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檢驗診斷和鑒別缺鐵性貧血的價值。方法:將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10名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均采取血液檢驗診斷,對比兩組診斷結果。結果:兩組患者紅細胞參數及血清鐵指標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血液檢驗指標與健康人士相比差異明顯,因此可以通過血液檢驗診斷和鑒別缺鐵性貧血,建議臨床應用。
【關鍵詞】血液檢驗;診斷;鑒別;缺鐵性貧血;價值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blood test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LIU Aipeng,SUI Enjie
Heko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Dongying, Shandong 257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alue of blood test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Methods:10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and another 10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ersonne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Blood tests were used for diagnosis,and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rythrocyte parameters and serum ir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The blood test indexe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healthy people.Therefore,blood test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and differentiate iron deficiency anemia,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recommended.
【Key Words】Blood test; Diagnosis; Identify; Iron deficiency anemia; Value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鐵缺乏癥,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最為常見。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而鐵缺乏則會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在中國,缺鐵性貧血的患病率為13%~18%。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中國居民營養不良患病率為12.6%,其中嚴重缺鐵性貧血患病率為11.4%[1]。缺鐵性貧血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體內貯存鐵缺乏,造成缺鐵性血紅蛋白濃度下降,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或缺鐵性貧血的一種常見疾病[2]。在臨床上,缺鐵性貧血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為主要表現。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和鑒別主要依靠血液生化檢驗結果。本文對血液檢驗的診斷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1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和10名健康體檢人員(2022年1月—2024年1月),分別作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5∶5,平均年齡(45.36±6.71)歲;研究組男女比例3∶7,平均年齡(45.34±6.7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大,P>0.05。
納入標準: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患有器官臟器損傷、障礙等疾病;存在先天性生理缺陷;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1.2 方法
兩組人員均接受血液檢驗,所有患者需要禁食禁水8h,于清晨進行靜脈血采集,每人采集2mL,采用抗凝劑處理后保存待用,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血液樣本進行分析,得出紅細胞參數。另采集5mL靜脈血,采用離心機處理后獲得血清,進行抗凝處理后,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清鐵水平的檢測[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紅細胞參數(RBC、Hb、MCH、RDW和MCV)和血清鐵指標(SI和SF)。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紅細胞參數
研究組患者紅細胞參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血清鐵指標
研究組患者血清鐵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體內貯存鐵耗盡,或合成血紅蛋白的鐵缺乏所致的貧血。鐵缺乏是最常見的營養缺乏性疾病,是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最重要的病因,在缺鐵性貧血患者中占90%以上[4]。缺鐵性貧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我國的IDA患病率為5%,約有2500萬患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5]。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貯存鐵耗竭,屬于一種臨床綜合征,貧血的原因主要是鐵缺乏,血清鐵蛋白(SF)降低,血清鐵、總鐵結合力及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缺鐵性貧血是一種低色素性貧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均降低,并可伴有脾腫大。細胞免疫功能受損,且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血常規檢查可見:細胞免疫功能下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數量減少;紅細胞計數降低;紅細胞平均體積增大;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核左移。缺鐵性貧血具有慢性、進行性的特點,患者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眼花、乏力、心悸等癥狀。由于缺鐵影響細胞代謝,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癥狀和體征[6]。隨著病程的延長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患者可出現腦組織缺氧。缺鐵進一步影響造血功能,貧血加重時可出現低氧血癥,導致肺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以及冠狀動脈痙攣等。長期慢性缺鐵影響患兒生長和智力發育。缺鐵性貧血比較難治愈,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為特征,通常需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或其他鐵補充劑進行治療,但其療效有限且易復發[7]。缺鐵性貧血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缺鐵性貧血與患者的經濟狀況、心理壓力有關,這使得缺鐵性貧血治療費用相對較高且易復發。因此盡早診斷該疾病并早期采取措施對治療該疾病有重要作用[8]。
