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討論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的護理配合方法與效果。方法:將2022年2月—2024年2月期間的102例患者納入實驗,采用單雙號法分為A組和B組,A組實施常規護理配合,B組實施優質護理配合,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及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咀嚼能力評分比較差異不大(P>0.05);護理及治療后,兩組咀嚼能力評分均降低,且B組咀嚼能力評分低于A組(P<0.05)。B組患者的PES及WES評分均高于A組(P<0.05)。B組患者術后感染、傷口開裂、結締組織長入、種植體松動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P<0.05)。B組患者術前宣教、術中溝通、術后護理、微笑服務等方面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A組(P<0.05)。結論:采取優質護理配合能夠有效提高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的咀嚼效果、美觀程度、安全性及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護理配合
Nursing coopera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of artificial dental implant oral restoration
ZANG Mengnan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anji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Nanj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tomat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of artificial dental implant in oral restoration.Methods:102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22 to February 2024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by the oddeven method.Group A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oordination,and group B received high-quality nursing coordination,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Before nursing and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asticatory ability scores of patients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nursing and treatment,the masticatory ability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and the masticatory ability score of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5).The PES and WES scores of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 infection,wound cracking,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and implant loosening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of patients in group Bon preoperative education,intraoperative communication,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smiling servi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high-quality nursing coordin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sticatory effect,aesthetic degree,safety and satisfaction of artificial dental implant oral restoration,which has the value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Artificial dental implants; Oral prosthesis; Nursing coordination
人工種植牙技術是臨床中治療牙列缺損的重要方法,能夠有效地糾正因牙齒缺失而導致的牙列不完整。相較于傳統治療手段,采用人工種植牙進行口腔修復具有更高的穩固性,患者能夠獲得更好的咀嚼功能,且在美觀性、舒適性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優勢[1]。加之人工種植牙的生物相容性更強,遠期來看對臨近牙齒的影響更小,在改善整體口腔環境、提高口腔健康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2]。但人工種植牙在實施的過程中對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要想提高種植體的遠期成活率,降低咀嚼肌痙攣、牙周炎、張口受限、牙齦邊緣退縮等并發癥發生率,就必須加強對患者圍術期的管理,包括術前的準備與宣教、術中的護理配合、術后的口腔護理等[3]。但目前臨床中對患者所采用的常規護理存在較多不足,如術前準備不足、術中管理不到位、術后干預缺乏針對性等,嚴重限制了人工種植牙技術的發揮,因此臨床中應進一步探尋更為積極的護理方案。本文就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的護理配合方法與效果進行討論。
1.1 一般資料
將2022年2月—2024年2月期間的102例患者納入實驗,采用單雙號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51例,其中A組男25例,女26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7.26±18.67)歲;B組男24例,女27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46.97±21.33)歲。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未發現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納入標準:(1)符合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指征,決定實施手術;(2)牙根長度在8mm以上;(3)患者對實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牙齒松動,且松動角度在1°以上者;(2)拔牙時間超過6個月,牙槽骨嚴重吸收者;(3)合并口腔腫瘤及其它器質性病變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實施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在手術開始前,首先進行攝頜骨曲面體層X線片檢查,從而對種植體的角度進行明確。然后在局部麻醉狀態下進行手術,首先于牙槽嵴頂入路,做一常規切口,以充分暴露牙槽骨,然后逐級進行備孔,然后以手術導板作為依據,明確植入點,同時進行球鉆定位,以先鋒鉆作為導向,并利用擴孔鉆對鉆孔的深度、直徑進行擴張,使擴張深度較種植體更大,直徑則應略小于種植體。使用冷凍無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至無產熱狀態,然后植入種植體并旋入封閉螺絲。結束上述操作后,縫合切口,結束手術。3~6月后復診,植入基臺,取模并進行全冠修復。
A組采取常規護理,B組則應用優質護理配合,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溝通交流:手術開始前充分收集患者資料,掌握患者的具體信息,并針對患者的疾病認知、心理狀況、治療風險進行綜合分析,掌握患者的具體護理需求。然后積極展開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詢問患者治療的需求、期望達到的效果,同時向患者介紹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技術,加深患者對治療方案的認知與了解。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重點介紹手術的安全性、優點,并通過視頻演示、教具模型演示等方法,向患者詳細介紹人工種植牙的手術過程及原理,同時也可向患者介紹既往成功案例,以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緩解其緊張情緒。(2)術中管理:手術開始后,主動詢問患者的感受,特別是在麻醉后,應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等感知,若患者情緒過于緊張,則應通過多種手段做好患者的安撫工作,時刻關注患者的血壓、心率、意識、出汗狀況等,做好患者的術中監測,降低患者術中應激的發生率。(3)術后觀察:手術結束后,應當讓患者充分休息,本手術多為日間手術,患者不需要長時間住院,因此在手術結束后需要留觀30min以上,年齡較大的中老年患者則需觀察1~3h,在保證患者安全后方可離院。同時在離院前需做好患者的術后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出血點等問題,如有必要,可在術后拍攝X線片明確手術效果。(4)口腔:強化對患者的口腔管理,術后2h以內可食用適量溫、涼的流質飲食,但不可進熱食,避免傷口發生術后出血。術后1d以內不宜刷牙,漱口力度不宜過大,應以含漱的形式,使用專業漱口水清潔口腔。在3d后,種植體穩定后,可使用質地柔軟的牙刷進行刷牙,并重點清潔種植釘及周邊部位,防止有食物殘渣遺留引起炎癥。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護種植體,盡量不對種植釘造成機械性刺激,以防移位、松動、脫落。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牙齒咀嚼能力:自制《牙齒咀嚼能力評估量表》對患者的咀嚼能力進行評估,分值范圍0~4分,得分越高,則咀嚼功能障礙越嚴重。(2)對比兩組紅白美學指數:以PES-WES評分作為美學評估得分,包含有邊緣齦水平、軟組織形態、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地、遠中齦乳頭、近中齦乳頭、牙槽嵴缺損共七項內容,PES滿分14分,WES滿分10分,得分越高,則美觀情況越好。(3)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術后感染、傷口開裂、結締組織長入、種植體松動等,統計并發癥的發生率,發生率越低,說明護理方法對安全性的保障能力越強。(4)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牙齒咀嚼能力
護理及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咀嚼能力評分比較差異不大(P>0.05);護理及治療后,兩組咀嚼能力評分均降低,且B組咀嚼能力評分低于A組(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紅白美學指數
B組患者的PES及WES評分均高于A組(P< 0.05),詳見表2。

