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ackdown on Fake Products in the UK: Online and Offline Efforts
英國廣播公司曾于2010年拍攝了一部名為《假貨英國》(Fake Britain)的紀錄片,曝光了英國市場上泛濫的假貨。在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執法領域,英國知識產權局(UKIPO)是負責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主管政府機構,但其本身并沒有直接執法權,故各貿易標準機構和警察局在打擊知識產權犯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英國打假從“線上”和“線下”同時發力,形成了打防結合的態勢。
一、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在行動
英國警察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The Polic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rime Unit, PIPCU)是設在倫敦金融城警察局內的專業警察隊伍,于2013年在英國知識產權局的資助下成立,獨立運行,由19名警官和工作人員組成,代表英國警方在全國范圍內牽頭開展反欺詐調查,負責調查、打擊和預防對英國經濟和公眾造成嚴重損害的知識產權犯罪。自成立以來,該部門已調查了價值超過1億英鎊的涉及假冒商品或數字盜版的知識產權犯罪,并暫停了數萬個銷售假冒商品的網站。
2024年7月17日,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和倫敦警察廳卡姆登鎮中心小組在卡姆登地區進行了打擊假冒商品貿易的突擊檢查,在高街(High Street)的一家商店查獲了假冒服裝、鞋、包和手表,這些假貨估計將給相關行業造成約500萬英鎊的損失,6人因涉嫌銷售侵犯商標權的物品和洗錢罪被捕。
二、“火神行動”
除了在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牽動下開展的集中行動外,英國地方警察也針對轄區實際自主開展打假行動。其中,大曼徹斯特警察局(Greater Manchester Police)于2022年秋季發起了“火神行動”(Operation Vulcan),針對奇塔姆山(Cheetham Hill)和斯特蘭奇韋斯(Strangeways)地區的假冒商品交易和相關有組織犯罪開展針對性打擊,戰果豐碩。奇塔姆山和斯特蘭奇韋斯是英國著名的廉價假冒名牌商品的交易地,根據英國國家貿易標準局估計,英國假冒商品的交易額每年高達86億英鎊,而奇塔姆山地區與其中近50%的交易有關,因此被稱為英國的假冒商品之都。
在“火神行動”中,大曼徹斯特警察局于2023年7月在奇塔姆山地區對207個集裝箱進行突擊搜查,緝獲了超過580噸的假冒商品,包括假冒服裝、毒品和非法煙草等,總價值估計達8700萬英鎊,創下了英國歷史上的最高紀錄,也是歐洲近20年來最大的一次緝獲行動。突擊行動是在獲得社區情報后進行的,有上百名來自多個部門的政府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參與這次行動的克里斯蒂安·朱利安探長說:“‘火神行動’最近查獲的這批假冒商品使大曼徹斯特警方躋身全球舞臺,躋身全球單次查獲假冒商品數量的前三名。”
三、打擊網絡售假
早在2013年,英國警察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就啟動了“阿希可行動”(Operation Ashico),針對打擊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uk”域名網站。該小組稱,他們從包括歐洲警察署、貿易標準局和國家欺詐情報局等執法機構在內的各種渠道,收到了大量有關假冒網站的報告,犯罪分子利用這些網站作為分銷假冒商品的工具,通過專業設計使網站看起來十分逼真,欺騙消費者,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購買到的是正品。在此背景下,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發起了“阿希可行動”。在此行動中,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與英國官方域名注冊方非營利機構諾米特(Nominet)開展了合作。該小組將懷疑存在商標侵權和欺詐的網站的詳細信息發給諾米特,運用其龐大的版權數據庫進行域名解析。如確認網站存在侵權行為后,則要求諾米特收回網站域名,關閉侵權網站。自該行動啟動以來,英國警方已成功關閉5萬余個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網站,這些網站的銷售商品包括服飾、鞋履、珠寶等。
同時,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還建立了侵權網站清單(Infringing Website List),將被指控為侵犯版權提供便利的網站列入黑名單,數字廣告商可申請獲取該名單,從而停止在這些網站上投放廣告。該清單由IBM公司對頁面進行抓取和分類,并由倫敦金融城警察局進行審核,但該清單內容不向公眾開放。