臨床上,缺鐵性貧血常被誤認為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其他類型的貧血,因而影響了后續治療和護理工作有效性,為了盡早給予缺鐵性貧血患者有效治療并改善患者癥狀,針對該疾病予以準確鑒別和診斷非常關鍵。有相關研究發現,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血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但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會出現明顯降低[9]。輕度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紅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而血紅蛋白正常;中度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紅細胞計數存在較低的問題,同時其血紅蛋白含量也會略低于健康人員;若缺鐵性貧血患者癥狀發展至重度甚至是極重度,其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則會大幅降低,明顯低于健康人員,可以以此進行臨床診斷。除此之外,也有研究曾將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作為診斷標準,但是研究結果顯示,除血清鐵蛋白和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升高外,其他指標均正常,因此不能將該指標作為診斷指標。血清SF水平也是診斷缺鐵性貧血的指標之一,當該指標<20μg/L時,診斷缺鐵性貧血癥有一定價值,而當該指標>20μg/ L時診斷價值較小,主要原因是該指標大幅升高沒有診斷特異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導致該指標有所提升,因此,臨床醫生在診斷時需要綜合考慮血清鐵蛋白、血清鐵、總鐵結合力、轉鐵蛋白飽和度、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等多種指標,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10]。缺鐵性貧血患者會發生一系列特定血液指標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患者體內鐵元素的儲存和利用異常狀態。首先其血清鐵蛋白水平往往顯著降低。與此同時,總鐵結合力(TIBC)通常會升高,主要因為患者身體會自主通過增加鐵結合蛋白——轉鐵蛋白的量來補償鐵元素的缺乏,以期能夠吸收更多鐵元素,然而,盡管轉鐵蛋白水平可能保持正常或甚至有所增加,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卻會明顯降低。此外,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減少是缺鐵性貧血的直接后果,紅細胞的生成受到了鐵元素缺乏的嚴重影響,進而導致紅細胞數量不足,血紅蛋白含量下降,無法有效攜帶氧氣到身體各組織器官,從而形成了貧血臨床表現,這種貧血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還可能引起疲勞、心悸和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相關癥狀,通過這些血液指標的綜合分析,醫生可以準確診斷缺鐵性貧血,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臨床檢驗和診斷缺鐵性貧血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可以通過血液學檢查進行診斷,血液學檢查結果顯示血清鐵蛋白濃度降低,呈輕度或中度下降;血清轉鐵蛋白(Tf)低于正常水平;骨髓紅系細胞增生,幼紅細胞成熟延遲,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Hb低于正常值上限10%或Hb/Hct<0.90。此外,血液生化檢查對診斷缺鐵性貧血也有一定作用,血清總鐵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20%或更低,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低于正常水平10%或更低,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與年齡及種族有關;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時,Tf顯著降低;血清中有核紅細胞計數顯著降低,但無核紅細胞比例升高;血清總膽紅素及直接膽紅素均升高;Hb細胞形態改變、Hb基因多態性或DNA甲基化改變有助于診斷。紅細胞系統相關基因檢測有助于診斷原發性缺鐵性貧血;血清鐵蛋白測定有助于診斷慢性失血性貧血;免疫化學染色技術可用于缺鐵性貧血的輔助診斷。總之,臨床中有多種方式可以對缺鐵性貧血進行檢驗和診斷,但是血液檢驗診斷是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該診斷措施具有便捷、快速以及不會對患者造成傷害等多種優勢,診斷準確性較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與研究組人員的紅細胞參數和血清鐵指標差異明顯。
綜上所述,血液檢驗診斷缺鐵性貧血敏感性高,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具有很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葉冬曉.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鑒別診斷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的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2,26(8):78-80.
[2] 馬燕,姜萍萍,張琦.血液檢驗診斷和鑒別缺鐵性貧血及地中海貧血的臨床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22,28(6):135-137.
[3] 胡麗,陳丹,王彬階.貧血鑒別診斷中地中海貧血及缺鐵性貧血檢驗紅細胞參數的價值[J].系統醫學,2022,7(12):34-37.
[4] 王甲銀,程鎮.血常規檢驗在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系統醫學,2022,7(19):64-67.
[5] 李欣.血液分析儀在血液檢驗中鑒別缺鐵性貧血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2, 13(16):87-91.
[6] 馬麗鳳.血常規紅細胞各項參數檢驗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檢驗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 16(6):81-83.
[7] 魏曉薇.血液檢驗在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23):80-82.
[8] 辛喜勤.XNL-55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診斷缺鐵性貧血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18):79-81.
[9] 白剛.貧血鑒別診斷中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的檢驗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1):134-136.
[10] 宋鏡南,李鳳娟,謝詩雅.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應用血液檢驗鑒別診斷的臨床研究[J].智慧健康,2022,8(3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