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解決“三農”問題已經成為黨和政府的首要任務。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國家需要將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經濟上,采取多種政策和措施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同時,增加農民的收入,縮小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基于此,本文將從鄉村振興戰略簡述、鄉村振興下創新農村經濟發展途徑的必要性以及鄉村振興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創新路徑探索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經濟發展;創新途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其在現代化農業發展以及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引領農村經濟、文化、治理的協同發展,也使“三農”問題出現歷史性變革。然而,在工作實踐中,農村經濟發展仍然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效果仍有提升空間。對于目前工作在鄉村振興領域人員來說,若想早日實現鄉村振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就需要其對鄉村振興的政策文件進行深入解讀,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特點,分析“三農”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要障礙,找到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發展創新的途徑,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方向進行思考與探索,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強化鄉村振興的效果。
1 鄉村振興戰略簡述
1.1 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新戰略,主旨是促進農村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就是實現農村的全面振興,即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生態宜居、鄉村治理等層面的共同振興與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就是構建富裕、美麗的農村,使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促進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鄉村經濟振興的主要目標就是建設現代化農業體系,對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使農村農業生產效益和整體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講,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就是構建和諧、穩定的農村社會,使農村的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使農村居民可以得到更加優質的服務;從文化繁榮的角度來講,鄉村文化振興的主要目標就是對優秀的鄉村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使農村文化軟實力得到提升,構建出一個良好的農村文化環境;從生態建設的角度來講,鄉村生態振興的目標就是對鄉村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和恢復,盡量實現農村的綠色化生產與發展,提升農村生態環境的協調性和美觀性;從鄉村治理的角度來講,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還需要促進農村治理的現代化發展,使農村自治能力提高,體現出農村社會的公平與公正[1]。
1.2 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目前,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的主要作用就是解決“三農”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三農”問題也逐漸得到優化與完善,政府惠農、富農、強農政策的落實,充分了調動農民的農業生產熱情,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可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使農村產業經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農民除了農業生產收入之外,還可從其他渠道獲取經濟收入,豐富農民的收入來源,增加農民的收入。盡管我國還有部分農村地區在農村經濟發展上有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也有人民需求和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采用現代化農村治理手段,對農村經濟進行高效的管理,優化農村產業布局,就會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鄉村振興戰略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還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農村環境。
1.3 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在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的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雖然遇到新的機遇,但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在此基礎上,黨中央強調需將鄉村振興戰略嚴格落實到位,并對農村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重點與難點進行明確,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難、突破重、難點??梢?,若想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就需要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其中,完成發展目標的制定以及戰略落實的規劃,采取科學方法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過程中,基層工作人員需要具備長遠的眼光,對“三農”問題產生的本質進行思考,從整體性的角度對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進行設計與規劃,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借助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2]。
2 鄉村振興背景下創新農村經濟發展途徑的必要性
在當前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城鄉經濟發展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在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甚至還有部分農村剛剛解決溫飽問題,這凸顯出農村經濟發展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對農村經濟發展途徑創新十分必要,可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戰略,農村經濟發展與建設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標。借助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各項政策、措施創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途徑,能夠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提供支持與幫助,也能夠縮小城市和農村居民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上的差距,實現社會共同富裕。其次,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創新農村經濟發展途徑,可以推動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使農村地區發展核心產業,并實現規模化發展,不僅可以增加我國農產品生產質量與產量,還可以推動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銷售,使我國農村農業經濟得到繁榮發展,也可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需求,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再次,現在的基層群眾、干部還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觀念、新途徑,必須更新觀念。最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創新農村經濟發展途徑,還可以充分利用鄉村振興戰略優勢,提升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為農村提供優質的基礎服務,加強鄉村治理,有助于構建良好鄉村環境。
3 鄉村振興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創新途徑探索
3.1 吸納專業技術人才