四、社交媒體影響下的打假行動
除了網絡售假,英國知識產權局的一項研究還揭示了另一個銷售假冒商品的趨勢,即社交媒體紅人對消費者具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在購買假冒產品方面。研究發現,在英國,16至60歲的男性中有24%的人購買假冒產品的直接原因是社交媒體上所謂的紅人代言。這一比例是同年齡組女性相應數字的兩倍多,后者為10%,顯示出了顯著的性別差異。數據還揭示了更多令人震驚的統計數字。例如,研究顯示,在16至60歲的同一年齡段中,35%的男性在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假冒產品。鑒于網絡紅人通常由品牌所有者付費來推廣其產品,那就存在通過社交媒體推廣假冒產品的風險,而消費者在代言人偏好的影響下,可能會購買這些紅人推薦的產品。因此,英國警方也加大了對社交媒體售假的監督和打擊。
2022年9月,英國一名在照片墻(Instagram) 上向20000多名粉絲宣傳和銷售假冒名牌服裝和手機的男子已被判刑。20歲的杰克·艾倫(Jack Allen)來自卡斯爾福德,他在自己的Instagram賬戶上推廣這些商品,并在油管(YouTube) 和第二個照片墻賬戶上以“蒙面黑幫老大”的身份推廣這些商品,共獲利超過1.43萬英鎊。經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調查,艾倫于2022年9月7日在利茲地方法院承認了兩項傳播侵犯商標物品的罪行。他被判處16周監禁,緩刑12個月,并被勒令完成150小時的無償工作。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小組的偵查警員費萊亞特表示,艾倫開設了多個賬戶,甚至試圖隱藏自己的身份,但通過警方調查發現,他已經從欺詐業務中獲利數千英鎊。線索來源于2021年3月,一個品牌經營者發現艾倫出售的商品是假貨,警方順藤摸瓜發現了這些銷售假冒商品社交網絡賬號,并進一步對艾倫的Instagram個人資料進行審查,發現他在YouTube頻道上分享了自己審查假冒商品的視頻,同時戴著面具和墨鏡以掩蓋身份。2021年9月,艾倫被警方逮捕,現場繳獲了三臺設備以及大量假冒鞋類和手機,估計價值10300英鎊。
五、宣防行動
根據一項關于假冒商品貿易的最新研究,預計到2030年,全球假冒商品貿易額將達到1.79萬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75%,是同期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的3.6倍。2022年2月4日,英國知識產權局發布了《2022-2027年知識產權反侵權戰略》,這是英國首個知識產權反侵權戰略,包括五方面的承諾:一是建立國家知識產權侵權情報開發和分析中心,將其作為知識產權執法活動的核心,確保其在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和侵權方面發揮核心領導和協調作用;二是與貿易標準局、邊防局和警方合作,設置地方知識產權犯罪協調員和倡導者,由知識產權局提供資金支持,以開發情報、協調活動并為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和侵權提供資源;三是與執法機構合作,審核知識產權犯罪記錄在案的方式;四是發展知識產權犯罪小組的組織架構和成員,使其能在政府、執法機構和產業界之間形成戰略和戰術執法重點;五是與合作伙伴合作,開展有影響力的活動,減少知識產權犯罪和侵權行為。可以看出,在打擊違法犯罪之外,宣傳防范工作也是五年反侵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4年2月28日,英國知識產權局發起了“選擇安全而非假冒”(Choose Safe not Fake)活動,針對美容和保健行業的假冒產品進行宣防,以提高公共意識。為支持新的宣傳活動,知識產權局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中指出,購買此類假冒產品的消費者錯誤地認為假冒產品的生產條件與正品相似,甚至相同,而且通常不知道使用假冒產品會對健康造成危害,而在執法活動中查獲此類產品時所拍攝的圖片則反映出現實并非如此。知識產權局通過利用網絡紅人、在社交媒體上投放有針對性的廣告等手段,揭示出令人震驚的真相,以期達到幫助消費者作出明智選擇的目的。■
【作者簡介】曹君,北京大學英語系碩士研究生,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豐益派出所民警。歷任北京警察學院基礎理論教研部大學英語講師、外國警察培訓項目課程翻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9ZDA298)課題組成員,北京冬奧組委安保部主管、安保業務領域對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安全官聯絡人,研究方向為國際警務合作、國別警務和涉外法律。出版譯著2部,發表論文5篇,參編教材2部。
(責任編輯:古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