study group conducted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awaren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knowledge,exclusive breastfeeding rate and qualified rate of maternal and infant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rate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qualified rate of maternal and infant nurs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for primiparas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knowledge,exclusive breast-feeding rate and maternal and infant nursing qualification rate.
【Key Words】Breast-feeding;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ability; Primipara
母乳喂養是一種母親乳汁喂養方法,可提升新生兒免疫力及營養,還可增進母子關系。世界衛生組織將母乳喂養作為嬰幼兒機體正常發育、生存的重要指標,且提出將4~6個月純母乳喂養率提高至80%[1]。母乳中含有嬰兒所需的營養物質與抗體,可以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提高寶寶的免疫功能,是最適合寶寶的天然食物,且母嬰間的親密接觸可刺激嬰兒腦部與心智的發育[2]。但近幾年,在奶制品的研制水平逐步提升以及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母乳的喂養率在逐年下降,但其所含的營養不如母乳全面[3]。對于初產婦來說,常規健康教育對其認知改善欠佳,系統化健康教育可根據產婦所處的階段進行不同的教育,有利于產婦對健康知識的掌握[4]。本文旨在探究將系統化健康教育應用于初產婦中的干預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間入院分娩的68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34例,年齡23~33歲,平均年齡(28.36±3.14)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38±1.23)周,分娩方式:順產25例,剖宮產9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高中及大專、大專以上例數分別為5例、20例、9例;對照組34例,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9.13±3.42)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7.46±1.14)周,分娩方式:剖宮產12例,順產2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高中及大專、大專以上例數分別為6例、20例、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均為初產婦;②足月新生兒;③無喂養禁忌;④認知正常,神志清楚。
排除標準:①產婦無嚴重器質性疾?。虎谛律鷥荷w征不穩定;③乳腺炎。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健康教育,為孕婦講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性,發放與母乳喂養相關的資料讓產婦學習,指導產婦護理新生兒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化健康教育,具體:①組建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小組:選取專業醫護人員組建,同時由營養師、心理咨詢師、藥劑師等協助。對小組成員實施統一培訓,培訓后進行考核,確保指導內容的同質性。②對門診產檢的孕婦普及母乳喂養的好處,定期開展孕婦學習課程,講述母嬰護理方法、產后護理方法等知識,組織孕婦進行學習,并在課堂上隨機提問,對于回答正確的孕婦可適當獎勵小禮品,刺激孕婦學習的積極性。③孕婦入院后評估其對健康教育內容了解程度,對于孕婦未掌握的部分再進行指導,講解新生兒哭鬧的常見原因等,根據宣教內容指導產婦及家屬進行模擬訓練并評估,通過一對一交流講解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糾正錯誤母乳喂養行為與不良認知觀念。④新生兒分娩后,依據產婦自身需求為其安排產房,若新生兒Apgar評分≥8分、體重≥2500g、產婦生命體征穩定,可安排24h母嬰同室。評估產婦心理狀態,使其明白負性情緒對母乳喂養的影響,并指導產婦進行肢體鍛煉、呼吸訓練、正念鍛煉等放松身心;囑咐照護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充足休息,并講解負性情緒對照護質量的影響。鼓勵產婦盡早讓寶寶吸吮,并教產婦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喂養,協助產婦于應答反應30min內進行早吸吮、開奶,1h后協助產婦進行正確母乳喂養,講解擠奶方法;4h后指導產婦進行乳房按摩促進乳汁分泌,若母乳分泌不足,給予乳旁加奶指導,禁止新生兒使用奶嘴,避免因乳頭錯覺導致母乳喂養失敗。產后第2d,指導家屬進行手工按摩疏通乳腺管,并對其手法給予糾正,繼續為產婦提供母乳喂養醫療支持與技術指導。指導產婦每次哺乳前溫水擦洗乳頭,輕擠乳頭將奶水涂抹于乳頭,避免乳頭皸裂;每次喂養前進行乳房按摩與熱敷。若乳頭凹陷、扁平,指導產婦做相應鍛煉,消除乳頭凹陷、扁平。同時讓家屬為產婦準備營養豐富可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讓產婦增加水分的攝入,產婦吃水果前可先加熱,指導產婦家屬也要積極參與到新生兒的護理中,并多陪伴產婦,減輕產婦分娩后的焦慮情緒。