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0~6歲學齡前兒童鐵蛋白結果的研究分析,指導兒童貧血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選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體檢的兒童共480例,根據血清鐵蛋白水平將兒童分為實驗組(n=229)和對照組(n=251),比較兩組各項指標。結果:實驗組母乳喂養率及早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出生體重≥2500g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體格發育水平差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Hb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MCV比較差異不大(P>0.05)。結論:鐵蛋白水平的檢測可以及時發現及預防鐵缺乏癥的發生,并指導臨床醫生及時采用合理的干預措施,從而降低兒童貧血的發生率。
【關鍵詞】鐵蛋白;鐵缺乏癥;IDA
基金項目:張家港市科技技術局《鐵蛋白檢測指導兒童貧血防治的價值研究》(ZKS2151)
The value of ferritin testing in guid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emia in children
CHEN Jing, JIANG Fengxia, CAI Xinhong, SUN Jianfang
Zhangjiag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er, 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guid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nemia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ferritin in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from 0 to 6.Methods:A total of 480 children who underwent health examinations at the Children’s Health Clinic from June 2022 to July 2023 were selected.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229) and the control group (n=251) based on their serum ferritin levels,and various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breastfeeding rate and premature birth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roportion of birth weight≥ 2500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wors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Hb leve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difference in MCV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esting ferritin levels can timely detect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ron deficiency,and guide clinical doctors to adopt reasonabl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a timely manner,there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nemia in children.
【Key Words】Ferritin; Iron deficiency; IDA
鐵缺乏癥及缺鐵性貧血是兒童營養性貧血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鐵還與維生素A和其他微量元素的代謝作用有關、并維持免疫系統正常功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并且對各年齡段人的腦功能都有重要作用[1]。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特別是早產兒、雙胎兒、低出生體重兒先天儲存鐵不足,5個月~1歲時兒童體重較出生時成倍增高,如輔食添加不及時,極易導致兒童營養性貧血的發生,影響其生長發育。本次實驗回顧性研究2022年6月—2023年7月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體檢的兒童共480例,分析鐵蛋白水平和Hb、MCV、出生體重、早產、喂養方式及體格發育之間的關系,從而指導臨床及時干預,預防兒童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來兒童保健門診健康體檢的兒童共480例,年齡0~6歲,其中SF<20ng/mL的229例兒童為實驗組,SF>20ng/mL的251例兒童為對照組。
1.2 檢測方法
采取兒童末梢血20uL,采血時棄去第一滴血以防組織液混入,注意不要使用出現溶血、脂血或黃疸的血樣,加3滴鐵蛋白樣品緩沖液作稀釋處理,在加樣孔中加入70uL稀釋后的標本,計時15min后進行檢測。檢測使用普邁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鐵蛋白測定檢測盒,檢測試劑采用抗原抗體反應及熒光免疫層析技術,在PMDT9100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上進行檢測,得到末梢血的鐵蛋白濃度值。
1.3鐵缺乏診斷標準
(1)具有導致缺鐵的危險因素,如鐵攝入量低,攝入鐵以非血紅蛋白為主,對鐵的需要量增加,有異常鐵丟失的因素等。(2)血清鐵蛋白<15ng/ mL,伴或不伴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15%)。(3)除了貧血,外周血成熟紅細胞形態正常[2]。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兒童早產、低出生體重、喂養方式、體格發育水平(超重、肥胖、生長遲緩及勻稱)、血紅蛋白(Hb)及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兒童早產、低出生體重及喂養方式比較
實驗組母乳喂養率及早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出生體重≥2500g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體格發育水平比較
實驗組體格發育水平差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Hb及MCV比較
對照組Hb水平高于實驗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MCV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3。