與城市相比,農村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其中,專業技術人才制約則是其中主要的問題。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工作環境艱苦,多數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都會選擇在城市工作,還有部分青壯年因為生活和經濟壓力被迫前往城市打工,因此,農村地區的常住人口多為老年人和小孩,進而影響農村經濟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若想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關部門還需要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吸納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組建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支撐。首先,相關部門應當定期開展電商農業、旅游農業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培養農民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理念,學習現代信息技術,開闊農民的視野,提高農民的知識與技能水平,使其在生產生活中樂于嘗試優化農業生產方式,創新農業生產方法,參與到農村經濟發展中。其次,相關部門還可以結合農村經濟的不同發展時期規劃發展目標,拓展人才引進渠道,引進深入基層的具有知識和技能的干部,嘗試建設大學生村官制度,不斷更新崗位專業知識與綜合素養,為農村經濟發展儲備高素質人才。最后,相關部門還可以在鄉村經濟發展中,完善村干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公開各項政策與政務,讓村民對他們的工作表現和成績進行監督和評價,形成干部做事真從農民切身利益出發,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做好工作的理念,為農民謀取福利,增強農民的幸福感,構建和諧的農村環境。
3.2 優化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在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與轉型的過程中。資金需求較大,除了獲取當地財政支持外,還需要通過融資的方式獲取,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但是,農村產業融資的難度比較大,導致許多項目和工作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無法順利開展,只能停滯,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進程。為此,相關部門應當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進行優化創新,鼓勵當地金融機構與農村經濟進行合作,將優惠信貸業務深入基層,拓展金融融資的渠道和范圍,為農業生產提供支持,助力農民購入新型農業生產設備,引入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生產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3]。
3.3 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和農業科技推廣
目前,農村因經濟發展滯后,農民對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了解不足,導致其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因為農業實用技術的科研投入不足,使得農技推廣工作開展存在阻力,農業生產過程中自然無法借助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眾所周知,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科技作為促進發展的重要工具,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部門需要重視農村的科技引進、推廣和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增加農產品產量,使農民的農業收入增加,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相關部門應當重視科技在農業生產以及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結合當地財政情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實用技術的科研投入力度,對財政資金進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也可審批農業實用技術科研專項資金,支持農業科研活動的開展和推廣,使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得到提升。
3.4 打造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近幾年來,為了更好地應對“三農”問題,我國頒布一系列惠農利農政策。但是,在解決“三農”問題的過程中,依舊還有一些問題的影響,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和阻礙。其中,我國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則是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我國農村通常以種植業為主,在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如缺乏特色產業、其他產業發展缺失等問題,導致我國農村產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嚴重不足,進而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相關部門應當重視農村產業的發展,需要對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與完善,打造多元化產業結構,使農村產業發展進入到新的層次,實現農村經濟的高速發展。此外,在農村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農村生產進行精細化管理,還需盡可能發展新興產業、數字產業,加快農村農業產業化建設。首先,相關部門需要對農村資源進行全面梳理整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新農村理念建設農業產業,如農業種植園和采摘園,吸引城市居民前來采摘和種植,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生態資源,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其次,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對農機設備進行更新,引入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信息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再次,加強農產品品牌的建設,打造高質量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拓寬農村經濟發展的渠道與格局。最后,相關部門還需要對農業發展布局進行規劃與調整,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融合,通過產業鏈的融合提高農業的效益和從事農業人員的積極性,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提升農產品的綠色性,關注農產品的品質。在農產品或加工產品的生產中,還需要明確生產的規范和標準,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借此拓寬農村經濟發展的渠道與格局[4]。
3.5 深化數字農村建設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實施,出現了部分偏遠農村的信息網絡建設跟不上發展需要的情況,在農村經濟發展以及產業建設中缺乏信息技術的應用,難以融入整個經濟循環,難以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地區優勢,建設數字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同樣,也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為此,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下,相關部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也應當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全面深化數字農村的建設。首先,相關部門需要對農村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對信息技術、數字化技術進行融合和使用,提升農村經濟。例如,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相關部門可以鼓勵農村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化農產品銷售環節,在互聯網上宣傳和銷售農產品,可以豐富農產品銷售渠道。此外,相關部門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數字化技術對農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機遇進行思考與挖掘,打造農村數字化旅游服務,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游客的消費習慣、旅游習慣等進行調查與分析,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情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旅游服務,使游客具有更加良好的旅游體驗,也能夠在旅游的過程中促進
消費[5]。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的背景下,分析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貫徹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人才隊伍建設、金融體系構建、加大資金投入、產業結構優化、數字農村建設等措施,完善鄉村振興工作,實現農村產業升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磊,杜寶玲.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困境和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3):224-227.
[2] 李傲楠.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路徑研究 [J].村委主任,2023(12):69-71.
[3] 周文剛.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7):220-222.
[4] 彭利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 [J].投資與合作,2023(11):94-96.
[5] 田海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探討 [J].中國商人,2023(11):242-243.