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初產婦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依據《母乳喂養培訓教材》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進行調查,包含理論及實際操作技能健康知識。產婦了解90%以上健康教育知識,且對母乳喂養操作技能全面了解并掌握為優;了解50%~90%健康教育知識,且對母乳喂養操作技能了解,但具體操作需由專業操作者協助完成為良;產婦了解50%以下健康教育知識,對母乳喂養操作技能不了解,且無法獨立完成操作技能為差。知曉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2)對比兩組初產婦母乳喂養情況,母乳喂養包括純母乳喂養、奶粉喂養、混合喂養。(3)對比兩組初產婦母嬰護理合格率,包括新生兒臍帶護理、新生兒撫觸、新生兒沐浴、母乳喂養法、產后自我護理,由科室內護理人員給予產婦考評,記錄合格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初產婦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比較
研究組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研究組純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產婦的母嬰護理合格率比較
研究組母嬰護理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近幾年,由于社會因素與產婦自身因素如醫療、護理服務、產婦及其家庭等影響,導致母乳喂養率嚴重下降。母乳是新生兒最佳的食物,可保證新生兒的成長發育,因此新生兒喂養方式的選擇逐步受到醫院及產婦的重視,但初產婦由于初為人母,缺乏養育經驗,且照護新生兒比較勞累,會影響產婦內分泌,影響乳汁的分泌[5]。因此對產婦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對提高母乳喂養率非常重要。
常規的健康宣教方式單一,且健康宣教較為隨意,導致宣教效果不佳,系統性健康教育可從孕婦產檢開始,一直到產婦出院,可根據孕婦所處的階段進行健康教育,提升孕婦對育兒知識的掌握。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由于,通過組建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小組有助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確保宣教內容個體化且具有科學性,且通過培訓保證教育內容同步一致,可避免宣教隨意、盲目。同時健康教育內容由淺入深,逐步強化,使產婦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糾正自身錯誤觀念,增強自我保健和育嬰能力,是促進純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
本次研究,研究組純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母嬰護理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產檢時對孕婦進行健康宣教并組織孕婦課堂,可讓孕婦全面了解喂養與母嬰護理的相關知識,隨機進行提問,發放小禮品,可增強孕婦學習的興趣,入院后再進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婦對相關知識掌握的程度,通過情景模擬健康教育可使母乳喂養方法、早期皮膚接觸、乳房按摩方法等內容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使孕婦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實際操作能力[6-7]。產后指導孕婦飲食,對患者情緒進行疏導,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幫助產婦放松身心,讓新生兒盡早吸吮,可以刺激乳汁的分泌,有利于提高母乳喂養率,并于產后不同階段給予產婦個體化乳房護理指導及喂養知識教育,對產婦喂養錯誤的方式進行糾正,可提高母嬰護理合格率,讓家屬多陪伴產婦,并參與到新生兒的護理中可緩解產婦不良情緒,促進乳汁的分泌。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開展系統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純母乳喂養率以及母嬰護理合格率。
參考文獻
[1] 馬琛琛,尤應娥,劉紅.自然分娩初產婦母乳喂養狀況及其產褥期健康知識掌握和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醫學,2020,31(15):2028-2031.
[2] 徐美枝,周仙.系統化多元健康宣教模式對母乳喂養依從性 自我效能及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23):5567-5569.
[3] 張貴清,劉俊俐,李雪,等.全媒體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自信心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2):163-166,174.
[4] 劉彥彥,蔣名麗,趙磊,等.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7):134-136.
[5] 胡俏.環節式健康教育模式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2,29(19): 158-161.
[6] 吳選瓊.孕婦課堂健康教育對初產婦自然分娩信心的影響研究[J].母嬰世界,2021(15):270.
[7] 豐文悅.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