兒童貧血對于兒童健康和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大,兒童大腦尚在發育期間,如果貧血,將對其神經系統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且不可逆的損傷,長期影響下,還會破壞兒童的免疫功能,導致其出現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增加。目前認為,貧血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因此,做好對兒童鐵元素的檢測具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據一項Meta分析結果顯示,我國2000—2020年10年間0~14歲兒童貧血患病率為19.9%[3]。
缺鐵不僅能導致貧血,出現頭暈、乏力、倦怠等不適癥狀,還會使得酶活性降低,引起多種代謝改變,促使神經、消化、肌肉、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等多個系統的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嚴重影響生長發育[4]。與此同時,缺鐵也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細胞的生成,降低免疫水平。鐵是人體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參與氧的運輸及儲存。血清鐵蛋白(SF)是鐵在體內的主要儲存形式,而相較于非水溶性的含鐵血黃素來說,機體更能利用水溶性的鐵蛋白,當機體缺鐵時,這部分鐵就被釋放入血,所以,檢測鐵蛋白含量能夠有效判斷機體的含鐵量。IDA的發生需要一定過程,通常可分三個時期,第一期是缺鐵早期,只是貯存的鐵量下降,此時進行血紅蛋白及血清鐵值檢測均屬正常。第二期為隱性的缺鐵期,貯存的鐵量逐漸減少,血鐵值逐漸減少,但無明顯的貧血癥。第三期為缺鐵性貧血期,這是因為在造血過程中,由于造血中的鐵含量降低,所以會出現紅血球數量下降的現象,最初表現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也就是前期比較輕微的缺鐵性貧血。但當各類細胞中的含鐵酶含量降低或不足時,則會使血紅蛋白繼續降低,同時在骨髓中出現了大量的小紅細胞,同時還會出現顯著的低色素性貧血,也就是所謂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5]。在基層醫院,對小兒貧血的診斷以Hb為主,只能反映IDA第三階段的貧血程度,不能直接反應早期缺鐵情況,骨髓染色雖然是檢測貧血的金標準,因其檢查過程有創傷性,也不能廣泛應用于臨床。本實驗發現,兩組MCV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血紅蛋白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通過檢測鐵蛋白的水平,最大程度預測缺鐵情況的發生,同時此方法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便于在臨床推廣。
本研究在進行鐵蛋白檢測時,采取的是熒光定量免疫層析技術。該方法優點在于:(1)更高的靈敏度:以功能性的納米微球為載體,將其與熒光標記分子相耦合,可實現對標記熒光的直接探測。探測到的信號信噪比高,探測精度高,探測靈敏度高。(2)更大的探測范圍:區別于常規的光度百分率和光密度掃描分析技術,并且其熒光信號的強弱與其所攜帶的熒光微球的數目成線性關系。該方法可有效地解決目前酶催化發光技術對特定蛋白質含量的依賴程度和對其選擇性的制約等問題。(3)成本低:與常規的定量分析技術比較,本方法具有快速、經濟等特點。因此,利用本方法檢測十分順利和便捷,得到的結果也較為準確。不過,在檢測時需要注意,要盡快檢測全血樣本,添加抗凝血劑后不要存放4h以上,否則會引起凝血或者是纖維蛋白沉淀,從而影響測定的準確性。只有很少一部分帶有高度嗜異性的抗原或者類風濕因素的樣本才會出現假陽性,所以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判斷。此外,不要采集有嚴重溶血、重度脂肪血和黃疸病的標本。禁止將試紙條冷凍保存,檢測試劑在使用之前需先將其還原為常溫。
兒童出生后(2~3個月)生長發育迅速,需要大量的鐵元素,如果母親貧血,導致母乳鐵含量不足,此時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就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6]。此外,在胎兒期,由于各種生理功能發育不完善,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骨髓造血功能較足月兒薄弱,過早地停止了胎內的髓外造血,導致在出生后不能適應機體快速的生長發育,無法產生足夠的紅細胞或紅細胞壽命較足月兒短,使嬰兒鐵儲存減少,也就更易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7]。由于遺傳因素或飲食結構(高脂肪、高熱量)、運動量減少等原因,肥胖兒童較往年有所增加,而肥胖者對鐵的需求比正常人更多,并能刺激機體產生炎癥因子,從而增強鐵調素抑制膜鐵轉運蛋白的功能,使機體對鐵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8]。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母乳喂養率及早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出生體重≥2500g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體格發育水平差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純母乳喂養、早產、低出生體重、肥胖及生長遲緩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更容易發生缺鐵,通過鐵蛋白水平的檢測可以及時發現及預防鐵缺乏癥的發生,并指導臨床醫生及時采用合理的干預措施,從而降低兒童貧血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 1 ] 秦銳,何守森,蔭士安,等.兒童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防治專家共識[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3, 34(6):1-11.
[2] 王舒雅,張雨虹,田海婷.6~12月齡嬰幼兒鐵缺乏癥患病情況分析[J].甘肅科技,2021,37(3):133-134,150.
[3] 劉建欣,劉桂玲,李燕燕,等.中國2000—2020年0~14歲兒童缺鐵性貧血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12):1876-1881.
[4] 廖清奎.鐵營養缺乏癥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88(2):97-98.
[5] 伏鋼,彭艷華,袁華敏.孕產婦紅細胞各項參數、鋅原卟啉、血清鐵的檢測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7): 2703-2705.
[6] 胡婭,林利云.母親孕期貧血對嬰幼兒貧血和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8,32(9): 43-44,51.
[7] 李亮亮,王雯雯.極低出生體重兒血清鐵蛋白水平及影響因素[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6,23(7):484-487,491.
[8] 王琳琳,吳大吉.嬰幼兒缺鐵性貧血與超重/肥胖的關系[J].上海醫藥,2020,41(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