2.3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B組患者術后感染、傷口開裂、結締組織長入、種植體松動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P< 0.05),詳見表3。

2.4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B組患者術前宣教、術中溝通、術后護理、微笑服務等方面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A組(P< 0.05),見表4。

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技術具有治療效果好、遠期預后好、安全性高、美觀度高等特點,是口腔科治療牙列缺損的重要方法。伴隨著技術的成熟與推廣,該技術的臨床實施率逐年增加。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人工種植牙的實施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相關配套護理服務的發展速度相對滯后,嚴重影響了人工種植牙技術優勢的發揮,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其問題主要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①術前健康指導不到位,導致患者心理壓力過大;②患者術中過于緊張易產生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應激反應;③患者口腔知識匱乏,自我護理能力較弱。
從這一角度出發,我科為患者實施了針對性的優質護理,強調護理服務應以患者為中心,在術前對患者進行細致分析,明確患者的心理、生理、認知狀態,并就患者在手術認知、心理壓力等方面的薄弱點做出指導,提高患者對治療方案的接受能力,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在手術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手段對患者施加積極干預,在提高術中監護的同時,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避免術中應激的發生。術后則重點強調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及出院后的口腔護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口腔清潔及保護能力,使患者在種植體成熟階段能夠保證其穩固、清潔,降低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采取優質護理配合能夠有效提高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的咀嚼效果、美觀程度、安全性及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玲娜,高山.優質護理在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22):206-208.
[2] 楊萍.人工種植牙口腔修復的護理配合方法與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0):232-233.
[3] 申翠英.人工種植牙患者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方案的實施及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1): 8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