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在頸椎病頸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共選80例頸椎病頸痛患者,截取時間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每組40例。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頸痛發作頻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實施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可以改善頸椎病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廣。
【關鍵詞】艾灸法;中醫護理;頸椎病;頸痛;應用效果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cervical pain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SHI Si, LI Jia
Wu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uxi, Jiangsu 21402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cervical pain of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neck pain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with the cut-off time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ing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e,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nursing effects of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nursing,the frequency of neck pain attack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Moxibustion metho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Neck pain; Application effect
在臨床上,頸椎病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因為長時間保持相同的姿勢進行工作和活動,從而導致了頸椎發生了退行性病變,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頸部疼痛,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頸部僵硬、頸部活動受限和四肢麻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嚴重限制了他們的生活質量[1-2]。現在,對于頸椎疾病,一般都是通過中醫的方法來進行治療,以針灸為主,效果很好。另外,對頸椎病進行護理可進一步改善患者臨床療效。中醫護理是以中醫理論為核心的一種護理方法,可以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對頸椎病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加速其恢復過程,從而提高臨床效果[3-4]。本研究探討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在頸椎病頸痛中的應用效果,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間選取80例頸椎病頸痛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大,P>0.05,見表1。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實時監測,給予疾病宣教、疼痛護理、康復指導等。
觀察組: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艾灸療法: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艾灸治療。按以下順序施灸:百會、神庭、風府、大椎穴,然后點燃艾條,對每個穴位施灸5~7次,直到患者的穴位皮膚開始發紅。中醫護理:(1)生活指導。頸椎病以頸椎隱痛為主要表現,同時還伴隨著肢體麻木、頭疼等表現,在治療這一類型的患者時,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溫度適宜,同時要注意將室內的光線調節到較小的程度,以降低噪聲的影響。如果患者有失眠的表現,可以喝一些溫熱的牛奶,或者在睡前泡腳;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以通過耳穴埋籽進行介入,并且在睡前,可以對患者的神門穴、交感穴和雙足涌泉穴進行3min的按摩。(2)以情緒為本的關懷。護士可以在治療過程中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以把握患者的情緒改變。對以憤怒為主要情感特征的患者,要采取人性化的方法,多加關心,使患者的情緒平穩;但是,護士也要注意患者歡喜的程度,防止樂極生悲。對以憂愁為主要情感的患者,可指導患者列出引起這些負面情感的原因,并有目的地加以排除。(3)中醫特色康復運動指導。可通過對患者進行《易筋》《太極拳》“仙鶴點頭”“金龍回首”“犀牛望月”等頸椎鍛煉,并對患者強調“恒”“靜”“慢”“松”的要領。(4)中醫特色按摩。在中醫的推拿中,主要是穴位推拿,護士可以讓患者采取坐姿,按摩患者的穴位,如風池、風府、曲池、天宗及中渚等。在按摩的同時,用大拇指按壓患者的穴位,揉到被按壓部位發熱,然后停止。對于頸部和肩部的硬結、壓痛點和濕疹,用一指禪壓法,或邊按邊拿或滾,待被按摩部位發熱后再停止。
1.3觀察指標
1.3.1比較兩組患者頸痛發作頻率,分析護理前后患者頸痛的發作次數。
1.3.2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1.3.3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患者頸痛發作頻率
護理前,兩組頸痛發作頻率比較差異不大(P> 0.05);護理后,觀察組頸痛發作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4。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臨床上主要采用針灸治療,因其無創、療效好、操作簡便等優點而深受患者歡迎。頸椎病的發病危險因素包括:(1)工作姿態不佳:長期低頭工作和長期坐在辦公桌前是導致頸椎病的重要原因。研究顯示,長期低頭工作者患頸椎病的概率是非低頭工作者的4~6倍。低頭伏案工作會導致頸部肌肉痙攣,隨著時間的推移,頸部肌肉力量下降,破壞了頸部的動靜力平衡,從而引發退行性病變。(2)睡覺姿勢不良:睡覺時姿勢不良,通常是因為枕頭高度不合適。長期使用高枕頭可能導致頸部側彎和前曲度增大,同時對骨端韌帶產生過大的牽拉,隨著時間推移,會導致更多骨刺的形成。(3)急性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和慢性咽喉炎患者容易出現頸部和肩膀綜合征或病情惡化。這可能是由于炎癥對相鄰肌肉和韌帶的影響,或者通過淋巴管向周圍組織蔓延,從而引起頸椎肌張力降低、韌帶松弛,進而影響頸椎之間的穩定性。(4)環境因素:不良的工作環境也是頸椎病的重要誘因。在椎間盤退變的情況下,低溫和濕度等因素可導致區域肌肉緊張度顯著增加,產生長時間的收縮痙攣,從而破壞椎間平衡,最終引發頸椎病。
頸椎病的基本診斷:若放射學檢查結果與頸椎病的癥狀一致,可作出明確診斷。若有明顯的頸椎病臨床癥狀,但放射學檢查無異常,且排除其他疾病,也可明確診斷;若無明顯頸椎病癥狀或體征,但X線檢查顯示發育不良,則不能明確診斷為頸椎病。
各種類型的頸椎病診斷指南:(1)普通型頸椎病:主訴頭、頸、肩部疼痛或不適,并有相應壓痛點。頸椎雙凸、雙凹、雙側、增生性脊柱或X線檢查顯示不穩定的椎骨。需排除頸椎扭傷、肩周炎、類風濕性纖維化等與腰椎退變有關的疾病。(2)神經根型頸椎病:有明確的神經根癥狀(麻木、疼痛)且與頸部脊神經覆蓋區域一致。頸椎負荷試驗和上肢拉伸試驗陰性。放射檢查顯示頸椎曲度改變、不穩定和骨質增生。(3)脊髓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脊髓壓迫癥狀,以中央型影響上肢、周圍型影響下肢為主。影像學檢查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和椎管直徑變窄。需排除ALS、脊柱腫瘤、脊髓損傷等疾病。(4)椎基底動脈型頸椎病:病史中有突然倒地并伴隨頸性眩暈的情況。頸椎旋轉試驗陽性,X線顯示不穩定或鉤狀脊。(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主要癥狀包括頭暈、視力模糊、耳鳴、手麻、心動過速、胸痛,影像學檢查顯示頸部不穩定或變性。
中醫護理模式基于中醫原理,通過情志護理、康復運動和中醫推拿等方法,從生活環境、生活模式、飲食習慣等方面引導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以降低對患者的影響[5-6]。情感護理關注心理層面的干預,防止因情緒波動導致的肌肉緊張和疼痛。中醫康復運動則通過頸部活動來恢復頸椎功能,指導患者遵循恒、靜、慢、松的原則,持續進行,以達到治療目的[7-8]。推拿通過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頸椎病癥狀。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護理后,觀察組的頸痛發作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能夠明顯降低頸椎病頸痛患者的頸痛發作頻率。護理后,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能夠明顯改善頸椎病頸痛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頸椎病頸痛患者實施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可以有效地減少頸痛的發生次數,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耀敏,劉歡.艾灸法聯合中醫護理在頸椎病頸痛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3): 167-169.
[2] 汪玉枝,查帥英,陳華.艾灸法在頸椎病頸痛患者中醫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21):160-162.
[3] 耿金萍.艾灸聯合中醫護理在頸椎病頸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1):1577-1579.
[4] 章賢莉.中醫辨證施護在艾灸治療頸椎病中的效果觀察及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8):2632-2633.
[5] 朱英杰,王文利.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艾灸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6):178-180.
[6] 張琳,李滋平.嶺南針藥相須流派李滋平對頸椎病頸痛的治療經驗[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4):112-116.
[7] 朋源鳳,賈澤坤,董赟,等.小針刀聯合艾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24(4):79-81.
[8] 危威,何炎森,廖習涵,等.不同針灸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網狀Meta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22,38(5):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